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肖邦怎么死的
肖邦怎么死的
在肖邦的那个年代,波兰由于受到了强国的侵略,本民族的发展受到了沉重的压迫,而肖邦和一些爱国分子组织的民主运动却屡屡失败,这让肖邦没能把祖国从泥潭中解放出来,自己还被迫远走他乡,这个沉重的打击让他一度心情郁闷。而历史上,肖邦去世时,年仅39岁,还是很年轻的,这让很多人感觉到困惑,那么肖邦怎么死的。
肖邦雕像
华沙起义失败,肖邦被迫远赴法国,而在这时候,肖邦与他的爱人,和他同居九年之久的法国作家之间的感情开始出现了裂痕,之后两人之间的感情彻底没有了可以修补的机会,肖邦选择了分手。这对于当时的肖邦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仅如此,肖邦还接连收到了家乡亲人去世的噩耗,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一方面面对着自己还在遭受欺凌的祖国,作为一个爱国的战士,肖邦却无计可施,只能满心的惆怅,另外一方面自己的感情受挫,加上亲人和挚友的相继离开,这些在肖邦心里都留下了阴影。这个时候肖邦的健康开始出现问题。
这时候,孤独又脆弱的肖邦在英国为祖国的同胞开了一场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之后,他回到巴黎,此时的肖邦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而肖邦怎么死的就和这场大病有关,由于严重的肺结核,肖邦死在了自己在巴黎的公寓里,并且立遗嘱要求把自己的心脏埋在祖国的土地上。
肖邦简介
1810年肖邦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幼年时起他就和当时非常出名的一位钢琴家学习钢琴,此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那时候,肖邦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他创作的作品水准却一点都不低。与此同时,肖邦开始了登台演出,年仅八岁的肖邦之一次在宫廷的晚会上演奏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肖邦雕像
肖邦简介离不开肖邦创作的作品。在肖邦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肖邦的创作大多是在波兰的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些创作有的反应了波兰人们的生活,有的是对历史的感悟和理解,还有的是爱国主义战士英雄的战歌,加上鲜明的主题和轻快地旋律,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肖邦的另外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他支持和参与了华沙起义,这是肖邦的爱国和民主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是因为起义失败,为了免受反动统治者的迫害,肖邦被迫离开了华沙,在巴黎过着一边创作一边教学的生活,而华沙起义的失败对于肖邦的打击非常大,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但是自己却没有能力去拯救,这是肖邦简介里提到的肖邦思想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而之后肖邦的生活总是闷闷不乐,但是肖邦依旧积极的参加波兰的民主主义活动,在英国,他还为自己的同胞专门举办了一场演唱会,来鼓舞士气。他还应邀出访了几个国家,但是这时候肖邦的病情在不断的加重,次年因为肺结核辞世。
肖邦的作品
肖邦在音乐界可以说得上是一个高产的人,在他短暂的一生当中,为我们留下来200多的乐曲,这些乐曲包括了练习曲、圆舞曲和夜曲等多种表现形式。肖邦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即使是在现在而言,也是非常很有价值的。
肖邦雕像
练习曲是肖邦的作品一个重要的看点,和以往的很多作家不一样,肖邦的练习曲在手法上以提升为主,他强调音乐本身应该是一种可以传递情感的工具,而不是凭借着华丽的演奏技巧来哗众取宠,在著名的《C大调练习曲》里面,旋律的高亢起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地方,我们也不难通过曲子感受到当时作曲者难以平复的内心世界。
圆舞曲是肖邦的另外一个代表,肖邦的作品中有很多圆舞曲,优雅、华丽一直是肖邦所创作的圆舞曲的代名词。而在圆舞曲当中,肖邦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把他对音乐的美好幻想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曲调中满满的都是浪漫。
肖邦的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类型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类型,比如说肖邦夜曲里,平和和安静的表述,让钢琴的特点很好的表达出来,并且由于喜欢在创作中参杂感情,肖邦夜曲当中,还偶尔会有感情的自然流露,这都是肖邦曲子的优点。肖邦还是一个钢琴家,擅长用钢琴来表达内心世界,因此在肖邦留世的作品当中,大部分都是钢琴曲。
肖邦被称为什么
肖邦因为作曲被人们所熟知,并且肖邦还擅长钢琴独奏,自幼就开始学习作曲和钢琴的他,在音乐上的才华很早就显露出来,而作为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被称为什么?
肖邦雕像
1810年,肖邦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附近的郊区,自幼,肖邦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谱曲和钢琴。小时候的肖邦非常聪明,加上肖邦在音乐上的才能,肖邦在当时的华沙名气很大。他之一次谱曲是在六岁,而首次登台是在7岁,当时在一个宫廷的晚会上,年仅7岁的肖邦一曲完毕让很多权贵都感到了吃惊。而也因为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来的才华,肖邦被叫做“第二个莫扎特”,把他和神童莫扎特相比可见当时他的影响力。
肖邦后来的创作大多以钢琴曲为主,他的创作有自己的特点,不过分追求演奏技巧,反而是尽心去追求情感的表达,他的曲子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震撼观众的心,把观众带到一个他自己营造的世界,或是慷慨悲愤,或是鼓舞人心,让演奏者完全处于主动地位。
而也是因为这个创作特色,肖邦被称为什么还有别的答案,现在人把肖邦誉为浪漫的“钢琴诗人”,对于一个作曲家用诗人这个词来评价,这对曲调本身的优美是一种赞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个创作者本身也是很重视情感的表达的,可见肖邦在创作当中对于情感流露的追求是极高的。
肖邦更爱的女人
肖邦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相继有过五段感情经历,肖邦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从他对自己祖国波兰的热爱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来。而肖邦在这些感情当中,有没有最为看重哪一段,或者换个说法,肖邦更爱的女人是谁?
肖邦雕像
肖邦在临死之前最后一段感情是和一位法国作家,他们没有结婚,却在一起同居了九年之久,最后因为肖邦的身体情况逐渐下降,加上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他们的感情走向了终结,关于乔治桑,有人觉得这是一个不值得肖邦喜欢的粗俗女人,也有人觉得这是肖邦一生唯一的挚爱。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否认,在乔治桑和肖邦共同居住的那九年里,肖邦的创作逐渐成熟起来。在没有遇到乔治桑之前,肖邦的思想苍白并且懦弱,虽然渴望爱情,却不敢去追逐,但是当肖邦遇到了这个女人之后,之一眼就被这个女人强大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虽然乔治桑抽雪茄,喜欢女扮男装,性格当中有着很激烈的统治欲望,但是她确实给予了肖邦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和乔治桑一起的九年时间里,他们之间的爱情成为了肖邦创作的重要来源,可以说正是因为乔治桑,才让肖邦天才的火越烧越旺,才有了后来肖邦的成就,而他们分手之后,肖邦再也没有创作出重要的作品。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肖邦依然说:我想见她最后一面,可见,肖邦更爱的女人其实是乔治桑。
肖邦和贝多芬
作为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音乐巨匠,虽然肖邦和贝多芬在时间上是有机会重遇的,但是由于肖邦是出生在波兰,后来移居巴黎,而贝多芬一直生活在维也纳,所以他们两个人是没有碰过面的。
肖邦雕像
而作为在世界上都很出名的音乐巨匠,肖邦和贝多芬他们二人比起来,到底谁对音乐界的影响更大一点呢?从创作的范围来看,贝多芬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交响乐上,热情奔放是贝多芬交响乐的主要特色,他创作的交响乐内容丰富多样,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大多是反映这斗争-胜利这样一个主题。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在斗争当中的快乐以及痛苦。
而和贝多芬的风格不一样,肖邦的作品以钢琴曲为主,各种圆舞曲、夜曲、练习曲和记事曲,大多数都是表现了当时那个时代民主运动过程当中波兰民族的呐喊和愤怒,这和肖邦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肖邦的曲风以浪漫出名,和贝多芬的擅长古典有着很大的不同。
而这样一来,关于这两位作家,我们就没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对比,因为他们两者之间首先在作曲风格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加上二者都是各自所代表的音乐流派的重要人物,作为古典主义巅峰时期代表的贝多芬和作为浪漫主义开创者和奠基人的肖邦是没法进行比较的,只能说他们两个人都在音乐的发展史上有过很重要的贡献。
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
肖邦是波兰人,但是在肖邦生活的那个年代,波兰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而作为一个爱国的人,面对祖国当时的形式,他也毅然的加入到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当中去。但是作为一个爱国的人,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
肖邦雕像
波兰是一个自古多难的名族,先是在十八世纪,波兰被几个强国瓜分,除了土地被占领以外,波兰的人民自此也生活在了水深火热当中。并且处在沙皇统治之下的波兰,不仅生产力极为低下,为了维持沙皇的统治,在思想上波兰人民也受到了沙皇的控制和剥夺。
但是波兰人民面对这样的境遇,还是始终坚持斗争,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大批坚持都这的爱国青年,帮助国家解放思想,为日后民族的独立而奋斗,肖邦就是活跃的一个,而此时在欧洲的其他国家,打击封建统治的革命都在相继爆发,这鼓舞了波兰爱国青年的热情,一方面他们在其他同盟的帮助下,迅速的成熟,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谋划在自己国家里的独立斗争。
华沙起义是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的一个直接原因,因为时机的不成熟,华沙起义刚一开始就被镇压,华沙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反动统治者开始重视加强自己的统治,而为了自己的安全,肖邦不得已离开波兰,远赴巴黎,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去。后来他死在了巴黎,遗体也被安葬在了法国巴黎的公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