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裕藻与鲁迅关系 怎么评价马裕藻
马裕藻是注音字母的首倡者,对汉语正音、传播国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早年与鲁迅都在日本师从章太炎,两人回国后又一同任教北大,成为一生挚友。
马裕藻与鲁迅
马裕藻与鲁迅自1906年在日本共同师从太炎先生后就成了莫逆之交,一生挚友。这是因为二人同是光复会会员,同在日本留学,同为章门弟子,同样以文化教育报国为己任,共同与黑暗反动势力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斗争,一生都与北大有着不解之缘。
蔡元培决定聘请鲁迅进北大讲课后,刚担任国文系主任的马裕藻亲自将聘书送到鲁迅家中。1920年8月6日,鲁迅在日记里记述:六日晴。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当时北京大学聘任鲁迅为国文系讲师的聘书,讲授中国小说史课。1923年后又被增聘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委员。按当时北大规定,在 *** 部门 *** 的教员只能受聘为讲师而不得任教授。当年鲁迅在北洋 ***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故在北大就不能像他二弟周作人一样被聘为教授。但从校长蔡元培到国文系主任马幼渔均十分器重鲁迅,同时,这也是马裕藻和鲁迅在北京大学共事的开始。
鲁迅在北大任教时,马裕藻是他最亲近的同事之一。据统计,《鲁迅日记》提及马裕藻及其家人的地方就有近200处,可见交往之密切。
特别是鲁迅离开北平南下后,于1929年和1932年两次从上海返京省亲,看望母亲时,相访最多的就有马裕藻。
怎么评价马裕藻
周作人在《三沈二马》中回忆马裕藻:马幼渔性甚和易,对人很是谦恭,虽是熟识朋友,也总是称某某先生。这似乎是马氏兄弟的一种风气,因为他们都是如此的。与旧友谈天颇喜诙谐,唯自己不善剧谈,只是旁听微笑而已。他又容易激怒,在评议会的会场上遇见不合理的评论,特别是后来正人君子的一派,他便要大声叱咤,一点不留面子,与平常的态度截然不同。
谢兴尧在《红楼一角》中评价马裕藻:幼渔为人,宽宏大量,老穿着朴素的长袍和黑皮鞋,虽然显得有点骆驼,而学者本色,非常调和。北大国学系之负盛名,他实在是手创的开国元勋,公主府(马神庙)银安殿(北大评议会)上那二十四把金交椅,他总算是首坐。
吴晓铃在《危城回忆》中回忆抗战胜利前夕的马裕藻:马幼渔(裕藻)先生在学术界居五马之首,在日本时曾和鲁迅先生同师章太炎。我在离开北平时去向他辞行。他用古体文写下了如下几句赠言:余病居边城,远跂云岭,临岐恫苦,赠处无言,惟祈晓铃默识余衷,互相砥励而已。真是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对于我则是鞭策。老人不久便抑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