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黛玉的身体不好为何没有请张太医来看病?

诗词文献3年前 (2022-03-24)160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众人之一眼看见林黛玉,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中的太医,是一群滥竽充数的混子,杀人不见血,也毫无廉耻之心。上文说过贾家最常走动的王太医,林黛玉十七岁就死了与他有莫大关系。枉费贾宝玉那么信任他,他却是林黛玉之死的“真凶”。

红楼梦中黛玉的身体不好为何没有请张太医来看病?

首先,他更先给秦可卿看病,根本没看好。如果不是张友士出手,秦可卿就死了。当然秦可卿最终还是死了,却与病无关。

其次,他给晴雯看病,减了药方和药量,贾宝玉高兴了,晴雯却落下了病根。后文一病死了,与之有绝对关系。

秦可卿又名为兼美,又像宝钗,又像黛玉。晴雯有“晴为黛影”之称,她们都死了。王太医不过给她们偶尔看病,给林黛玉却持续了十数年。林黛玉吃了太多人参肉桂,薛宝钗都看出不妥,他却视而不见,实在是“鸩杀”林黛玉的之一凶手。

本文不说王太医,要说一下之一个站出来反对王太医的张太医。也就是给秦可卿看病的张友士。

(第十回)贾珍说:“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呢。这么看来,竟是合该媳妇的病在他手里除灾亦未可知。我即刻差人拿我的名帖请去了。”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因冯紫英举荐,张友士来给秦可卿看病。张友士的名字就是信手拈来。张是姓氏,也有伸张之意。友是朋友,冯紫英的朋友。士是指有能力的人。

冯紫英推荐了一个真有本事的医生给秦可卿看病,有功、有效,将秦可卿的病弄清楚,治好了,是为“张友士”。

红楼梦中黛玉的身体不好为何没有请张太医来看病?

问题是“张太医”从何而来?要知道张友士刚来被称张先生,他也不在太医院上班,只是冯紫英以前的先生,一介儒生。进京是为给儿子捐官,冯紫英办不了,转而求的贾珍帮忙。如此关系而已。

张友士算是一个民间的儒医,确有本事,但并非太医。但既然“张太医论病细穷源”,证明他最终确实当了太医。推测治好秦可卿病后,贾珍投桃报李,不但给他儿子捐官,还让他进了太医院。算是一举两得了。

第五十一回,晴雯生病,婆子们就提到了张太医,应该就是张友士。

(第五十一回)婆子笑道:“王太医和张太医每常来了,也并没个给钱的,不过每年四节大趸送礼,那是一定的年例。这人新来了一次,须得给他一两银子去。”

张友士当了太医后,每常走动在贾家为供奉。他当初能治好秦可卿的病,并且指出秦可卿的病“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可见确实有本事,与王太医自保迥然不同。

但令人奇怪的是,如此有本事的太医,林黛玉的病一定请他看过,为什么他不给林黛玉看病?而是让林黛玉一直吃王太医的药,也没像当初看秦可卿病那样指出王太医用药的问题?这里其实有很残酷的事实。

一,“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张友士是一介布衣。他来京为给儿子捐官,需要求助贾珍。自然打叠出十二分的精神为秦可卿看病。那时候他不认识王太医,看出太医们怕担责任,胡乱敷衍塞责,耽误了秦可卿的病。并且能够针砭疲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又敢于承担。

二,张友士救了秦可卿的命,贾珍认为他是个人才,将他举荐给太医院做了太医。张太医也就如此而来。

进了太医院的张友士变成张太医,与王太医等人成了同事。如此再来贾家看病,就有了诸多顾忌。

红楼梦中黛玉的身体不好为何没有请张太医来看病?

比方王太医曾经的论断,他不能推翻。王太医曾经的病人,他不敢随便给治好。王太医曾经的规矩他不可以给破坏。更可怕的是,太医院的潜规则,他必须要同流合污。

如此一来,锐意进取的张友士,摇身一变成了张太医。当初那个针砭时弊、仗义执言的张先生不见了,太医院多了一个谨言慎行的张太医。

林黛玉是王太医的VIP客户,每年人参、肉桂大补的药不知道吃了多少。虽说不是王太医直接拿药,一定也要买与他相关药房的药。到时候不光诊资,医药提成回扣都不少。张太医就算看出来林黛玉不应该吃那么多人参、肉桂。此时他已经身在太医院,成了与王太医同舟共济之人,如何会仗义执言?

所以,救了秦可卿的病,却治不了林黛玉病的张太医,不是看不出林黛玉有问题,而是不敢说、不能说、也不可说这背后的问题。否则他将在太医院彻底混不下去,就像那可怜愣头青胡庸医一样,落得凄惨下场。

可惜张先生,曾经“张友士”,沦为太医院张太医后,变成彻头彻尾的医毒!他对林黛玉只可能是见死不救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03/432597.html

“红楼梦中黛玉的身体不好为何没有请张太医来看病?” 的相关文章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shú )(632年-705年 ),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徽年间,举明经进士,候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学识出众。善于文辞,迁中书舍人,册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童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童威,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出洞蛟”,星号地进星。童威是童猛的哥哥,早先兄弟两...

裴耀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二首

裴耀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二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耀卿(681年-7...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译文及注释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注释宿:住,过夜。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译文及注释译文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注释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