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源为了贾家的百年发展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规划?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宁荣二公是亲兄弟,他们父母有子如此足以自傲。宁国公贾演是哥哥,荣国公贾源是弟弟。兄弟二人创下盖世功业。若非是异姓不能封王,他们的功劳封王都有可能。一门两兄弟都是国公,能力和势力不比一个王爷差。
荣国公贾源虽是弟,却比兄长宁国公功劳还大。从二人不多的介绍能看出宁国公是员猛将,荣国公不像兄长,极可能是素质更高的统帅。
“千金易得,良将难求”,荣国公的统帅素质更是万里挑一。有他运筹帷幄,宁国公勇猛冲杀,兄弟二人互相策应才创下了贾家宁荣二府的偌大基业。
荣国公功劳更大,国公之位承袭两代,且他才是贾家主心骨。贾家发展的百年大计都由他来定制,具体体现在三点。
一,建立学塾,惠及子孙
贾家世袭之家,爵位由嫡长子继承。宁荣二公有八个儿子,其他六人没有爵位如何传承?后辈子孙穷下去如何发展?又如何辅助长房繁盛?
荣国公目光长远,早早就创立了私塾,方便后世子弟能够读书科举。
贾家的私塾由荣国公的儿子贾代儒执掌,“儒”字凸显出荣国公的深谋远虑。
学塾不为长房富贵子弟。像贾宝玉等都有“私教”。主要是供分支上不起学的子孙,只要有心读书就能出人头地。
第九回顽童闹学堂,贾家那个私塾简直像南馆(娈童馆)一般不堪。代表贾家子弟的堕落和腐朽,贾代儒的无能。但此情与荣国公的初心无碍,祖宗的想法正确,奈何儿孙不肖。
而且,贾家学堂最终并非没有出息的。由于贾宝玉气走了很多师傅,贾兰、贾环都在学塾上学。贾兰日后出息还可以说是李纨教导之功。但贾兰的发小贾菌日后与贾兰一起金榜题名,复兴贾家,可就与学塾的教育分不开了。
贾菌成才,也证明荣国公当年未雨绸缪的正确。
二,弃武从文,积极转型
宁荣二公武功出身,但朝廷大治无仗可打,从军不再能建功立业,唯有读书是正途。所以荣国公设立学塾之举实为未雨绸缪。
但弃武从文不能一刀切,宁国公长房仍旧走武功路线,荣国公二房则开始文治,宁荣二府文武双线并举是大的策略方针。
不光如此,荣国公还积极联姻。长子贾代善娶了保龄侯尚书令史公的千金为妻,不止是四大家族内部联姻。主要在于史公尚书令为一朝丞相,文臣之首。双方文武结合才是贾家转型的关键。
后世贾敏下嫁林如海,贾珠迎娶李纨,贾母坚持宝黛姻缘,都是贾家弃武从文转型的重要举措。
宝黛姻缘虽说失败了。但李纨教育儿子贾兰成功,为贾家复兴居功至伟,证明荣国公的远见卓识。
三,保持中立,不结党
宁荣二公当初与其他建功立业的战友一起组成四王八公,被后世称颂。但四王八公与四大家族利益攸关不同,他们只是一个称号各自为政。交情只是战斗友谊和情分罢了。
贾家在八公之中势力更大,但策略却是中立。他们掌握着京营节度使的重要兵权,给皇帝看门。与老太妃背后的江南甄家是老亲,拉进与皇室关系,绝不结党。
当年义忠亲王老千岁犯事,薛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贾家却安之若素,就在于贾家并不参与党争和皇权之争。
荣国公的策略就是靠近皇帝,忠于皇帝,保持中立,不结党才是贾家发展的百年大计。
为人臣唯有忠心、中立才能让皇帝放心。所以新皇帝一登基,贾元春就进宫为妃,算是贾家对皇帝的表态。
奈何一朝天子一朝臣,荣国公算不到贾家后来的变化,也算不到后来皇帝的变化。
四王八公横亘朝廷几十年,影响朝堂格局和皇帝执政,皇帝必须扶持新人与之对抗,且又担心其不臣不轨。双方矛盾早已经激化,皇帝削藩夺爵势在必行。
皇帝有了异心,扶持新人削弱四王八公这伙人的利益。贾家利益同样受损。贾元春入宫多年不得宠,贾家没得到任何好处早有怨言。
最重要的是因为贾敬对继承爵位没兴趣,让位给儿子贾珍,不得已京营节度使轮转到王子腾手中。按说只是过渡,一段时间还要回到贾家手里,贾家依然是皇帝的看门人,代表君臣同心。
可皇帝登基不久就让王子腾升官,京营节度使被收了回去。贾家把持三代几十年的军权丢了,岂能甘心?也容不得贾家对皇帝有异心。既然皇帝不仁他们不义,最终“虎兕相逢”,“鸟尽弓藏”双方都有责任。
而这又是荣国公无法预料和掌控的。以上三样策略是他指定的大方向。具体实施还要因势利导。
可惜子孙执行的并不彻底。像学塾乱成那样,几代分支没有一个成才反哺长房。弃武从文、联姻也不好。不但王家女儿接二连三嫁进来,金玉良姻更是开历史倒车。最要紧的保持中立在秦可卿葬礼之后彻底被打破。贾家完全倒向野心家北静王,与皇帝站在了对立面。
至此,荣国公苦心孤诣的谋划土崩瓦解。贾家也完全没有了回头路,覆灭只是迟早。可见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