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首海棠诗暴露了宝钗、探春和李纨的格局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心血来潮,在大观园组织诗社活动。李纨喜欢贾芸敬献给宝玉的海棠花,就以此为题,没想到,一首海棠诗暴露了宝钗、探春和李纨的格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诗社活动虽然由探春组织,但最终,却是由李纨当任了社长,所以,众人才华的高低,由她做最后的评定。
而在海棠诗社这一期,有两首最出色。一首是薛宝钗所作的: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薛宝钗的诗,深得众人的认可,含蓄端庄,似乎符合她的气质。
而另一首,则是林黛玉所写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相比宝钗的诗,林妹妹的诗显得更飘逸、有灵气。宝玉见了,喜得拍手叫好,认可她是当之无愧的之一,连众人也认为这一首更优秀。只是,原本最得他信任的社长李纨,却做出了最终的评定:
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局第二。”
只是,李纨所判得,是否公正呢?薛宝钗的诗,是否真得符合含蓄浑厚呢?
评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点,那就是,众人虽然是以海棠诗为题,但她们之中,唯有李纨刚才见过海棠花。
起初众人对这个题目是持有否定态度的,但最终,被宝钗的一席话给说服了。
“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即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才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由此可见,众人所做的海棠诗,都是即兴写情的。
而从这一点来看,宝钗的诗,表达了什么呢?我们主要注意这一句。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诗的前一句,体现了她的素净、端庄的品质,符合她的行为举止。
只是后一句,“愁多焉得玉无痕”,意思明不明显?连脂砚斋在此,都特意留下了这样的批语:【看她讽刺林、宝二人,省呼?】
愁是宝黛二人情绪的常态,尤其是所用的“玉”字,其讽刺之意更加明显。体会出这一点后,她的诗还能以“含蓄浑厚”来形容吗?用格局小来形容,都是抬举了她。
而如此明显的意思,李纨、探春为何毫不在意?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呢?这就体现了她们的别有用心。
其实,对于这一点,在众人起名字的时候,都体现出来了。
探春组织大观园诗社,却被李纨抢了社长之位。心存不满的她,立马以“蕉下客”讽刺李纨抢功,林黛玉心细,以雅趣揭露了这一点。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
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
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只是,对黛玉的所作所为,探春丝毫没有感觉之情,反而紧接着,便以“潇湘妃子”打趣她了。聪明的林妹妹瞬间明白了,所以选择了沉默不语。
而李纨为薛宝钗所起的雅号,更显得露骨,“蘅芜君”三个字,体现出了近乎谄媚的味道。
作为大观园诗社的社长,李纨为何如此亲近宝钗?探春为何也紧随其后?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背后的王夫人。作为她的儿媳妇,李纨在宝玉婚姻的态度上,没有选择地站到了宝钗这一边。毕竟,与她相伴最久的,并非如今宠爱林妹妹的贾母,而是她的婆婆王夫人。
而贾探春对宝钗的讨好,自然更加容易理解,因为作为赵姨娘的女儿,她本身就不受宠。而为了活出自己的风采,她唯有远离生母,讨好王夫人。正如在宝玉生日的时候,她连薛宝钗、薛姨妈的生日都记得,却唯独忘了林妹妹的生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