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活化石:王薄从一个农民到领袖历程
王薄是隋未农民起义军领袖。在起义之前,他只是以为普通的农民,当时杨广正起兵氏,王薄的内心是争扎的。他想逃兵却有害怕杀头,就当时的局势,他充分利用机会当起了土匪,一步一步的走向他的人生巅峰,那么下面中国历史网小编将和大家说说王薄的故事。
王薄号召起义
当领导是需要水平的,特别是作为农民头子,于是王薄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知世郎,啥意思呢?简单理解就是先知,引用下电视剧里的台词,就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
应该讲,王薄人很精明,从他的人生轨迹来看,也当得上知世郎的名号,而且为了配合自己农民起义军的身份,老王想了个口号,把它编成歌曲传唱,歌名叫:无向辽东浪死歌。
歌词大意就是说,老王还是隔壁那个老王,但现在有了新身份,是上天选中的男人,虽然上山当土匪,但是盗亦有道,只抢地主的钱,在山上,我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宁死也不去辽东服兵役。
当时隋朝老百姓生活过的很辛苦,杨广把所有事都集中到了一起,营建洛阳新城、挖大运河、拳打吐谷浑、脚踢高句丽,而且还是举全国之力的三次,这么频繁的徭役,老百姓受不了,王薄一忽悠,哗,一大批都跟着跑了,规模越来越大。
有了王薄做榜样,山东苦于没饭吃的老百姓,都开始活跃起来,第二个响应的,叫孟让,是另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原先是齐郡的公务员,与王薄合并后,组成了一支十几万人的起义军。
这么多人在山东闹腾,时间久了不好收拾,于是杨广手下大将张须陀奉命前来镇压。
张须陀是镇压叛乱起家的,公元597年,远在昆明,跟着名字十分霸气的隋朝名将,前去镇压羌族的叛乱,后来汉王杨琼造反,平定叛乱的,也有张须陀的身影。
张须陀这个人被李密评价为:有勇无谋,但是就其军事能力而言,对付王薄这种杂牌军,还是绰绰有余的,之一次大战,王薄因为轻敌,惨败。
战后开总结大会,王薄得出的结论是,轻敌了,老王刚起义那会,发展势头迅猛,周围派过来围剿的官军,来一波灭一波。
等张须陀来的时候,王薄还是老办法,兵来将挡,但是之一次接触,王薄的部队就溃不成军,被张须陀从岱山,赶到了黄河边,起义军全被打散了,死的死,降的降,最后,王薄明白,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对抗张须陀了,于是就找来山东的另外两股起义军,孙宣雅和郝孝德,大家合伙了。
这里,有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她就是孙宣雅,名字很好听,是个女汉子,在山东惠民县境内起义,部队发展到十万人,被人称为齐王,而郝孝德也有几万人,加上王薄逃出来的一万来人,总计十多万部队,聚集在山东章丘,找张须陀决战。
章丘这个地方,在隋末农民大起义里,还出现过两个大人物,他们的名字叫杜伏威和辅公佑。
任何朝代,总有那么一批人,生活的不尽如人意,比较贫穷,特别是兵役繁重的隋朝,杜伏威家里很穷,只能偷东西果腹,这样的日子维持到了杜伏威15岁,因为辅公佑经常带着杜伏威,偷自己姑姑饲养的羊来吃,被人告发,两人就此走上了亡命天涯的道路。
不久他们加入起义军,转战江淮,因为作战勇猛,小杜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小兵,慢慢当上了领导,并且不断吞并附近其他起义军,最后发展成为隋末最有实力的三支农民起义军之一。
回过头来看王薄,三股起义军十万多部队,再次遭到张须陀的沉重打击,老张只带了二万精兵开赴战场,结果,孙宣雅跑到河北,没了下文,而郝孝德溜到黄河以北,投奔了瓦岗军,王薄呢,投降了
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隋末推翻杨广统治,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因为就是他,直接把隋炀帝杨广给杀了,宇文化及的老爸叫宇文述,隋文帝篡位的时候,大部分宇文世家的成员都被杀了,宇文述能活下来,是因为在杨坚篡位前,宇文述就表示了对他的效忠。
宇文述除了支持杨坚外,更是杨广的幕僚,杨广又被成为晋王,是杨坚的次子,他能顺利成为皇帝,功劳更大的当然是杨素,而在杨广和杨素之间,牵线搭桥的,就是宇文述,此后被封为许国公,后来宇文化及自立建国,国号为许,就是因为宇文化及作为长子,顺利继承了这个封号。
宇文化及是一个悲剧,眼看隋朝就要灭亡了,还背上了弑帝的骂名,更是先败于李密,再败于窦建德,没过上一天安心日子,最后退守山东聊城,被王薄背叛,打开城门迎接窦建德的大军,生擒宇文化及。
不过王薄自称知世郎,虽然军事能力不怎么样,但是眼光确实不错,在投靠窦建德,生擒宇文化及之后,研究了所有隋末的割据势力,最终看好的,是拥有李世民辅助的李唐大军,公元619年,宇文化及被擒的同一年,王薄告别窦建德,投奔了当时最有前途的李唐。
此后,以之一代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身份,亲自说服山东各地起义军,包括青州、莱州、密州等地的割据势力,向李唐效忠。
王薄是隋朝末年,因为高句丽战争,之一批农民起义军领袖,他起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更好的活下去,这样的愿望,也伴随了他整个生涯,王薄没有所谓的雄心壮志,在被张须陀打败后,流窜各地。
的路上,却始终有割据政权愿意接受他,凭借的,就是他对山东起义军的影响力。
山东是隋末农民起义更先爆发的地方,但是这些部队能站住脚跟,势力范围还是集中在中原、江淮地区,其中三股更大的起义军,分别为河南人翟让建立,李密统领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以及同为山东章丘人,但是势力集中在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
随着杨广的三次高句丽战争,农民起义的范围越来越大,再加上各地世家门阀的冷漠,宇文化及的刺刀,终于成为压倒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是关于王薄生涯的详情,如你想了解更多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