《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理解呢?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是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等。
很多时候,以中年愁,特别是以老年愁来观少年愁,那少年愁似乎就不是什么愁了。这阕《丑奴儿》一上来就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还“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很显然,这是辛弃疾站在老年愁的立场上说事。
但不要被表面所迷惑。辛弃疾并不是真的否定少年愁。想当年,辛弃疾是那样为国而愁——在金人统治下的济南生活了21年的他举起抗金的义旗,杀掉叛将后带领一万多人马南下,投奔南宋。之后,上《美芹十论》,建议朝廷积极准备抗金,但他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于是,遇担当之时、得担当之理、具担当之才却无担当之事的他,只能把满腔爱国情化为满腔“忠愤”气倾吐于文字之中,形成了以豪放之笔慷慨国事、指斥奸邪、自嘲自讽的词风。这阕《丑奴儿》虽不再像先前那样慷慨激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发出“无人会、登临意”的愤慨之语,但也依然能从其自嘲自谑的语调中,感觉到那浓得化不开的为国而忧的愁意。但因为多了一重故作潇洒的“天凉好个秋”,使得这阕词作比他以往的词作多了一重委婉,却也更具悲凉之韵了。
这阕词没有叙写秋景,也未必是秋天所作。但它集结了辛弃疾人生最浓的秋心——愁,所以将其归于秋季诗了。
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两词相比,这阕《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也具有更多的人生况味。如果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两词是在关闭人生的激愤“频道”下的创作,那么很显然,写《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阕词的辛弃疾,则是走过人生激愤之后的自我平复。“却道天凉好个秋”,除了前述的故作潇洒,应当还有人生真实的发现,就如同四季一样,夏天的热烈之后,必然是秋天的落寞,秋天的落寞之后必然是冬天的萧索。所以这阕词最终必然落实在这个“凉”字上。“却道”虽略显无奈,其实也是以理性安抚 *** 的自我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