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海棠诗社的发起者是谁?为何是探春?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8-02)300

海棠诗社是由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所组的诗社,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贾探春率先提出要在大观园内创建一个诗社,并且给众人发了请柬,海棠诗社得以创建,众人一番商量后,李纨任社长,迎春、惜春为副社长,诗社成员则是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贾宝玉,这便是大观园诗社的雏形,其后史湘云、薛宝琴、李琦、李玟、邢岫烟等女子也曾借着诗社之名展露才华,可谓是全书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楼梦海棠诗社的发起者是谁?为何是探春?

但其中却存在一个隐形的问题,那就是诗社的创建为何是贾探春提出来的,而不是林黛玉、薛宝钗,或者其他姊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探究性的,因为根据书中明确记载,探春自知自己的诗才不如钗、黛的,具体参看第十八回原文:

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以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第十八回

这段佐证足以证明,探春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林黛玉、薛宝钗的才气不可阻挡,所以她也无意与两人争锋,换句话说,贾探春后来创建海棠诗社,主观目的并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才华,而是真心为了提供一个众姊妹聚会热闹的平台,正如探春在花笺请柬中所写的那般:

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探春的请柬内容暗合了探春更大的特点——不俗!诸位可还记得探春更先出场时,曹公是如何介绍探春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重点是最后一句——“见之忘俗”,探春的一生都在贯彻“不俗”二字,比如她创建诗社,发给众人的请柬不是一张纸,而是花笺,花笺上还专门附上亲写文字,真真是个讲究人!换作其他人,恐怕随便找个丫环去通知一声其他姊妹就完了,所以就连贾宝玉也连连称赞“还是三妹妹高雅”。

换句话说,探春是一个喜欢精巧雅致生活的女子,说的现代点,就是很讲究生活仪式感。其实探春创建诗社,恐怕也是出于这种心理——素日生活太过平常无趣,每日不过是吃饭、睡觉、看书、刺绣,若能聚集三五姐妹,一起创建个诗社,众人你吟诗来我作对,亦可以排遣无趣生活,更能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

红楼梦海棠诗社的发起者是谁?为何是探春?

这便是探春创建诗社的心理内因,但我们仍不得不考虑现实因素——为何其他姊妹们却不提建诗社的建议呢?按理说林黛玉、薛宝钗诗才更优,她俩最应该提出建诗社,但两人却从未吭声,李纨身为寡妇,生活乏味,也很想办个诗社来打发时光,这也是为何“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李纨态度如此积极,甚至毛遂自荐自己当社长:

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做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第三十七回

虽然探春一提起办诗社,众姊妹一呼百应,为何素日却没有一人提起来呢?其实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诗社的创建,整个大观园除了探春,恐怕再没其他人能敢干这件事了。

迎春、惜春本身诗才就不行,加上也不爱扎堆,故她俩不可能提出创建诗社;再说黛玉,虽然身负奇才,才华横溢,堪称“潇湘妃子”,但到底逃不过内心的自卑感——寄人篱下,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已是好的了,哪里还敢出什么“幺蛾子”,正如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林黛玉向薛宝钗抱怨的那般: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来咒我?

所以林黛玉在这样的环境加心理压力下,她绝不会自己主动提出创建诗社。薛宝钗就不用多说了,她是个典型的封建闺阁少女,一向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乃至于香菱学诗,她都不愿尽力教授,最后香菱舍近求远,反去找了林黛玉这个师傅。所以站在薛宝钗的三观角度,创建诗社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若是创建起来,我陪你们热闹热闹,没建起来也好,大家安心学习针织女红便可,这才是身为女子的本分。所以薛宝钗的三观,直接决定了她不会产生创建诗社这样的想法。

最后就是李纨了,虽然她的话说的“冠冕堂皇”,称自己早就有创建诗社的想法,但这应该只是话赶话而已,因为她寡妇的身份让她噤若寒蝉,她所有行动都要考虑是否符合自己“寡妇”的人设,比如她明明二十岁出头,素日却只敢穿一身青色素衣,跟其他姊妹花红柳绿的打扮形成对比,众姊妹搬进大观园的时候,她选择稻香村作为自己的居所,也是为了避嫌,让别人知道自己清净守节,以免惹出非议。

红楼梦海棠诗社的发起者是谁?为何是探春?

其实李纨何尝不愿意像个正常女子,穿的花红柳绿,让人艳羡,但她是个寡妇,如果她又是穿金戴银,又是创建诗社,那么流言蜚语必然会接踵而至。旁人会觉得你这么个寡妇,却整日打扮得那么好看,肯定是心静不下来,并且不甘寂寞,想干点出格的事情,如此这般,李纨的名声就会受损,所以李纨一直活得谨小慎微,包括其后王熙凤病重,王夫人将大观园的管理权交给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时,李纨年龄更大,按理说她是管理小组的头儿,可从头到尾,诸位可见她有半点作为?不是不为,而是不敢为,因为怕得罪人,怕有损自己名声。

因此,这么一番比较下来,大家就会发现,只有探春一人具备创建诗社的实力,她一方面有一定的诗才,另一方面又具备组织活动能力,加上她期望“不俗”生活这个心理内因的推波助澜,最终演化成“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8/455235.html

“红楼梦海棠诗社的发起者是谁?为何是探春?” 的相关文章

《江城子》是苏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的?有何意境?

《江城子》是苏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的?有何意境?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1075年,几经外放,历尽坎坷,沉浮宦海10年的苏东坡知密州。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他再一次在梦中和亡妻王弗相遇。美貌聪慧的娇妻似乎从未远离,依然在昔日的窗棂畔下,安静优雅地为他款款地梳妆。蓦然醒来...

历史上《辩亡论》是谁创作的?陆机是什么人?

历史上《辩亡论》是谁创作的?陆机是什么人?

陆机:江东豪门走出来的青年才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贾谊有《过秦论》,回顾了秦国崛起至灭亡的过程,指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四百多年后陆逊之孙陆机,也做了一篇《辩亡论》,回顾了吴国的崛起和灭亡,今天我们来赏析一下。回顾吴国立...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在《明史》将相列传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那么,她为什么能流芳百世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这是巾帼英雄秋瑾所作的诗词,诗中的“...

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范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明朝重臣胡宗宪简介:于戎马倥偬中辑著《筹海图编》

明朝重臣胡宗宪简介:于戎马倥偬中辑著《筹海图编》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译文及注释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