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探春对木石情缘是什么态度?
林黛玉入住贾府,在贾母的呵护下同贾宝玉一起慢慢成长,两人感情日益深厚。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不知大家看出来没有,探春在对自己未来嫂子的选择上,是支持“金玉良缘”的。由于忌惮老太太的想法,探春不敢表现得太露骨,但很多行为举止,已经明白无误地给出了自己的立场与态度。
1、探春像王夫人一样,想给贾府找个“靠山”
尽管宝钗是商人之女,论门第出身远不如黛玉,但可惜的是,林黛玉已父母双亡,很难再给贾府提供任何的助力了。
反观薛家,虽然已经家道中落,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人家还有一门好亲戚——“王子腾”。王子腾青云直上,权倾一方,是贾府最强大的靠山。如今的荣国府已经没有可以支撑门面的子孙了,四大家族中,唯一实权在握的就是王家。所以,与薛家结亲,相当于给贾家和王家更添加了一层紧密的关系和坚实的依靠。
而且,探春对于这个“舅舅”王子腾也是深以为荣的,她甚至只认自己嫡母的兄弟,而否认生母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为“舅舅”。这说明在探春心里,也是附炎趋势、攀高踩低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何会在宝玉的亲事上更加倾向于“金玉良缘”。在探春眼中,与薛家结亲无论是从家族的利益考量,还是从个人的感情上考量都是上好的选择。探春个人也貌似不大认可黛玉,不知是出于嫉妒,还是本身就与黛玉三观不合,总之,探春在很多节点上都选择了支持宝钗。
比如在“咏白海棠”那一回里,明明众人都说黛玉的诗写得更好,而探春却偏要帮着李纨打压黛玉抬举宝钗,最后以“蘅芜君”的诗为“冠”。
当时的宝玉很为黛玉鸣不平,但由于李纨的固执己见“仗势欺人”又有探春在一旁做“帮凶”,黛玉这次也只能屈居人下。元春眼中的“诗魁”林黛玉,就这样被那姑嫂俩联手压制住了。宝玉纵然觉得不公,也无可奈何。
在这里,我忽然联想到林黛玉倘若真的嫁给宝玉,婚后的生活也大概如此吧?当黛玉面临李纨,探春和王夫人的不公平对待时,宝玉也只有暗暗为黛玉鸣不平的份儿,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臂膀去保护黛玉的周全。敢怒不敢言会成为宝玉的常态。
探春之所以会支持宝钗,其实还有一个不便透露的小私心:宝钗来到荣国府后,面面俱到广施恩惠,就连赵姨娘这样“没脸的人”,也同被恩泽过。所以,赵姨娘对宝钗也是赞不绝口的。
而黛玉除了关心宝玉,对贾府的其他人一概不放在心上,这是不争的事实。更别指望她以后能关照自己那“不得脸的”母亲了。而探春不但想给贾府找个靠山,还想顺便给自己的生母也找个“靠山”——不至于让生母日后的处境太不堪。
或许,大家对我的说法并不认可,以为只是我单方面的揣测。而实际上,还真不是我的个人揣测,探春“希望黛玉外嫁”的心思早就暴露在“起诗社”那一回里了。
2、探春的心思昭然若揭
在“起诗社咏白海棠”那一回中,大家相互起雅号,准备成立诗社。李纨还毛遂自荐要做社长,并给宝钗封了一个雅号“蘅芜君”。而探春也自称是“蕉下客”。
在这一段描述里,探春希望黛玉“嫁出去”的心思几乎暴露无遗了。咱们先来看一段原文: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来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你们不知,古人曾云‘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一句“林姐夫”,已经明白无误地将探春内心的真实想法放射出来。不管是潜意识还是不经意,但无论如何,这句话再也掩饰不住探春的真实意愿了。
如果她像凤姐那样,早已把“宝黛当成一对”儿,那么,她之一反应该是把黛玉当“二嫂”。而不会脱口说出“林姐夫”。
毕竟,论亲疏远近,黛玉只是表姐,宝玉却是她亲哥哥,她不可能把自己的亲哥哥当成“林姐夫”,只能依哥哥为重,把黛玉当成嫂子啊!
大家不要以为在抄捡大观园那一回,探春有“撵宝钗”的举动,就意味探春是讨厌宝钗喜欢黛玉;而实际上,探春那次针对的根本不是宝钗,而是邢夫人发起的“窝里斗”。
探春的原话是:“有别人撵的,还不如我来撵……亲戚好也不必死住着,我们一家子骨肉都跟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呢。”所以说,探春的矛头并不是指宝钗,而是指她的大娘邢夫人。
虽然,宝钗的为人也有欠妥之处,探春也未必完全认可,但与黛玉相比,却是利大于弊。宝钗擅长交际应酬,将来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还要与各个王门公府里的诰命与王妃们周旋迎待,社交联谊,也确实比黛玉更干练娴熟、大方得体。
毕竟,荣国府不可能关起门来朝天过,只有一对小情侣的卿卿我我就够了。那些世俗的礼尚往来、交际应酬,一概不能少。结盟自保方是立身之道,而黛玉对于这些,真的是难以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