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都做了什么

世界历史3年前 (2021-10-01)340

太阳王路易十四

太阳王路易十四是法国国王,自诩太阳王、上帝的宠儿。他的父母老来得子,所以他备受宠爱。作为波旁王朝第三任国王,他幼年登上宝座,在任72年。

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都做了什么

路易十四画像

在太阳王路易十四面前,那个时代其他任何帝王都不值一提。他充分的掌握大权,因为首相从小就灌输专治的思想,告诉他要独断专行。十岁到十五岁间,被迫逃出首都的经历更增加了他的决心。亲政后太阳王路易十四事必躬亲,紧紧把权力掌握在手中。他拒绝召开会议的做法,也曾遭到批评,后来他又取消了高级法院的权力,完全的将权利归于自身。

太阳王路易十四发布过很多的精彩言论,他软硬并施的统治手段,使得他将权力伸向全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个性突出,有才华,是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君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同时他一生风流,拥有好多情妇,因此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风流烙印。他手下有理财能手和横扫疆场的将军,对于他来说他们都是上帝送来的礼物。财务改革扭转了巨额的亏空,积累了殷实的财富,将军将他的威名传播到各地。而到后期,失去这些人才的太阳王,没有了之前的威风,变得无比凄惨。他在位期间发动的多次战争,虽然以败仗居多,但颜面未损,他仍旧给他的家族带来了异国的礼物。在他的领导下,法国成为那个时代最强盛的国家,这是无人能够抹掉的功勋。

路易十四不洗澡

有记载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年中最多洗一次澡,有时甚至好几年都不洗澡。看到这些记载的人都很难想象,路易十四多年不洗澡的样子,那么路易十四不洗澡的原因是什么呢?

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都做了什么

路易十四画像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推测是因为当时法国缺水严重,路易十四领头节约用水。但史料记载虽然法国当时的水源是从外面运入的,但贵为国王的路易十四并不缺少生活用水,路易十四不洗澡是因为其它原因。路易十四不洗澡也并非是因为懒惰,事实上欧洲对洗澡躲闪不及的历史有一百多年之久。十五世纪鼠疫之后,人们开始四处寻找病源,无数无辜的男人和女人们被处死,而洗澡更是被看做病源入侵之本。十七世纪,欧洲的医生们劝人们不要洗澡,认为洗澡是疾病传播的一种方式。这种言论盛行于那时的欧洲,普通的民众都避免洗澡,上流社会更是如此。路易十四不洗澡,也不用水洗脸,只是用干布清理,用葡萄酒漱口。

为了减少身体散发出的臭味,他们大量使用香水和香料,穿着细密材料的衣服,同样是为了防止病毒的侵入。当然路易十四不洗澡还包括宗教的原因,他信仰的教义认为肉体清洁,灵魂便会被亵渎,所以教会不提倡洗澡。直到十八世纪,水的重要性才被人们认识到,沐浴的概念逐渐建立起来。戏剧性的是最后路易十四死于真菌感染,恰恰是不洗澡造成的后果。

路易十四的成就

有着太阳王之称的路易十四一生中更大的成就就是开疆扩土,从而形成了今天法国的版图。路易十四在他执政初期,励精图治,努力的发展经济,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扩张活动,使得法国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

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都做了什么

路易十四画像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将法国的王权发展到了更高层面,即君权神授,王权至上。为此他取消了高等法院对国王的指摘权,并且废止了三级会议的召开。路易十四的成就,不仅是对外扩张和君权神授,在建筑等方面他也有非常大的贡献。凡尔赛宫是在他执政期间修建的,其次整个国家都在努力的发展文化,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非常大的作家、画家雕刻家。

在礼仪、时装、思想等方面法国都走在世界的前沿,甚至法国是当时更大的文化中心。后世对路易十四的成就的评价是自奥古斯都大帝之后,路易十四执政的时代是整个欧洲文化和修养的中心,以上足以说明路易十四的成就之高。路易十四是一个非常值得被尊重的人物,他并不向之前的国王一样放荡或者孤僻,相反他拥有非常大的人格魅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所有与他相处过得人们所公认的,同时在礼仪方面,他为法兰西人民树立榜样。一个国王,不是通过王权的象征来获取人们的尊重,反而凭借着自身的魅力赢得臣民的尊重,是一个国王一生最为重要的成就,而路易十四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利普

菲利普一世出生在十七世纪的法国,是路易十三的第二个儿子,母亲安娜是奥地利的公主。长子路易十四出世就被加冕爵位,但作为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利普并没有被哥哥天生的光芒掩盖,他在历史中也留下了许多闪光点。菲利普被封为奥尔良公爵,创立了奥尔良大家族。并且奥尔良家族在他的管理下,财富逐渐累积。在他31岁时迎娶德国公主利兹,随后家族势力变得日渐雄厚。

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都做了什么

菲利普一世纪念币

法国是葡萄酒文化浓厚的国家,历来王室都很推崇葡萄酒。菲利普便拥有自己的酒庄,酒庄里的产业全由他打理。结婚后七年,妻子利兹从菲利普手中接过酒庄,开始全权管理王室葡萄酒产业。利兹庄园里的葡萄酒受到很多王公贵族的追捧,其名声波及整个欧洲,致使效仿者纷起。王族官员为了获得利兹的珍藏,纷纷与菲利普交好,这使菲利普成为王室中“明星”一般的存在,当时作为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利普的风头一时盖过国王。女爵的葡萄酒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被后人传颂着,而菲利普夫妇二人更是在宗教信仰上开创了贵族体系。

除了在葡萄酒领域造诣极高外,菲利普在军事上的指挥能力也不容小觑,他带领法军在1677年的卡尔塞战役中获得巨大胜利。菲利普与妻子二人卓越的能力让奥尔良家族实力强盛,成为法国史上名副其实的大贵族。这便是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利普的相关介绍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10/402435.html

“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都做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1127年,金朝一路高歌勇进,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帝被俘走,除二帝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带走,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此事件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后朝的警钟...

朝鲜美女奇皇后:元惠宗第三任皇后,最后搞垮大元王朝

朝鲜美女奇皇后:元惠宗第三任皇后,最后搞垮大元王朝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奇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八月,大将徐达率大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全部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北元开始。元顺帝在北逃时...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道光想娶英国女王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清朝之所以会走向衰败,除了社会经济跟不上西方发展的脚步外,还和清朝皇帝的傲慢有很大的关系。当西方世界在忙于工业革命时,清朝的皇帝却在实行闭关锁国那一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哪怕在鸦片战争后...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外来侵略,为何有人说害了欧洲?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开始修建长城,准确的来说是继续修建,因为早在燕国,赵国就开始修建长城,秦始皇只是将他们修建的连接起来。秦始皇修建万里长...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强霸帝王,是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武力最强大的帝王。在世界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并不多见,今筛选五位,以影响力和武力排名,仅为个人意见,欢迎百家争鸣。第五名:查士丁尼一世。东罗马帝国皇帝,史称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经过多年浴血奋战,光...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1558年-1583年)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因为继承支配伊势国的神户氏,也称为神户信孝。他是织田信长的三男,幼名三七(因为生于3月7日的关系),母亲是侧室坂氏。实际上比次男信雄还要早二十天出生,但是因为母亲身份低下,等到信雄出生才向信长报告信孝出生的事,因此排行成...

支仓常长: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

支仓常长: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

支仓常长(Hasekura Rokuemon Tsunenaga,欧洲当时译为Faxikura;1571年─1622年),日本仙台藩大名伊达政宗的家臣,藩士。支仓六右卫门常长在1613年到1620年间率领使节团先到墨西哥后又转往欧洲,之后回到日本。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他的出访也是法国...

德国著名飞行员加兰德简介 加兰德生平经历和荣誉介绍

德国著名飞行员加兰德简介 加兰德生平经历和荣誉介绍

阿道夫·加兰德,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他本人也是一位创下击落104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在德国空军中享有很崇高的威望,被大家尊称为“小胡子将军”。任职经历加兰德将军29岁就担任德国歼击机部队司令,在他的指挥下这支年轻的部队创下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德国的最高荣誉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一半为战斗机飞行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