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钗是如何对宝玉表露自己的情感的?
《红楼梦》中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是全书的主线,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薛宝钗对贾宝玉的之一次表白设计的很巧妙,虽然是借莺儿之口说的,但自身“图谋宝玉”之心却昭然若揭。
虽然貌似是莺儿的无心之语,实则却是宝钗的有心为之。因为宝钗在其过程中做了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正是那个小动作出卖了宝钗,并且激发了莺儿的“灵感”——忙帮着姑娘传达出心中的所想。以至于诱惑得宝玉这位“好奇宝宝”,非要进行下一步操作。
宝钗这个人更大的行事特点就是“让人抓不住把柄”,滑得如泥鳅一般,即便做了这种令人不齿的事,别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但,只要读者细心观察品读,还是能够捕捉到宝钗那不可告人的小心机的。
而这妙不可言的好戏刚刚落幕,林黛玉就不期而至,恰巧撞见了满屋子的暧昧与娇羞,恰如当场捉了现行一般。
1、宝玉只身探宝钗
这一回是宝玉来梨香院探望身体有恙的宝钗。说是身体有病,却也没见宝钗哪里不舒服,没咳嗽也没发烧,硬要说有病,我看也是心病。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重读一遍原著后,总觉得这是宝钗使用的一计——“欲擒故纵,诱敌深入”。
宝钗先是“几天”都不到宝玉那边去玩,以至于连周瑞家的都纳闷:“姑娘怎么几天都不去那边逛逛了,难道是你宝兄弟惹着你了?”这就是宝钗的欲擒故纵。
随后,宝钗又放出风声,对周瑞家的说,“自己那种病又犯了。”好巧不巧的事,薛姨妈偏偏在此时让周瑞家的送宫花,“顺便”把宝钗身体不舒服的消息传递到宝玉那里,然后,宝玉就过来了。现在我才发现:这一切竟是环环相扣,非常缜密紧凑的。
咱们看看原文里,宝钗见到宝玉后的表现和反应,猴急猴急的,几乎是直奔主题。
平时总有黛玉黏在宝玉身边,或宝玉黏在林姑娘身边,自己根本没机会单独与宝玉相处,这会子好不容易谋得机会,此时不说更待何时?宝钗与宝玉寒暄了没三句话,就直接往通灵宝玉上引了。原文如下: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通灵宝玉正面图式,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通灵宝玉反面图式,“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宝钗如果没有别的意思,拿过来看看就该即刻还回去,这东西有啥好看的,不过一块破石头。但她却打量起来没完,看完了正面看反面,看完了反面又“念”正面。
这个细节很值得推敲。宝钗为何单单念正面的字呢,反面上也有字啊?关键在于,反面上的字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与她金锁上的字句不般配,对不上。所以她才饶过反面,只念正面——而且是念了两遍,念了两遍,念了两遍啊!这不分明是“叫板”莺儿该“发声”了吗?
凭着宝钗对莺儿的了解,莺儿听到这番话后,必然会说出后面那句话来的:“这玉上的字,听着与我们姑娘金锁上的像是一对儿呢。”
根据宝钗的性格,她虽然不会事先嘱咐莺儿,但她却非常了解莺儿,而且莺儿也很了解她,这主仆俩配合得可谓是相当默契啊。
2、宝钗露骨的告白
按说,客人来了,应该先倒茶,然后再叙话。但宝钗等不及呀,宝钗担心黛玉会随后跟来,所以得“先办正事儿”,等正事儿办完了再喝茶也不迟。
继续看原文: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说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他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这怎么看都像是宝钗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莺儿就在你们背后站着,你难道不知道?为何不等莺儿离开了再念?
凭着宝钗对宝玉的了解,宝玉若知道她金锁上有字,是必定闹着要看的,这样一来,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好戏刚刚落幕,黛玉就到来了,黛玉一进门就感觉氛围不对,好像嗅到了一股暧昧温馨的气味,因此才有后面那几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来的不巧了,打扰了你们的好事。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省得讨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