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8-04)361

还不知道:《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原文】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候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①。菊有黄华,豺则祭兽戮禽②。天子居总章右个,乖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③。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④。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上丁,入学习吹。

《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

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⑤,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獀马。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旍旐舆,受车以级,整设于屏外;司徒搢扑,北向以誓之。天子乃厉服厉饬,执弓操矢以射。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在穴,皆墐⑥其户。乃趣狱刑⑦,无留有罪,收禄秩之不当者,共养之不宜者。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窒;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境不宁,土地分裂;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解堕,师旅必兴。

【注释】

①宾爵:指老雀。因雀栖息在人家房宇之间有似宾客,所以称为宾爵。大水:大海。②豺:兽名,黄色,似狗而尾长。祭兽:豺杀获野兽之后,四面摆开,像祭祀一样,古人称为祭兽。戮:杀。禽:泛指鸟兽。③举:设立。五种:五谷。要:账簿。④祗:敬。饬:正。这句话说储藏籍田所收谷物入神仓时恭敬不怠慢,端正而不偏邪。⑤来岁:明年。秦以夏历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年终,所以天子于此月授明年的朔日。

朔日:指每月初一。这一天日月合朔(日月同在一个黄道经度上),所以称为朔。古人很重视朔日,每年年终,天子都要向诸侯颁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朔日,诸侯受飨后把它藏在祖庙,每月要告朔。⑥墐:用泥涂柴门,使之挡风。⑦趣:通“促”,督促。狱刑:用作动词,断案判刑。

【译文】

秋天的第三个月正值九月,太阳在房宿这个位置。黄昏时,虚宿在南方中天位置;黎明时,则是柳宿在南方中天。这个月在天干来说属于庚辛,主宰这个月份的天帝是少皞,辅助天帝的神是蓐收,代表这个月份的动物是老虎一类的毛族,匹配这个月份的声音是商音,音律对应的是无射。代表这个月份的数字是九,味道是辣味,气味是腥气,举行的祭祀是门祭,祭祀的时候祭品用肝脏。

这个月,候鸟从北飞来,栖息在屋檐的雀鸟钻进海里变成了蛤蛎。黄菊盛开。豺狼把捕到的兽类用作祭祀,并开始杀戮禽鸟。天子住在西向明堂的右侧室,乘坐白色的兵车,车前驾驶白色的马,车上插着白色的绘龙旗。天子要穿着白色的衣服,佩戴白色的玉器,吃麻籽和狗肉,用锐利而深邃的器物。

这个月,要重申严明各种号令。命令百官贵 *** 等无不从事收敛的工作,以此来应和天地收藏的时气,不得让其宣泄散出。命令太宰在农作物收成之后,建立五谷的登记账簿,把天子的田地中收获的谷物藏进专门藏放供祭祀上天所用之谷物的仓库,必须态度恭敬严正。这个月份,开始霜降,各种工匠不再制造器物。同时要命令司徒:“寒气忽然来袭,百姓会经受不起,让他们都进屋准备过冬。”

《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

这个月上旬的丁日,要让人进入太学练习吹箫以及笙竽,演习礼乐。这个月,天子要祭遍五帝,并要命令主管官吏要用牛、羊祭品祭祀群神。准备的事情妥当之后,官吏要向天子禀告祭祀之物已经齐备。天子要聚集诸侯、各县大夫,向他们颁授来年的朔日,颁布诸侯向百姓收税轻重的法规以及诸侯应向天子缴纳供奉的数量;抽税轻重,供奉多少都以诸侯所在地的远近和该地出产的情况作为依据。

这些东西用来供祭祀天地祖先,没有属于私有的。这个月,天子借打猎来练习兵法,熟悉各种兵器,选择良马。命令田仆和管马车的仆役都来驾车,车上要插着各种旗帜,参加打猎的人按照等级授予车辆,并按次序把车辆整齐地摆在屏垣之外。司徒要把教刑用具插在带间,向北告诫众人。天子穿着威武的戎装,佩戴刀剑,拿着弓箭射猎。要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吏用狩猎捕获的鸟兽祭祀四方之神。

这个月,草木变黄落叶,可以砍柴烧炭。蛰伏的动物都藏在洞穴里,严封它们的洞口。这个月,要督促官员诉讼断案迅速,不要留下有罪应判的案件未判。收缴那些无功之人不应得的俸禄和官爵,以及那些不应得到国家供养之人所得到的东西。这个月,天子用狗肉送食稻米,并把食品先进献祖庙。

秋天第三个月份如果施行了应在夏天施行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遭受水灾,收藏起来准备过冬的谷物、菜蔬就会毁坏,百姓就会出现鼻塞窒息的病。如果施行了应在冬天施行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盗贼横生,边境不得安宁,土地就会被侵占割分。如果施行了应在春天施行的政令,那么暖风早到,百姓就会懈怠,战争就会兴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8/455611.html

“《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 的相关文章

孔明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二位

孔明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二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孔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孔明,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人物,外号毛头星,原是孔家庄大少爷,宋江的徒弟。因和本乡财主争财,杀了财主及家眷落草...

张嘉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张嘉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嘉贞(665年-7...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仁愿(?-714年...

南宋官员陆睿简介:存词三首,代表作为《瑞鹤仙梅》

南宋官员陆睿简介:存词三首,代表作为《瑞鹤仙梅》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官员郑伯熊简介: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南宋官员郑伯熊简介: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状元章衡简介:曾编纂历代帝系《编年通载》

北宋状元章衡简介:曾编纂历代帝系《编年通载》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章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章衡(公元1025年—公元1099年)字子平,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上柱国,吴兴...

明朝东林八君子安希范简介:因《纠辅臣明正邪》惹怒神宗

明朝东林八君子安希范简介:因《纠辅臣明正邪》惹怒神宗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陆机所写的《猛虎行》,表达了其在官场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绪和复杂的心情

陆机所写的《猛虎行》,表达了其在官场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绪和复杂的心情

陆机,字士衡,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和弟弟陆云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

评论列表

红日
红日
2个月前 (10-01)

吕氏春秋·季秋纪详细描述了古代秋季的种种活动和礼仪,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时序变化的深刻认识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准则,文章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注释详尽准确体现了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及对古籍研究的深入程度令人钦佩同时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精髓值得后世研究学习借鉴其智慧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之良性循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