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只有百年历史的春节是如何被发明的?春节的演变

历史文化3年前 (2021-12-27)280

你知道现行的春节其实只有102年的历史么?左派史家霍布斯鲍姆曾提出“被发明的传统”一词,意指许多人们自以为“古已有之”的传统是当代人活生生的创造,而春节无疑是一个更好的例子。

2月1日下午,由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交通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和区域·都市法治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的“我们的城市论坛”第十一期“回家过年?!——城乡之间的春节难题”在季风书园举行,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罗小茗主持的城市论坛第十一期在季风书园举行,该系的三位博士研究生邓剑、张珊珊和王磊光共同讲述在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是怎样参与了春节这个节日的改造,国家政策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参与又是如何形成了新的习俗。

【1914年】开始的法定节日

与西方的宗教节日不同,春节是农耕文明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岁时节日。关于其起源,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虞舜即位时带领部下祭拜天地。历史上对春节的叫法不同,秦时称上日、元日,两汉有岁旦、正旦之说,魏晋南北朝有岁朝、元首,唐宋称岁日、新元,清朝则开始称元旦、元日,近代,这一节日逐渐演化成为一个从腊八到元宵节止的全民性大节。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经袁世凯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 民国初期, *** 试图将贺年、祭祖、贴春联等活动移到阳历元旦,但是民间强烈的传统意识还是将这些习俗保留在了春节。所以现行我们过的春节,其实只有102岁。

三位主讲人将研究材料缩小到了新中国以后的《人民日报》,以“春节”为关键词检索,共得370篇报道,虽有局限,但亦是从一个切面反映春节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是如何变迁的。

【1949-1956】与宣传相结合的春节

“吃”历来是春节的重要元素,中国人节前积食的习惯在本就物资并不充裕的背景下让“春节物价上涨”成为了一条铁律,不过1951年的北京却似乎打破了这一惯例,度过了一个“物价稳定如常”的春节,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一年的北京市工商局在年前就号召国营贸易公司、合作社以及有关私营商业到各地采办年货,提前做好准备;二是贸易部特别规定要求稳定春节期间的物价。可见此时 *** 已开始针对过节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做出应对。

工农联欢和军民联欢是这一时期的两种重要形式。在各地工人和农民在春节期间都会展开盛大的联欢活动。这一时期,几乎每年的春节文艺活动都有固定的主题:1953年的《婚姻法》宣传,1954年总路线的宣传。这种宣传要求虽未诉诸法律文书,但不达标者还是会受到批评,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的春节演出,由于其节目没有配合现实斗争的需要,受到了批评,戏剧学院不得不做出检讨。

【1956-1966】打破常规过春节

现在人们常说“春运难”,事实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春运就已经难了。1954年,国家首次明确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一个月,铁道部成立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昼夜值班。解决春运难题在1958年同“大跃进”运动结合,成就了“打破常规过春节”的号召。“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为普遍的共识和宣传口号,煤矿、水利工程、机关部门是贯彻得最为彻底的行业。1959年的一篇报道就这样写道,今年除夕,最热闹的要算十三陵水库工地。两万七千多名民工、官兵、干部、学生的劳动歌声响彻了大年三十的整个晚上。

60年代,铺张浪费、摇钱赌博的一些旧风气在社会上卷土重来,此时“以革命的精神过春节”的号召也相应而来,以健康、节俭的态度过节遂成风尚。

【1966-1976】革命化的春节

这十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1967年,国务院发出了“今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中国自此进入“革命化的春节”。

所谓“革命化的春节”,简单说来有三点,一是要“抓革命促生产”,春节不回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变冬闲为冬忙;二是禁止春节里的一切所谓的“封建习俗”,如放鞭炮、烧香拜佛、舞龙舞狮、磕头拜年等;三是不准大吃大喝,更不准打牌。人们熟悉的春节习俗唯有贴春联一项被保留,但内容与原来辞旧迎新的祝语大相径庭,最有特色的当属“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最典型的过春节场面是:一家人围坐在毛主席像下吃年夜饭。饭前,要召开一次斗私批修的家庭会,做父母的会放下架子,和子女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儿女也可以向父母“开炮”。

吃依然是过年重要的一环,但在这一时期流行的不是“吃好”而是“吃差”,城里的单位食堂、农村的公社食堂会组织人们吃“忆苦思甜饭”——因地制宜,什么难吃弄什么,用野菜、树根,加上玉米糊、地瓜干之类的东西煮成粥,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牢记“万恶的旧社会”,热爱新社会。

【1979-1989】平安回家、欢乐过年

1980年,春节放假制度全面回归,随之而来的首要大难又是春运。1981年,2个月的客运就达到1.21亿人次;1982年春运,仅北京站的旅客量就达到532万人次。为何会有这么大流动量,人们常常会将此归因于一个群体——“盲流”,意指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做工、经商、办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四大迁入圈:东部沿海的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因矿产丰富和对外贸易便利、地理位置绝佳的新疆地区。据统计1988年有88万人是在火车上站着回乡的。安全过节、平安回家也在这个背景下提出。

这时,春节期间文娱活动全面展开。电视节目不仅增多,且题材丰富,不再局限于革命教育,更多贴近生活的电视剧开始登上荧屏。不过80年代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1983年中央电视台之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举办,不论人们怀着欣赏还是吐槽的心情,这道年夜大餐也已经陪伴了我们整整31年。

经济形势的全面大好让人们置办年货不再捉襟见肘。1985年北京举办首届春节商品展销会。

不过,物资和娱乐的丰富却未让人们满足太久,1989年2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上海出现春节冷、圣诞热的现象》,传统的节日亟待在新时代找到新形式和新内容。

【1990至今】外出与归家

新形式的关键词是“外”:外出吃年夜饭,外出旅游。

上世纪90年代,“下馆子”吃年夜饭成为流行。1996年,北京市 *** 提出了“百家饭店迎家宴、百家商场挂彩灯、百家宾馆过大年”的口号。

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黄金周”,黄金周旅游季就此催生。

1999年的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响了很多人的心声,2013年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将“常回家看看”入法。但是这些年,过年的红包礼品、亲戚朋友的问候攀比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恐归族”一词应运而生,当“情”逐渐变成“债”,是否会减淡春节原有的味道?

作为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节日,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始终可以找到尽情狂欢的位置,但在新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中,春节却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背景下被重塑。“文革”前,春节是国家革命和生产大潮下的一场文化仪式,无论工人、农民、军人,所有人都共同参与,是一场“大春节”,虽然物资贫乏,但大家都为浓郁的过年氛围所感动。而从70年代后期至今,消费市场让年过得越来越充实的同时也在使其变味。这个时期的“小春节”强调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但回家却也渐渐成为人们“又爱又恨”的尴尬话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12/417413.html

“只有百年历史的春节是如何被发明的?春节的演变” 的相关文章

在书法、音乐等方面,姜夔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书法、音乐等方面,姜夔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曾著《大乐议》宁宗时献于朝,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谱。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要成就...

陈尧咨:北宋官员、书法家,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陈尧咨:北宋官员、书法家,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谥号康肃,阆州阆中人,北宋官员、书法家,陈省华第三子,陈尧叟、陈尧佐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武信军节...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据说,武则天的出生地四川广元在武周时期就建有她的祀庙“皇泽寺”留存有一尊唐代石刻“武后真容像”,雕凿的是武则天身作比丘尼装的晚年坐像,完全是一个垂暮老者难状其美。流传如今的有...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君视我如众人,我视君如寇仇。太史慈在三国里的戏份似乎并不是特别多,《三国演义》也基本还原了太史慈的生平,不过把他死的时间拖后了两年。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太史慈,却享有很高的评价:孙策: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

古代妃子和皇后地位差距很大吗 从侍寝规则就能看出来了

古代妃子和皇后地位差距很大吗 从侍寝规则就能看出来了

还不了解古代妃子和皇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妃子与皇后的侍寝规则,从细节就能看出,地位有很大差别?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一直以都非常的重视礼仪,而在古代的时候等级制度更是分明,就连一个家庭里面就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就像我们在电视上面经常看到的,古代皇室等...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

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文公名叫公子鲍,春秋时期宋国的第24任国君。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父亲是宋成公,哥哥是宋昭公。由此看来,宋国大多采用父传子的继承方式。可是到了他这一辈,却是兄传弟,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国君之位是抢来的,而且是祖母帮...

明明识破了空城计却下令退军,司马懿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明明识破了空城计却下令退军,司马懿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95回写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闻空城计人赞孔明“其智近乎妖”,司...

刘邦杀樊哙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刘邦杀樊哙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刘邦杀樊哙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邦起义之前,樊哙只是个狗肉摊的老板。靠着家传的手艺,樊哙的进项倒也不少。刘邦这小子隔三差五便会召集三五好友在樊哙摊子上白吃白喝,而樊哙生性豪爽且喜好结交江湖人物,从不与其计较。吕氏姐妹招亲时,刘邦迎娶了吕雉,随后,又顺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