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来贾府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不得已
刘姥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是一位乡下的老婆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姥姥值得同情么?别质疑,当然值得同情。但是,同情的因素却不是她偌大年纪在贾府卑躬屈膝被戏耍。而是她来贾家的不得已。
李纨的《晚韶华》有“人生莫受老来贫”的说法,刘姥姥的遭遇就是“老来贫”。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七十四岁,这个年纪的老人,本该颐养天年在家含饴弄孙甚至四世同堂。可刘姥姥却含羞受辱在贾家对着王熙凤臊眉搭眼的卑躬屈膝要“嗟来之食”!这一切的本质就是“老来穷”。刘姥姥若不穷或者儿孙有能力,在古代以孝为先的礼教之下,哪里用得着她抛头露面“讨钱”要饭!
但是,刘姥姥老来穷却也要客观看待,她本可以不穷,甚至即便穷也不需要她抛头露面来贾家打抽丰。
刘姥姥是个老年寡妇,没有儿子赡养,是她更大的不得已。古代社会女人没儿子比死了丈夫更可怕。王熙凤之所以不如李纨安之若素,就在于李纨有儿子,她没有!
刘姥姥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王狗儿,不得已带着几间房子几亩地去了女婿家里,由女儿、女婿赡养。
按说刘姥姥有房子有地也不白吃女婿的。可王狗儿虽然愿意赡养丈母娘,本身却不是个善于经营的。他从小爷爷当官,家里有钱。过惯了大手大脚的生活,如今自己当家却老毛病不改,明明家里有房有地却赚不来足够花销,只能说他好吃懒做不成器。
而且严格来说王狗儿家里也并不算穷,只是没有余钱。狗儿愁的不是吃不上饭的问题,而是“冬事”未办。这就等于一家人家要筹备过年,钱多钱少决定年的品质的问题。
古人过冬、过年比现在重要的多,不但要准备冬衣,柴薪炭火,还有年货,最主要是祭祀祖宗的费用不能省。这些都叫“冬事”。王狗儿愁冬事,证明他们家不穷。穷人是不配想这些的,能填饱肚子活下去才重要。
由此而论,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算不得解决女婿家的危机,就算那一年“冬事”不办了,她们也不会冻死,饿死。
穷并不是刘姥姥真正可怜的地方。她真正的可怜,是王狗儿没钱背后折射出的刘姥姥的尴尬和危机。
王狗儿穷,尽管不缺刘姥姥吃的。可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这个家出现真正的危机。刘姥姥要筹谋的是如何在家里真正被女婿败光之前,找到出路。
狗儿不是认真经营的料,有地种不好只会坐吃山空。这个家迟早会完蛋。刘姥姥作为家里的“外人”,她吃的每一口都是女婿的,必然不如意、不自在。
如果王狗儿是她儿子可以心安理得,可女婿不行。真要穷了吃不上饭,刘姥姥之一个被扫地出门,然后才是卖儿卖女卖老婆。
刘姥姥也是不得已,才想着人挪活树挪死,去贾家打抽丰,不要脸面的要点钱,解决家庭危机。
只要她有本事弄来钱,狗儿会对她另眼相看,她在家里的地位更稳固,也更有话语权。那时候她再劝狗儿好好经营,也就更容易接受。退一步说,就算王狗儿不听话依然故我,她们也有钱雇人打理庄稼田地。
这也是第二年刘姥姥再来说地里多打了几石粮食的原因。因为刘姥姥要到了钱,狗儿家改变的不止是生活条件,还有人生的积极性。
但是,从刘姥姥的角度考虑,就会发现这个老婆子含羞受辱背后的无奈和可怜。她的可怜不是在贾家被耍弄,而是她为了自己最后的人生不得已的努力。她还能活几年?可就这几年,她要不想办法争取,势必不能好好度过。
“老来贫”的无奈,也是王熙凤的终极恐惧。她想生儿子,各种敛财,就怕步刘姥姥的后尘。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王熙凤注定难以如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尚且不如刘姥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