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人们对铃木重秀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世界历史3年前 (2021-11-11)490

铃木重秀的评价

?铃木重秀,原名叫铃木孙氏重秀,人们又称他孙氏,是铃木左大夫的儿子,铃木重秀在天文三年1534年出生。人们给他起了个“杂贺孙氏”的绰号。那人们对铃木重秀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人们对铃木重秀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铃木重秀画像

铃木重秀是日本民间的传奇人物,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武将,同时他也是铁炮达人。铃木重秀出生在纪伊杂贺村,他的家族在当地很有名,也是一个极具威望的大家族。铃木重朗和铃木重朝与铃木重秀一样都是一等一的铁炮好手,他们都是铃木重秀的亲戚。但是双拳难敌四手,织田家人多势众,铃木家不敌织田家,最终被织田家给灭了。但是重秀铮铮铁骨又怎么会服从织田家呢,重修和父亲一样统率着装备着火枪率领众多杂贺群众组成了杂贺军,他自己也改了名字,由铃木重秀改为杂贺孙氏,帮助本愿寺家一直对抗着信长,与信长纠缠了十多年。后来本愿寺家族灭亡,信长死后,铃木重秀投靠了得川家族,为得川效力。在秀吉军的强势进攻下,重秀战败了,在汾河自杀。

有很多种说法都对重秀做出了描述。有一种描述他“身着无袖红衣,手持二尺多长的铁扇,十足巨汉一个”;又有另一种说法,说他鼻子很大,而且鼻子向外张,嘴巴很大,嘴唇很厚,用黄色的头巾束发,很像我国三国时期的黄金贼。总结来看,重秀是战国时期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一个独特有魅力的人物。??

铃木重秀为什么那么强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有名的将领,同时也是安土桃山时代最为有名的大名。织田信长的出现,将日本的战国乱世彻底大破,在发起了一系列战争,逐个击破各战国大名后,占领了日本一大半的领土。如此厉害的织田信长也并非毫无头疼之人,其中铃木重秀便是令织田信长头疼的人物之一,铃木重秀究竟是何许人也?铃木重秀为什么那么强,能够令强大的织田信长感到头疼?铃木重秀强大的表现都有哪些?

人们对铃木重秀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铃木重秀

铃木重秀,原名叫做铃木孙氏重秀,父亲是铃木左大夫,出生于公元1534年的铃木重秀从小就爱好习武,崇尚武力,长大后更是成为一名极富有战斗力的武将,同时也是一名铁炮达人。铃木重秀之所以一直与织田信长对抗,主要是因为织田家族灭亡了铃木家族,此等血海深仇致使铃木重秀视织田信长为头号仇人,欲除之而后快。

历史上关于铃木重秀的强大战斗力描述甚少,但从蛛丝马迹的行为中可以发现铃木重秀的强大,其强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之一、战斗爆发力极强,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铃木重秀擅长于铁炮,是战国时期日本的铁炮达人,在家族被灭后,铃木重秀并未屈服于织田信长,反而集聚了许多有武力的人组成了杂贺军与信长展开战争。

第二、战斗持久力极强。铃木重秀与织田信长的战争一直纠缠了近十年,一直持续到织田信长的死去,在这样的一场马拉松式战争中,铃木重秀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战斗 *** 与织田信长交战。

铃木重秀是怎么死的

铃木重秀是日本一位传奇人物,铃木左大夫的儿子,他还有两个名字分别是铃木孙氏重秀和孙市,所以有杂贺孙市的称号。铃木重秀的职业是杂贺众的领袖,他一生主要的成就有组织铁炮队将织田军击退,用只有100人规模的铁炮队给予织田军重创,在关原西军中将伏见城成功攻下,在关原合战中战胜鸟居元忠,并斩获了他的头颅。那么铃木重秀是怎么死的呢?

人们对铃木重秀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铃木重秀形象图

世人对铃木重秀的描述,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穿着无袖的红衣,手拿着二尺长的大铁扇。也有人说他鼻大外张,口阔唇厚。总之铃木重秀是一位具有特殊魅力的武将。

铃木重秀在铁炮方面有很高的天分,被称作是铁炮达人。他还有两个亲戚跟他一样善长铁炮领域,但最后织田军还是将铃木氏打败了,为此铃木重秀一直很厌恶织田信长,曾带领众多杂贺军和织田信长一直对抗,这让织田信长非常头疼。

本愿寺家和织田军纠缠了十多年,这期间本愿寺家一直靠铃木父子强大的军队的支援。织田信长在石山城对本愿寺家发起了围攻,铃木重秀和下间赖廉作为守城的左右大将,但由于内部不团结,导致织田信长将石山城攻下,本愿寺家也随之灭亡。

信长死后,铃木重秀投靠了德川,与丰田秀吉继续交战,在藤堂高虎的策划下,秀吉军最终打败了杂贺众。铃木重秀在战败后,选择了在粉河自杀。

下间赖廉和铃木重秀

下间赖廉和铃木重秀都是日本战国时代优秀的将领人物,其中,赖廉是使用杂贺步枪的高手,而重秀则擅长使用铁炮。在信长和本愿寺家石山城的大战中,虽然本愿寺被灭,可赖廉和重秀依然凭借其强悍的战斗力及杰出的指挥才能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被封为守卫城池的左右大将。在日本的历史上,这两个都因其各自的独特的人格魅力,而留名青史,成为日本民间颇具传奇的历史人物。

人们对铃木重秀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下间赖廉照片

下间赖廉,下间赖廉是本愿寺的坊官,俗称为刑部卿法眼。赖廉异于一般武将的是,他始终能在危险的境遇中保持头脑的清醒,进而迅速给出其独特的谋略,也正是由于这个优势,赖廉才能在一众勇猛的将士中脱颖而出。在当时的军事,政治中都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直至其1626年死去,享年90岁。

铃木重秀,铃木重秀是日本历史上被民间称为独具魅力的武将。在织田家灭了铃木氏之后,重秀始终不服,便聚集了当时众多的杂贺族人组成了一支名为杂贺军的组织,他自己也将姓氏改为杂贺。在与后来的信长作战中,杂贺军一度令信长头疼不已。不过可惜的事,这样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将领,在后来兵败于秀吉军后,投河自尽。日本民间对于重秀的评价说法不一,不过综合而言,可以说重秀是日本战国时代被独特地理环境所造就出的一位别具魅力的人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11/409514.html

“人们对铃木重秀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是真的吗?道光为什么会这么说?

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是真的吗?道光为什么会这么说?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位女王,她成为女王的时期,正是中国的清朝末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听闻了世界上居然还有女王的存在,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已经让这些即便是皇室中人,但却依旧孤陋寡闻,对于世界毫不了解的...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的趣闻。《孙子兵法》有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军乃至两国交战,最忌信息不透明,这样就无法准确估算彼此的实力,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只有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才能百战百胜!不得不说,古之贤者真的是智慧非凡,早在千年之前就能有此远见,还将其载入兵...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道光想娶英国女王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清朝之所以会走向衰败,除了社会经济跟不上西方发展的脚步外,还和清朝皇帝的傲慢有很大的关系。当西方世界在忙于工业革命时,清朝的皇帝却在实行闭关锁国那一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哪怕在鸦片战争后...

唐朝文官王玄策出使印度被袭击 一怒之下带兵干掉了整个国家

还不知道:唐朝文官王玄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来不缺少猛人,而下面说的这位猛人却猛的有点过了头,带领三十人的团队到国外转悠,结果被人打了蒙棍,而后凭能力,不找后台老大要人马,凭一己之力灭了这个国家。唐朝是一个崇文尚武的朝代,文人墨客出门都佩戴宝剑,比如李白,...

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朝鲜人有“中华遗风”?箕子朝鲜的故事是真的么?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于我们的近邻朝鲜,我们总是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这个曾经臣服天朝的藩邦今日虽然多有异心,但中朝之间文化上的血脉共同也总让我们感叹朝鲜人有“中华遗风”。如果寻根溯源来看,我们总会把一切聚焦到故事的开始,一场史诗性的迁...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1573-1631) 竹中重门,幼名半助,是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竹中半兵卫重治的三男,母亲是安藤守就的女儿,正室是加藤光泰之女。由于父亲半兵卫在随军出征播磨三木城时因病溘然长逝,改由年仅七岁的重门继承家督之位,也因为重门年仅七岁,所以采取折衷作法让重门的叔父,也就是时为织田信长马回的竹中重矩...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五大强霸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居然排第二

世界强霸帝王,是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武力最强大的帝王。在世界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并不多见,今筛选五位,以影响力和武力排名,仅为个人意见,欢迎百家争鸣。第五名:查士丁尼一世。东罗马帝国皇帝,史称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经过多年浴血奋战,光...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永禄七年(1564)元服时改津田姓,初名信重,后名津田信澄,津田是织田的一个旁系姓氏(就好象今川是足利的旁系一样)。其后在元龟二年成为浅井家降将矶野员昌的养子。织田信澄在成人后受到伯父织田信长起用,担任信长的侧近及部将活跃各式场合之中,不但于天正二年二月出席信长茶会并担当御通役之职,更是同年三月织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