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如何客观评价东汉皇太后邓绥?

中国历史3年前 (2021-12-21)290

邓绥,即和熹邓皇后,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东汉时期著名女政治家,曾临朝执政十六年之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公元92年,为了打击窦氏家族,为了让刘肇尽快成家立业,袁安提议位年仅13岁的和帝刘肇娶亲,阴丽华哥哥的曾孙女阴氏(名不可考)被选入宫。阴氏聪明颖慧,喜好书法,很得和帝的喜爱。永元八年(96年),汉和帝立阴氏为皇后。这一年邓禹的孙女,第三任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邓绥入宫。

邓绥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诗经》、《论语》。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兴趣在研究诗书典籍,她妈妈常常批评她说:你不习女红以供服饰之用,却一心向学,难道你要当博士吗?邓绥听了母亲的话,不是反驳,不是听从,而是白天操练女红,晚上就诵读经典,家人叫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商量计议。

邓绥入宫后,恭谦肃穆,小心谨慎,奉侍阴皇后战战兢兢,绝不与阴皇后抢风头,与同列的妃嫔友好相处,常常克己体下,即使是宫人仆役,都加恩施惠。和帝多次失去皇子,邓绥担心继嗣无人,选进众多美女进献给和帝。每有宴会,众妃嫔贵人争着打扮修饰,金钗罗绮光彩照人,而邓绥衣装朴质无华,反而越来越得到和帝的认可和喜爱。

妒火中烧的阴皇后竟与外祖母邓朱一起行巫蛊诅咒邓绥。被人告发,阴皇后的父亲阴纲自杀身亡 ,弟弟阴奉、阴毅、阴辅在狱中被拷打致死,阴轶、阴敞以及邓朱的家属全部流放到日南郡的比景县(今越南中部),阴氏的宗族亲属及其内外兄弟都被免官后遣送还乡。

阴皇后被废后,最终因忧郁而死,时年二十三岁。

102年邓绥立为皇后,邓绥入主中宫后,四方进贡华而不实的奢侈品一律禁绝,只要供给实用品就行了。和帝每次想封爵邓绥家族,邓绥往往谦让苦苦哀求不让进行。

105年,27岁的和帝驾崩,和帝不仅自己短寿,或许是因为几代人近亲结婚的结果,或许是因为刘肇太过早婚,他的十余子均已夭折。后来不得已后面的儿子往往被送出宫养在民间,但也仅留下长子刘胜和出生才百余日的刘隆。邓绥称刘胜有病不得立,立刘隆为帝,尊邓绥为太后,临朝听政,自称朕,开启了她临朝称制的政治生涯。

邓绥大刀阔斧,该减的机构全都减掉,该打发的大批闲人全部打发出宫,革除了东汉建立以来宫中形成的许多弊端,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赦免前皇后阴氏家族那些被流放的人,命其全部返还原郡,还赐给他们资财五百多万。

邓绥常以鬼神难于征信,太多的祭祀没有好处,于是诏令管事人罢去不合典礼的诸祠官,郡国所贡纳的物品,都减去半数以上。上林苑的鹰犬,一律卖掉,玩弄之物,都停止不作。离宫别馆蓄积的米粮薪炭,一律省去。

自邓绥临朝,水旱之灾不断,四夷外侵,盗贼内起。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给,亲自减少或撤除,用以救济灾难困苦,她精干果断,用人得当,所以天下恢复平静,年岁还得到丰收。

如何客观评价东汉皇太后邓绥?

于此同时邓氏家族满门显贵,邓绥十五岁进宫,在男权社会里管理庞大的国家,可能也不得不依靠宦官和外戚,但邓绥对于外戚专权和太监专政都非常谨慎。邓绥十分重视皇亲贵族的教育,不仅请班昭给后宫女眷讲学,还专门设立学堂,令刘氏皇族和邓氏家族中五岁以上的孩童入学读书,亲自督学。邓绥熟读历史,知道外戚为祸之事,所以对族人的管束极为严格,邓氏兄弟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

这个时候的邓太后,声誉很高也很得民心,受到了拥护。后世对她评价颇高,称她为优秀的,著名的女政治家。

刘隆不足一岁夭折为汉殇帝。邓绥迅速把在京城的原废太子刘庆的儿子12岁的刘祜招进宫,立为帝。邓太后因先前没有立刘胜,怕他将来怀恨,但是大臣们觉得刘胜的病并不是不可治愈的顽疾,怎可弃亲生儿子而立旁支。

大长秋郑众和中常侍蔡伦等太监依靠权势干预朝政,重用外戚等已让大臣们颇有微词,刘祜成年后,邓太后仍然大权在握,一点没有放权还政的意思。司空周章多次上书,要求邓太后将政权交还安帝,邓太后却置之不理。周章认为群臣并不归心于太后,于是密谋关闭宫门,诛杀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胁迫尚书写诏,于南宫罢黜邓太后,立刘胜为皇。

周章密谋暴露后,畏罪自杀。郎中杜根,依然上书请邓后归政。太后很生气,逮捕了杜根等人,下令用白袋子装着,在大殿上活活打死。杜根装死,逃过一劫。

刘祜年龄越来越大,就连邓绥的堂兄邓康也屡劝太后隐退深宫,邓太后不从,将邓康罢免官职,削职为民,开除宗籍。

而邓太后对汉安帝刘祜越来越不满意,又把河间王刘建的儿子过继给已经去世的刘胜为儿子,并留在京城。这一波操作令安帝的乳母王圣怀疑邓后有废掉安帝的想法,很是为安帝担心。

121年,临朝称制16年的邓太后去世,汉安帝亲政,邓绥去世后,在乳母王圣的鼓动下,这个被邓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刘祜将多年积压的不满,通通发泄在邓氏家族的身上。邓绥的弟弟邓弘、邓悝、邓闾以谋反罪被处死,兄长邓骘遭免职,后被逼自尽。邓氏子弟被迫自杀的有七人。资财田宅全部充公,其他族人,或被贬,或下狱,邓氏一族从此没落。谨慎克己的邓家人,依然没有逃脱家破人亡的命运。

大司农朱宠,他对邓骘无罪遭祸痛心疾首,袒身载棺,言辞激烈上书为之申冤。尚书仆射陈忠因以前未能得到邓骘的重用,这时也上书诬陷邓骘,并弹劾朱宠,朱宠被罢官回乡。随后洛阳民众也为邓骘喊冤,安帝有所觉悟也迫于压力,准许邓骘等人的尸骨运回北邙山安葬,公卿都前往参加葬礼,众人没有不感到悲伤的。安帝又下诏遣使者祭祀邓骘,被流放的邓氏族人都回到京师。重新起用朱宠,任大鸿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12/416525.html

“如何客观评价东汉皇太后邓绥?” 的相关文章

辛宪英:魏晋时期著名才女,曾预言钟会将会叛乱

辛宪英:魏晋时期著名才女,曾预言钟会将会叛乱

辛氏(191年—269年),字宪英,祖籍陇西,颍川阳翟人。出身陇西辛氏。魏晋时期著名才女,曹魏侍中辛毗之女,卫尉羊耽之妻,魏晋时期名将羊祜之叔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辛宪英聪朗有才鉴,曾劝弟辛敞尽忠职守,预言钟会将会叛乱。泰始五年(公元269年),辛宪英逝...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当我们回看我国历代王朝的是是非非,总会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共经历十二代帝王,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

明朝的16位皇帝和清朝12位皇帝比起来,谁更厉害?

明朝的16位皇帝和清朝12位皇帝比起来,谁更厉害?

历史上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到灭亡一共有276年时间,共计16位君主在位,后来努尔哈赤建立大清到灭亡一共经历了296年时间,共计12位君主在位,那么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一、开国之君,朱元璋要胜过努尔哈赤。朱元璋完胜努尔哈赤,这是肯定的了。明朝创业者的艰辛,翻遍整个史书,你都很难找到第二个,...

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其他儿子 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传位孙子

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其他儿子 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传位孙子

对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们,直接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以来最为传奇的一位帝王了,完完全全的草根逆袭记,从毫无背景毫无资本的农家孩子起家,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终一步步地走上了九五之尊之位。正如我之前所说,每一位开国皇帝都...

向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向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向朗,三国时蜀汉重臣、学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东汉末年,新势未定,社会动荡不安。当时有很多人拜名士庞德公、司马徽为师,诸葛亮在隆中时,也有幸结识了这两位大咖,并从司马微处学到了很多济世安邦之才。算起来,诸葛亮与向朗是师出同门。向朗字巨达,是襄阳宜...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为何刘备的出身至今遭到怀疑?汉室宗亲数十万,唯独他成就了大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只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其实刘备所在的楼桑村全村村民,基本都是汉室宗亲!不光楼桑村,在东汉末年,类似楼桑村这种以刘姓子孙为主体的村子里的村民,基本也都是汉室宗...

乙弗皇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乙弗皇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乙弗皇后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河南洛阳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受很多清宫剧的影响,许多女生都想穿越到选秀时代的封建王朝,梦想成为后宫群芳的“领头雁”。只不过,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什么社会话语权,她们光鲜亮丽的背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