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都会哪些生存技能?
很多人都觉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身娇体弱,除了诗词歌赋别的就不会了,其实不是哦,那么林妹妹都会哪些生存技能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
1、出色的针线活。
受袭人诋毁的影响,在大多数朋友的心中,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林妹妹因为有病的借口,常常赖于针线活。自然,其针线活的能力,不会太好。只是,真相真是如此吗?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因为一些口角,宝黛二人闹了不愉快,而当宝玉匆忙在王夫人这里吃了饭后,跑到贾母这里看望林妹妹,宝玉见到的一幕,也说明了这点。
宝玉笑道:“也没什么好的,我到多吃了一碗饭。”
因问:“林妹妹在那里呢?”
贾母道:“里头屋里呢。”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
作为荣国府的老太太,作为史家的嫡出 *** ,贾母具有极高的审美。而能入她眼的,一向都是极品。比如那个深得她喜欢的晴雯,就是因为一手出色的针线活。
林黛玉天生体弱,这在贾府早已不是秘密,但贾母,为何还要让她做针线活呢?想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她的针线活出色。
省亲别院竣工之后,贾宝玉因为同父亲游园,表现突出,而得到了贾政的表现。这对宝玉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喜事。因为父亲一向不喜欢他。
所以,他一出园门,便被小厮哄抬了起来,还趁机拿走了他身上所带的配饰。
宝玉回到绛芸轩后,黛玉正同袭人在一块说话。见他来了,袭人忙过来服侍,进前一看,见他所戴的物品都不见了,自然明白这是那起没脸的拿了去。
只是这个时候,林妹妹却突然站了起来,问起她给宝玉所做的荷包,她见宝玉不答,以为也被人拿了去。因此,生气的跑开了,回去就将正给宝玉做的香囊剪成了两半。
林黛玉听说,走过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
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做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
仅成这精细二字,我们也能看出,林妹妹的针线活是出色的。
2、算账。
林黛玉不仅针线活出色,算账这一块其实也不赖。比如宝玉生日时,面对探春的威风,黛玉同宝玉便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宝玉被贾环用蜡烛油烫伤,众人不约而同来到怡红院看望宝玉,凤姐借吃茶一事,同样流露出了这样的一幕:
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人取去了。”
凤姐道:“不用取去,我叫人送来就是了。我明日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作为荣国府的 *** 管家,王熙凤求黛玉之事是什么?想来,最有可能的,就是账目一类的事。
其实,从林妹妹的家庭来看,她对账目,也理应精通才对。因为她的父亲林如海,身为圣上钦点的巡盐御史,其对账目,自然十分精通。而其膝下无子,又一向将女儿充当男子来养。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林妹妹从小不仅要学着男子所学的学问,同样,对账目之类的也十分清楚。
3、配胭脂、做蔷薇硝。
除了以上这两个优点外,林妹妹还是一个优点。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
比如做胭脂。王熙凤生日期间,贾琏背着凤姐在家中同鲍二家的厮混,不想被她发现,而平儿,很不幸地成为了他们夫妇二人的出气筒。
挨了凤姐一个耳光的平儿,被带到了怡红院。在宝玉、琥珀的安慰下,她才得以心情好转。
因为这一天是凤姐的生日,作为她的贴身丫鬟,平儿自然要注意形象,而她刚哭过之后,其妆容必然受损。正是因此,宝玉才会建议她,重新洗脸、换衣服、涂胭脂。而宝玉拿出的胭脂,更不是寻常之物。
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
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只是,宝玉的胭脂是从谁哪里学的呢?当日他同秦钟一块上学,他同黛玉辞行的时候,便说出了答案:
”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了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唠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
可见,宝玉之所以能制出如此精致的胭脂,同黛玉是分不开的,从这也能看出,林妹妹 *** 胭脂的能力,绝不会太差。
而除了做胭脂外,原文还描述了,黛玉自制的蔷薇硝。
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及启户视之,见苑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癍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擦。
宝钗道:“前儿剩的都给了妹子。”因说:“颦儿配了许多,我正要和他要些,因今年竟没发痒,就忘了。”因命莺儿去取些来。
蔷薇硝,多是玫瑰露和银硝 *** 而成。对于贾府而言,玫瑰露易得,但银硝却需要自己配制。
由此可知,林妹妹不仅会要胭脂;对化妆品,如蔷薇硝这样的,也十分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