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海棠诗社的发起者是谁?为何是探春?
海棠诗社是由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所组的诗社,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贾探春率先提出要在大观园内创建一个诗社,并且给众人发了请柬,海棠诗社得以创建,众人一番商量后,李纨任社长,迎春、惜春为副社长,诗社成员则是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贾宝玉,这便是大观园诗社的雏形,其后史湘云、薛宝琴、李琦、李玟、邢岫烟等女子也曾借着诗社之名展露才华,可谓是全书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其中却存在一个隐形的问题,那就是诗社的创建为何是贾探春提出来的,而不是林黛玉、薛宝钗,或者其他姊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探究性的,因为根据书中明确记载,探春自知自己的诗才不如钗、黛的,具体参看第十八回原文:
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以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第十八回
这段佐证足以证明,探春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林黛玉、薛宝钗的才气不可阻挡,所以她也无意与两人争锋,换句话说,贾探春后来创建海棠诗社,主观目的并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才华,而是真心为了提供一个众姊妹聚会热闹的平台,正如探春在花笺请柬中所写的那般:
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探春的请柬内容暗合了探春更大的特点——不俗!诸位可还记得探春更先出场时,曹公是如何介绍探春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重点是最后一句——“见之忘俗”,探春的一生都在贯彻“不俗”二字,比如她创建诗社,发给众人的请柬不是一张纸,而是花笺,花笺上还专门附上亲写文字,真真是个讲究人!换作其他人,恐怕随便找个丫环去通知一声其他姊妹就完了,所以就连贾宝玉也连连称赞“还是三妹妹高雅”。
换句话说,探春是一个喜欢精巧雅致生活的女子,说的现代点,就是很讲究生活仪式感。其实探春创建诗社,恐怕也是出于这种心理——素日生活太过平常无趣,每日不过是吃饭、睡觉、看书、刺绣,若能聚集三五姐妹,一起创建个诗社,众人你吟诗来我作对,亦可以排遣无趣生活,更能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
这便是探春创建诗社的心理内因,但我们仍不得不考虑现实因素——为何其他姊妹们却不提建诗社的建议呢?按理说林黛玉、薛宝钗诗才更优,她俩最应该提出建诗社,但两人却从未吭声,李纨身为寡妇,生活乏味,也很想办个诗社来打发时光,这也是为何“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李纨态度如此积极,甚至毛遂自荐自己当社长:
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做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第三十七回
虽然探春一提起办诗社,众姊妹一呼百应,为何素日却没有一人提起来呢?其实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诗社的创建,整个大观园除了探春,恐怕再没其他人能敢干这件事了。
迎春、惜春本身诗才就不行,加上也不爱扎堆,故她俩不可能提出创建诗社;再说黛玉,虽然身负奇才,才华横溢,堪称“潇湘妃子”,但到底逃不过内心的自卑感——寄人篱下,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已是好的了,哪里还敢出什么“幺蛾子”,正如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林黛玉向薛宝钗抱怨的那般: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来咒我?
所以林黛玉在这样的环境加心理压力下,她绝不会自己主动提出创建诗社。薛宝钗就不用多说了,她是个典型的封建闺阁少女,一向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乃至于香菱学诗,她都不愿尽力教授,最后香菱舍近求远,反去找了林黛玉这个师傅。所以站在薛宝钗的三观角度,创建诗社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若是创建起来,我陪你们热闹热闹,没建起来也好,大家安心学习针织女红便可,这才是身为女子的本分。所以薛宝钗的三观,直接决定了她不会产生创建诗社这样的想法。
最后就是李纨了,虽然她的话说的“冠冕堂皇”,称自己早就有创建诗社的想法,但这应该只是话赶话而已,因为她寡妇的身份让她噤若寒蝉,她所有行动都要考虑是否符合自己“寡妇”的人设,比如她明明二十岁出头,素日却只敢穿一身青色素衣,跟其他姊妹花红柳绿的打扮形成对比,众姊妹搬进大观园的时候,她选择稻香村作为自己的居所,也是为了避嫌,让别人知道自己清净守节,以免惹出非议。
其实李纨何尝不愿意像个正常女子,穿的花红柳绿,让人艳羡,但她是个寡妇,如果她又是穿金戴银,又是创建诗社,那么流言蜚语必然会接踵而至。旁人会觉得你这么个寡妇,却整日打扮得那么好看,肯定是心静不下来,并且不甘寂寞,想干点出格的事情,如此这般,李纨的名声就会受损,所以李纨一直活得谨小慎微,包括其后王熙凤病重,王夫人将大观园的管理权交给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时,李纨年龄更大,按理说她是管理小组的头儿,可从头到尾,诸位可见她有半点作为?不是不为,而是不敢为,因为怕得罪人,怕有损自己名声。
因此,这么一番比较下来,大家就会发现,只有探春一人具备创建诗社的实力,她一方面有一定的诗才,另一方面又具备组织活动能力,加上她期望“不俗”生活这个心理内因的推波助澜,最终演化成“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