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刘姥姥为什么在蘅芜苑时表现沉默?

诗词文献3年前 (2022-05-06)210

《红楼梦》中能言善道的刘姥姥为什么在蘅芜苑时表现沉默?不发一言?历史网小编觉得,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贾母面对蘅芜苑的态度,

1、贾母的态度。

刘姥姥虽然是一个乡下老妪,但是非常会来事,在察言观色这一方面,显得非常精明。比如在大观园吃饭的时候,鸳鸯伙同王熙凤戏弄她,其实她在之一时间便明白了。

只是对于鸳鸯与凤姐的用心,她非常理解:一切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或许,从进入贾母的房间,看见众人对她的态度,刘姥姥便明白了,老太太在贾府中的地位。

所以在游玩大观园的整个过程中,刘姥姥始终在揣摩贾母的喜好。

《红楼梦》刘姥姥为什么在蘅芜苑时表现沉默?

比如当贾母问她我们家的这个园子好不好的时候,当刘姥姥说出比年下卖的年画上的画还好,希望得到这样一幅画的时候。贾母特意说道:我们家的四丫头就会画,让她给你画一幅。一边说着一边指着惜春给她看。

她听了,便之一时间来到了惜春的身边,满带微笑的说道:这么俊的人儿,又会画画,别是神仙托生的吧?众人听了,却保持了一瞬间的沉默。

到贾母来到潇湘馆,黛玉给老太太端上了一杯茶。这明明白白的显示了这个房间的主人是林妹妹。然而,刘姥姥却偏偏来了一句:这样精致的房间,莫不是那个公子哥儿的书房吧?说得众人欢笑不已。

到潇湘馆为何刘姥姥显示的如此兴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贾母的心情。老太太高兴的神情,早已说明了她对这个房间主人的喜恶态度。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便不难分析她为何在蘅芜苑不说话了。因为当众人坐船来到蘅芜苑附近的时候,贾母竟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宝姑娘住的地方吧?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是贾母对蘅芜苑的陌生,而这一点显示了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显示了贾母对薛宝钗的疏远态度。

明白了这一点后,刘姥姥自然不会像在潇湘馆那样兴起了。

2、刘姥姥的迷信思想。

刘姥姥本人是否真心信迷信?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就是,贾府的主子非常信迷信,比如上了年纪的王夫人便喜欢吃斋念佛。

在这我们聊一点题外话吧,那就是刘姥姥是否信佛?其实,这从她欺骗宝玉这个细节之中,我们便能看出,她对神佛的态度。

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 *** ,名叫茗玉。 *** 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 *** 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

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

《红楼梦》刘姥姥为什么在蘅芜苑时表现沉默?

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 *** 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像就成了精。”

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

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不是哥儿说,我们都当他成精。他时常变了人,出来各村庄店道上闲逛。我才说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们村庄上的人还商议着要打了这塑像、平了庙呢。”

宝玉忙道:“快别如此。若平了庙,罪过不小。”

刘姥姥道:“幸亏哥儿告诉我,我明儿回去拦住他们就是了。”

宝玉道:“我们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舍,更爱修庙塑神的。我明儿做一个梳头,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头,攒了钱把这庙修盖了,再装潢了泥像,每月给你香火钱烧香岂不好?”

刘姥姥道:“若这样,我托那 *** 的福,也有几个钱使了。”

试想,若她真的信佛、相信迷信,还会拿神佛之事开玩笑吗?

刘姥姥在贾母的房间不过杜撰了一个故事,却惹得众人都听住了,连王夫人都愣了愣神。

或许,仅从这一点,聪明的刘姥姥便看出了贾府众人对神佛的重视。

而众人坐船来到蘅芜苑,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红楼梦》刘姥姥为什么在蘅芜苑时表现沉默?

面对这样一份透漏了阴森之感的、充斥着不吉利意味的地方。她当然明白贾母等人对蘅芜苑的态度。

到众人走进蘅芜苑,堂堂一个 *** 的闺房,却布置的如雪洞一般,当着众人的面,贾母直言这里素净的不吉利。此时的刘姥姥,还能说什么呢?

对于这一点,在刘姥姥要离开大观园,向王熙凤辞行的时候,面对大姐儿、贾母都生病的时候,她所说的话,也验证了这一点。

刘姥姥道:“ *** 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小人儿家原不该去。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一语提醒了凤姐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5/440001.html

“《红楼梦》刘姥姥为什么在蘅芜苑时表现沉默?” 的相关文章

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投靠杨坚后他做了哪些事?

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投靠杨坚后他做了哪些事?

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素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北周时期,起家中外府记室、礼部下大夫、大都督,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参加灭北齐之役,并随上大将军王轨救援彭城,俘虏南陈主将吴明彻。后随上柱国韦孝...

韩滉:唐朝中期宰相、画家,传世名作《五牛图》的作者

韩滉:唐朝中期宰相、画家,传世名作《五牛图》的作者

韩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玄宗天宝年间,韩滉以门荫入仕,历同官主簿。至德元载(756年)避地山南,历山南节度判官等。乾元二年(759年...

荀灌:晋朝平南将军荀崧之女,突围救父之事为诗人所乐道

荀灌:晋朝平南将军荀崧之女,突围救父之事为诗人所乐道

荀灌(约303年~?),西晋时期人物,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荀彧的五世孙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兴三年(315年),奉长安所遣征南大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第五猗之命,杜曾率领一万兵马围攻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到了城中几乎粮尽的时候,荀崧打算派人到襄阳求援。当...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曾撰写《治论》、《兵书》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曾撰写《治论》、《兵书》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出身太...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意思是:李白将要乘船远行离去,忽然听到传来的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译文及注释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译文及注释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