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汉字的起源 我国传统文化汉字的由来和发展

历史文化3年前 (2021-12-25)200

汉字的起源: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 *** ,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

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

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

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相传汉字是黄帝时期一个叫苍颉的人创造的。

在我国的陕西关中有个叫仓颉的人,他生有四只眼睛,眼睛里总是糊满了眼屎,但这两双迷迷蒙蒙的眼睛中总是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观察事物特别清楚。他披着长发,留着长须,身穿兽皮,坐在一张凶猛野兽的皮上,手里经常拿着一支土笔,与坐在他对面的人交谈,似乎又在思索着什么。他的头形也不同于一般人,头顶高高地隆起,像个奇形的头陀,显得特别聪颖过人。

他经常骑着毛驴,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四处奔波,跋山涉水,跨州过郡,去了解民间风俗习惯,收集民间流行的语言符号。那时没有纸,他就把收集的资料写在芦苇的叶子上,装在口袋里,让毛驴驮着。他收集的不少,装了好多袋,毛驴走到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就累死了。

仓颉带着这批资料,没有毛驴不能再行走了,就索性找了一间草棚住下来。仓颉不断观察天象,抬头仔细看月亮时圆时弯的变化,还观察山水风雨演变的现象,辨识鸟兽的各式各样的脚印,或野兽、车辆经过后留下的痕迹,分清和区别各种纹理的异同,并开始创造文字。

其实,文字的形成是一个渐生的过程,绝非一时一人所能胜任。文字应当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发明、发展、完善下来的符号。数量也是从少到多积累起来的。

汉字的数量很多,但是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准确数字。我们只能从古今字典中,知道它的大概数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曹魏时李登的《声类》共收字11520个。南梁顾野王的《玉篇》共收字22721个。唐朝时颜真卿的《韵海镜源》共收字26911个。宋朝时的丁度等所著的《集韵》共收字53525个。清朝张玉书等所著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当代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读完小学阶段我们要累计识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要会写。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12/417090.html

“汉字的起源 我国传统文化汉字的由来和发展” 的相关文章

在文学和哲学方面,谢肇淛有哪些观点与成就?

在文学和哲学方面,谢肇淛有哪些观点与成就?

谢肇淛(1567年9月2日—1624年12月3日),字在杭,福建福州长乐人,出生地为钱塘,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代博物学家、诗人。其诗清朗圆润,为当时闽派作家代表。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

历史上乾隆帝对汉文化是何态度?有多喜爱?

历史上乾隆帝对汉文化是何态度?有多喜爱?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乾隆对秦始皇尊崇,对汉文化喜爱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影响力可谓是深远持久,对后世君王的影响,可谓是融入到了骨髓命脉里。秦始皇是两千年封建帝制的源头及楷模。秦始皇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权下的封建制度,一直被后世帝王沿...

古代太子基本都是倒在登基的路上 明朝太子为何能坐稳几十年

古代太子基本都是倒在登基的路上 明朝太子为何能坐稳几十年

对明朝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的太子,为何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太子本应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人尊敬的明日之主,然而事实上,太子却是一个被放在阳光下的活靶子,成了众皇子及大臣们攻击的主要对象。历史上有许多太子在位多年,最后却倒在了登基的路上。...

古代土匪对八百里加急下手了 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古代土匪对八百里加急下手了 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对古代土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土匪打劫了“八百里加急”会怎样?古代没有电话电报,报警系统只有两种,一种是烽火台,一种是八百里加急快报。但实际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在古代很难实现,其意是指一天一夜要快马加鞭奔跑八百里,这样的速度不只是累死马,人也会累死的。在清代,...

一个投错了胎的艺术家,详解不想当皇帝的李煜

一个投错了胎的艺术家,详解不想当皇帝的李煜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不想当皇帝的李煜的故事。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

在古代亡国之君死法都很体面 他们为何很少被砍头的

在古代亡国之君死法都很体面 他们为何很少被砍头的

对古代亡国之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亡国之君,为何很少被砍头?皇权的至高无上,使得很多人都羡慕,但是要想得到那个皇位,同样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古人一首诗说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因此在古代,许多亡命之徒,为了夺得皇位,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对于亡国之君而言...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李世民与魏徵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李世民与魏徵真的是君臣相得的典范吗?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叫作“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而这个可以当作镜子来照人得失的大臣就是魏徵,后世也多将李世民与魏徵二人赞为君臣相得的典范...

慕容皝:前燕开国君主,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文化

慕容皝:前燕开国君主,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文化

慕容皝(297年~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君主,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慕容皝勇武刚毅,颇有谋略,崇尚经学,熟悉天文,被立为辽东公世子。建武初年,拜冠军将军、左贤王、望平侯。太宁末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