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醒石》主要思想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醉醒石》是明末清初东鲁古狂生著白话小说集。全书十五卷,每卷一篇,每篇一个独立的短篇小说。成书于明末清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醉醒石》以小说为酲醉之石,寓有警世醒世、喻世之意,与冯梦龙“三言”命意相近,而训诫意味更浓。每回写一故事,题材丰富,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赏析
主题思想
《醉醒石》的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对搜集的一些奇闻轶事作出说明和评判,进行褒贬劝惩。作者所展示给读者的种种社会“醉态”,正是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弊端,是“浊乱之世”必然产生的种种丑恶现象。
在暴露官场的腐朽黑暗方面,以第二回《恃孤忠乘危血战,仗侠孝结友除凶》、第五回《矢热血世勋报国,全孤祀烈妇捐躯》、第八回《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等篇章比较集中、深刻。如《恃孤忠乘危血战》揭露了“文官图私,征税增耗,问事罚赎,一味揸钱,和武官骄横、各怀私心,互相倾轧的情景,作者愤慨地指出一由于各级官吏只图利己,百姓越来越穷,国将不国了。而在《矢热血世勋报国》中,深刻揭露明代官军“御敌无方,害民有术”的强盗行径,他们御倭寇时闻风逃窜,祸害百姓则“与倭寇不差一线”, 凶狠、残暴而 *** 。在《假虎威古玩流殃》中,作者不仅把奸佞王臣以钦差大臣身份到江南搜寻书画古玩时的种种罪恶行径揭露出来,还把王臣奉旨搜索书画古玩一事 与宋徽宗时的运送“花石纲”相提并论,把谴责的锋芒指向明王朝的更高统治者,形象地揭示出劳苦大众遭受痛苦折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当然,作者的本意不一定在于揭露统治阶级,但在作品的客观描写中,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就自然显露出来。
《醉醒石》还写了一些反抗者的形象。如《济穷途侠士捐金,重报施贤绅取义》中的浦其仁,他敢于挺身而出,抱打不平,聚众痛殴乡宦,挫败了横行乡里的恶霸,为孤寡贫弱者伸张了正义,又有着救危扶困不望图报的优良品质,称得上一个正气磅礴的人物。《秉松筠烈女流芳》中的程菊英,在豪富、乡绅、官府的威逼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向封建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不过,作者笔下的反抗人物的行动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者力图把他们的反抗纳入自己封建说教的规范,因而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醉醒石》中还有一部分写爱情和婚姻的内容,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的愿望和追求、痛苦和斗争。《穆琼姐错认有情郎,董文甫枉做负恩鬼》中的 *** 穆琼琼,为了摆脱被侮辱被玩弄的处境,费尽心思,结果还是被人抛弃,被社会吞噬。
艺术特色
《醉醒石》继承了宋元话本的历史传统,不但原来作为“说话”人表演手段的开场诗词、入话、头回等成为创作的体制形式,就是故事情节也都能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中发展,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有话即长, 无话即短,脉络分明。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画上,多用白描手法,通过行动、对话来表现人物。同时,由于作者的说教目的显豁,所以在涉及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描写中,即使出于刻画人物的需要,也很少《三言》《二拍》那样的色情描写,笔墨比较干净,语言比较含蓄。
评价
现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记惟李微化虎事在唐时,余悉明代,且及崇祯朝事,盖其时之作也。文笔颇刻露,然以过于简炼,故平话习气,时复逼人,至于垂教诫,好评议,则尤甚于《西湖二集》。宋市人小说,虽亦间参训喻,然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用以娱心;及明人拟作末流,乃诰诚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回护士人,故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矣。如第十四回记淮南莫翁以女嫁苏秀才,久而女嫌苏贫,自求去, 再醮为酒家妇。而苏即联捷成进士,荣归过酒家前,见女当垆,下轿揖之, 女貌不动而心甚苦,又不堪众人笑骂,遂自经死,即所谓大为寒士吐气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