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清朝将领周培公?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周培公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结局却相当凄凉。不仅在即将功成名就之时被康熙帝临时换将、把功劳全部算到了图海头上。而且,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周培公被长期弃用、丢在冰天雪地的盛京担任绿营提督,直到终老那么,电视剧中康熙帝为何要如此对待周培公呢?
能力太强、不好控制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周培公绝对是一个重量级人物,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带着一群由八旗家奴组成的散兵游勇,硬是平定了蒙古察哈尔部的叛乱!接着,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又靠三寸不烂之舌,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举拿下了盘踞甘肃的王辅臣。
自古帝王不怕权势熏天的文臣、不不怕功高震主的武将,就怕这种文武双全的人物!靠着一群散兵游勇就平定了蒙古铁骑的一场叛乱,要是周培公把这本事用来反叛呢?绝对够康熙帝喝上一壶的!位居平西亲王的吴三桂尚且反了,更何况是周培公?康熙帝不得不防。更重要的是,周培公这个人文的方面也是安邦治国之大才,这就更让康熙帝如芒在背、骨鲠在喉了。只有把他控制起来,康熙帝才能放心。否则,即便周培公自己没有野心,可一旦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与反清势力走到一起,依然是一个康熙帝的心腹大患!这就是康熙帝为何要把周培公安置在盛京的原因所在,因为那里是满洲人的老巢,有无数双自家人的眼睛盯着,周培公翻不出任何浪花。
平衡满汉矛盾
清王朝入关之初,对汉臣有着天然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甚至贯穿了整个清王朝二百余年的历史,清初也是满汉矛盾最为尖锐的一个时期。平定三藩之乱,其本质还是满洲统治阶层与汉臣军阀之间的矛盾总爆发。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让一个汉臣占据了平定三藩之乱的首功,康熙帝显然无法向自家人八旗交代。
更重要的是,一旦周培公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勋,该如何封赏?这也成了康熙帝无法回避的问题。周培公将来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藩?谁也不知道与其留下这么多不确定性,倒不如用图海换下周培公,把平定三藩之乱的首功记在图海头上,这样对于各方面势力都能有个交代,也更加有利于平衡满汉之间的矛盾。
帝王驭下之术
再就是康熙帝的帝王驭下之术了,自古功臣恃功而骄者不在少数,距离康熙帝并不久远的年羹尧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无论是图海还是周培公,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勋,都难保他们将来不会恃功而骄、不会倚功自重!用图海换下周培公,功劳是图海的,周培公想要恃功而骄连本钱都没有!反过来,图海虽然领了功,但功劳实际上却是周培公的,这一点康熙帝和图海都心知肚明,图海也无法恃功而骄,更加无法倚功自重!一切恩典只能是雷霆雨露、尽皆天恩,康熙帝此举成功化解了后来雍正帝与年羹尧的那种尴尬,而且还无须背负一个屠戮功臣的恶名。
平心而论,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远没有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那么出彩,他一生中唯拿得出出手的功劳,恐怕也只有劝降王辅臣了。史籍记载,周培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初为州卒小吏,后来依附显赫者入京、出任内阁供奉。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周培公以类似于现代参谋的角色跟随大将军图海出征。后来,周培公利用自己与王辅臣下属的旧关系,只身进入平凉城、劝降王辅臣。最终,图海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平凉城,降服了首鼠两端的王辅臣。而这,也成了周培公一生中最为出彩的一笔!请注意,自始至终图海都是周培公的上级,从来就没有什么用图海换下周培公之说。
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清廷论功行赏。经图海保举,周培公出任山东莱登道。平心而论,这个职务并不高,在清王朝形成定制之后,只是文职正四品而已。由此也可见,在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周培公的功劳其实相当有限,不是吗?之后,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期满后赴山东任职,却因为处理不好与上级和同僚的关系,在任仅仅三年便辞官归里了。从这一点大致可以看得出,周培公这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是存在很大短板的,而且动不动就辞官归里、颇有些文人的清高,似乎并不适合官场
这一赋闲,周培公就赋闲了将近十年!直到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与清廷撕破脸,周培公上书康熙帝提出平叛条呈,才再度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因为周培公所上条呈被康熙帝采纳,周培公得以再度出仕,出任盛京提督。说实在的,在盛京这个地方担任绿营提督,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驻防八旗的盛京将军不仅主管盛京的军政,而且还兼管民政事务,盛京提督的权力十分有限而且周培公是由文职转任武职,本就已经有些明升暗降了。由此也可见,康熙帝对周培公的行政能力也的确是有所保留的,并没有那么器重。但不管怎么说,好歹周培公还是被康熙帝重新启用了。康熙四十年,周培公死于任上,到此时他已经担任了十年盛京提督了!十年都没有挪窝儿,同样说明康熙帝给周培公盛京提督这个职务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这就是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远没有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那么出彩,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
综上所述,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与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根本不是一回事,电视剧诸君看看就行,千万别较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