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钧生平简介 赵秉钧是怎么死的 赵秉钧刺杀宋教仁是真的吗?
赵秉钧生平简介:赵秉钧是怎么死的?赵秉钧刺杀宋教仁是真的吗?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赵秉钧生平简介
赵秉钧(18591914),河南汝州人,清末民初政坛上的一代枭雄。
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被提拔重用为第三任国务总理。曾拟订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是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创始人。
赵秉钧刺杀宋教仁是真的吗?
一、事件起因
宋教仁是民国初年政坛要人,同盟会元老,他为了实现政党内阁主张,谋合小党为大党,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改组为 *** 。 *** 的组成,宋的策划和贡献更大,因而成为实际的领导人。
袁世凯授意赵秉钧加入同盟会,以窥探革命党人内部之虚实,遂与宋教仁交往甚密。宋教仁住在北京城外,经常夜间进城,到赵秉钧密室私谈,至天明始离去。
宋教仁以政客手腕推崇赵无所不至,允诺国会成立后拥其为国务总理,甚至选为总统。赵秉钧亦推崇宋为大党领袖,组织政党内阁。宋教仁有时竟将党中秘密尽情吐露,赵秉钧亦告以北洋底细,似亦无所隐讳,由是两人交欢。
宋教仁谋杀案是民国初年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而种种风言风语使赵秉钧难逃干系。
二、事件经过
1913年3月20日晚,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一行人从候车厅走到检票口,突然,一个身材矮小的汉子从阴影中蹿了出来,对准宋教仁抬手打出一枪,然后飞快地逃出了火车站。消息传开,举国震动,江苏省警察厅责无旁贷,承担起了侦破和缉拿凶手的重任。
宋教仁谋杀案发生在上海,是由租界巡捕房负责侦破的,从破案开始,中国 *** 就致力将案子引渡到中国警方审理,在北京的内务部、司法部和江苏警方共同努力,租界巡捕房将宋案所有文件、物证和人犯转交给中方。
宋案在全国引起轰动,警方收到相关证据材料后,很快查清与赵秉钧和袁世凯有关。举国人心震动,舆论为之哗然。
1913年4月30 日,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建议袁世凯:此事只有先免赵秉钧的职,改任唐绍仪,另组内阁以平民党之气,至于赵秉钧有无嫌疑,再待国民评判,庶可缓和。
三、事件影响
袁世凯采纳了梁士诒的建议,立即将赵免职,初拟由唐绍仪继任,后改为陆军总长段祺瑞暂代国务总理之职,赵秉钧所兼任的内务总长职务,则由次长言敦源 *** 。
四、事件疑点
赵秉钧为官多年,常年负责警务,民政,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劣迹和恶名,他几乎没有杀宋的动机,如果仅以所谓宋要来做总理,我往哪搁?这种荒唐理由,似乎是难以服众的推论。
相关史料详细记录了赵秉钧在宋案发生后的之一反应,1913年3月21日上午,国务院正开国务会议,国会选举事务局长顾鳌突然闯进会议室向赵总理报告:前门车站得上海来电,宋教仁昨晚在沪车站被人枪击,伤重恐难救云云。这是北京方面得到的有关宋教仁遇刺消息的最早电报。
赵秉钧总理大惊失色,当即离席,环绕会议长桌数次,自言自语:人若说我打死宋教仁,岂不是我卖友,哪能算人?各总长相顾均未发言。这时,忽然接到通知,袁世凯请赵秉钧总理,赵秉钧即仓皇去见袁世凯。
从这些现场记录来看,宋教仁被刺似乎出乎赵的意外,事先他并不知情。如果他事先与闻刺宋计划,则决不会有此强烈意外之感,以致严重失态。
赵秉钧是怎么死的?
之一届国会选举,由于袁世凯和赵秉钧们还不知道怎样操控,结果让 *** 占了便宜,捞去了近半数的席位,成为国会之一大党。宋教仁踌躇满志,准备进京做总理了。
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武士英,对着这位 *** 最能干的领袖开了两枪,未来的宋总理伤重不治身亡。消息传开,举国震动,中央 *** 当然要江苏地方严查,务必缉拿凶手。
江苏警察厅也就真的严查,结果还就真的查出了凶手,一步步追上去,发现背后指挥者为应桂馨,并查出了应跟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和总理赵秉钧的往来函电多件。
就这样,赵秉钧有了嫌疑,然后,武士英不明不白地死了,应桂馨不明不白地死了,最后,赵秉钧也不明不白地死了。
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后仅3天,上海警察便抓住了线人应桂馨与凶手武士英,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凶手武士英、谋杀犯应桂馨被捕后,在应夔丞家中搜出赵秉钧给他的密电码一册及密函一件,还有内务部秘书长洪述祖指示应桂馨行刺的函电多件。因此赵秉钧引咎辞去总理职务。
此后,应桂馨从上海越狱逃往北京,向袁世凯索要暗杀宋教仁的酬金和被许诺的官职,袁世凯亲自派军政执法处侦探长郝占一,在京津铁路沿线的杨村,用电刀将应桂馨杀死。
赵秉钧对袁世凯这种言而无信的行径和毒辣的杀手颇为不满,一面私自发电通缉暗杀应桂馨的凶手郝占一,一面当面抱怨袁世凯说:你这样做,以后谁还敢给你办事?
袁世凯佯装不知推脱罪责,表面上对赵秉钧仍保持和气,又将赵秉钧改任为直隶总督。但他在心态上已对赵秉钧产生了反感情绪。
仅仅过了10余天,1914年2月27日晨,赵秉钧的私宅中传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嚎。总督病死了!消息不胫而走,此时的赵秉钧只有55岁。
当时,各大报纸的报道是,赵秉钧在天津直隶总督署突然中毒,腹泻头晕,厥逆扑地,七窍流血而死亡。更有报纸写的生龙活现,称赵秉钧之死是1913年受袁世凯指使,布置特务暗杀宋教仁。案情揭露,改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为灭口,次年把他毒死。
赵秉钧死后,袁世凯得知消息,立即下令按照陆军上将例从优议恤,特派朱家宝及其次子袁克文赴天津治丧,并发给治丧银10000元。
先后派陆军上将荫昌和秘书长梁士诒前往致祭,并送去一幅祭幛,上题怆怀良佐四个大字。袁氏称帝后,追封赵为一等忠襄公。面对如此礼遇,赵秉钧之死真是袁世凯暗中谋害吗?
赵秉钧死于袁世凯之手的说法本来就是一桩历史疑案,并无确凿证据,所谓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而已。真正严谨的史书最多只能以疑似作结。
其实,如果袁真的处置赵,一则可能是惩处其办事不力,二则担心其手中握有不利于袁的把柄,当然也有灭口的考量,出自袁的深思熟虑,是雷厉风行还是须仓猝行事,似乎与袁的真实意图无关。
赵秉钧死前知袁世凯下的毒手,怕牵连家人,不敢声张,只以葬身陵麓,近先帝为嘱。赵秉钧死后,他的家人把他埋葬在梁格庄兴隆山南麓的光绪陵附近,将兴隆寺搬迁,寺庙外作为他的家祠,现仍有遗址。
1914年(民国3年)2月27日,赵秉钧在天津的直隶都督署因中风病逝,享年56岁(满55岁)。
赵秉钧孙子赵纯佑1998年5月20日给汝州族人的信中提到,先祖卒于1914年2月27日,实为2月26日亥末子初,应为阴历二月初二。因督署秘书长于27日始电报袁总统,原电谨称腹泻头晕,厥逆扑地,并无七孔流血而死。后人作传,妄加枝叶,引人猜疑袁因涉有加害之嫌,指为北洋集团离心之始。其实他是死于中风,即今所谓脑溢血,倒卧于内寝室床头侧旁,这是当时家属亲见,并无吐血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