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陆九渊“心学”和朱熹“理学”的区别在哪里?

历史文化2年前 (2022-08-10)231

陆九渊的思想接近程颢,偏重在心性的修养,他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 *** 过于支离破碎。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其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见性,心即是理,重视持敬的内省工夫。即是所谓的尊德性。朱熹言理,侧重于探讨宇宙自然的所以然,陆九渊言理,则更偏重于人生伦理,明代王阳明赞赏陆九渊的学说,使得陆九渊的心学得以发扬,因此学界称之为陆王学派,实际上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心学”和朱熹“理学”的区别在哪里?

陆九渊与朱熹同时,两人都是理学家。陆学直接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心学,认为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他认为人们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信等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铄的。学的目的就在于穷此理,尽此心。人难免受物欲的蒙蔽,受了蒙蔽,心就不灵,理就不明,必须通过师友讲学,切磋琢磨,鞭策自己,以恢复心的本然。修养功夫在于求诸内,存心养心。具体 *** 是切己体察﹐求其放心﹐明义利之辨。自称这种 *** 为简易功夫﹐是立乎其大者﹐是知本﹐是明本心。至于读书﹐则最重视 《大学》﹑《中庸》﹑《论语》 和《孟子》﹐要求联系日用事物讽咏自得﹐反对习注疏章句之学﹐场屋之文﹐以谋求利禄。他和朱熹常相辩难。他们二人有两次会讲颇具影响﹐之一次是在淳熙二年(1175)鹅湖之会(鹅湖书院旧地﹐在今江西铅山县)﹐朱主张先博览而后归之于约﹐以陆的教法太简易﹐陆主张先发明人的本心而后使之博览﹐以朱的教法为支离。第二次是在淳熙八年(1181)﹐朱请陆登白鹿洞书院讲堂﹐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朱则认为切中学者隐微深固之疾﹐当共守勿忘。朱熹晚年曾劝学者兼取两家之长﹐并对陆表示敬意。有人曾劝陆九渊著书﹐他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学为明代王守仁(阳明)所发展﹐世称陆王学派﹐著有《象山全集》行世。

朱陆之争

陆九渊心学是在与朱熹理学的争辩中形成自身特色的。而朱陆之争显示了陆九渊思想与朱熹理学的同异和分歧,也昭示了陆九渊心学立学的理论基点。为了说明问题,这里还要从人们熟知的鹅湖之会谈起。

陆九渊“心学”和朱熹“理学”的区别在哪里?

鹅湖之会

朱陆之争起于鹅湖之会,因鹅湖之会而使两家分歧公开化。然而鹅湖之会上争论的焦点为所谓尊德性还是道问学,这看来只是为学 *** 问题,似乎并未涉及双方分歧的本质内容。所以黄宗羲也曾在《宋元学案象山学案》中这样评述说:

先生之学,以尊德性为宗,谓先立乎其大,而后天之所以与我者,不为小者所夺。夫苟本体不明,而徒致功于外索,是无源之水也。同时 *** 之学,则以道问学为主,谓格物穷理,乃吾人入圣之阶梯。夫苟信心自是,而惟从事于覃思,是师心之用也。两家之意见既不同于是宗朱者诋陆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考二先生之生平自治,先生之尊德性,何尝不加功于学古笃行, *** 之道问学,何尝不致力于反身修德,特以示学者之入门各有先后,曰此其所以异耳。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他指出,所谓尊德性与道问学,只是理学教人入门 *** 之不同,二者本不能截然分开。况且朱陆在其中虽各强调一面,却同时兼顾另一面,所以他们这种争议,构不成根本的分歧。朱陆同植纲常,同扶名教,都发挥理学精义,即使意见有所不同,也只是仁者见仁,知者见知,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而已。他们在为学中表现了各人性情和道德实践的差别。

既然如此,我们不禁要问,朱陆之争为什么会沿续几百年,成为贯通理学发展的重要线索呢?双方实质性的分歧到底存在于何处?黄氏这里只就朱、陆后学的门户之见来做分析,显然不足以说明问题。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

鹅湖之会发生在淳熙二年(1175年)春天。时吕祖谦访朱熹至武夷,二人共同读周、张、二程书,编辑《近思录》。后朱熹送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吕素知朱、陆二人在理学观点上有分歧,意欲调和统一之,所以约陆九龄、陆九渊来鹅湖一会,共同讨论学术问题。据《东莱年谱》记载:淳熙二年乙未,四月二十一日如武夷,访朱编修元晦,潘叔昌从,留月余。同观关洛书,辑《近思录》。朱编修送公至信州鹅湖,陆子寿、陆子静、刘子澄及江浙诸友皆来会。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上,二陆主张先发明本心,然后加以博览,认为本心之性千古不变,明心功夫终究久大;朱熹则主张通过问学致知的 *** ,先博览而后归之约。双方各持己见,陆九龄、陆九渊并赋诗明志,讥讽朱熹格物渐修功夫为支离,总不免要泛观。这引起朱熹的不满。双方辩论三天,观点始终未得到统一。与会的还有临川太守赵景明,及所邀刘子澄、赵景昭(《陆九渊年谱》),另据《宋元学案》,陆氏弟子朱亨道及其兄朱济道也参加了此会。

陆九渊“心学”和朱熹“理学”的区别在哪里?

关于鹅湖之会的详情,《语录》中有一段陆九渊的回忆,其中说:吕伯恭为鹅湖之集,先兄复斋谓某曰: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先兄遂与某议论致辩,又令某自说,至晚罢。先兄云:子静之说是。次早,某请先兄说,先兄云:某无说,夜来思之,子静之说极是。方得一诗云: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蓁塞,着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某云:诗甚佳,但第二句微有未安。先兄云:说得恁地,又道未安,更要如何?某云:不妨一面起行,某沿途却和此诗。

及至鹅湖,伯恭首问先兄别后新功。先兄举诗,才四句,元晦顾伯恭曰:子寿早已上子静船了也。举诗罢,遂致辩于先兄。某云:途中某和得家兄此诗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举诗至此,元晦失色。至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元晦大不怿,于是各休息。翌日二公商量数十折议论来,莫不悉破其说。继日凡致辩,其说随屈。伯恭甚有虚心相听之意,竟为元晦所尼。(《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

回忆中详述了鹅湖之会前二陆相互切磋,意见基本达成一致,以及赋诗明志的经过,略述了会上以陆九渊、陆九龄为一方,朱熹、吕祖谦为另一方讨论三天的过程。陆九渊认为,会上,吕祖谦对他与九龄的意见有虚心听取之意,但其观点竟限于朱熹的影响而不能拓展。

又据《陆九渊年谱》,朱亨道书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先生更欲与元晦辩,以为尧舜之前何书可读?复斋止之。(《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

二陆主张易简工夫,是以确认先天心性为前提的。其所谓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和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的诗句,都是表明先确立心本体,以心为一切道德价值根源的观点,主张由明心而扩展到读书问学的。二陆把心当作人生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的道德本体,认为千古圣人只是以心相传,不用传之文字,所以陆九渊更欲与朱熹相辩,以为尧舜之前何书可读。这说明他认为朱熹的支离,不仅在于 *** 的不简易,而且在于没有找到道德价值的真正渊源人心本体。

鹅湖之会后三年,朱熹才和陆诗说:德业流风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携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陆九渊年谱》)诗中的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一句,不仅婉转地批评陆学脱略文字,直趋本根(《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七《答吕子约》十五)的为学 *** ,也点出了陆氏心学的本体乃不依文字而立者。这恰可以看作朱熹对鹅湖之会上二陆所主张的心学思想,及陆九渊尧舜之前何书可读这一问题的回应。说明鹅湖之会及会后,朱陆双方都已开始意识到,在工夫问题背后,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关于本体的分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8/456585.html

“陆九渊“心学”和朱熹“理学”的区别在哪里?” 的相关文章

君田文是什么出身?他组织五国伐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君田文是什么出身?他组织五国伐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君田文是战国时齐国贵族,齐国 宗室大臣,战国四君子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田文是战国后期的齐国名士,曾经多次担任齐国宰相,也曾被秦昭襄王看中,到秦国担任宰相。孟尝君出身齐国宗室,晚年却鼓动五国伐齐,差点消灭母国。那孟尝君度过了怎样的一生一,巧言难父田文是靖郭君田婴之子,属于齐国...

民间传言康熙是被雍正害死的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民间传言康熙是被雍正害死的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康熙到底是不是雍正害死的,清史原来比明史更不可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的第四个儿子雍正即位后,民间就一直有人说看康熙不是寿终正寝的,他是被雍正皇帝害死的。真的是这样的吗?从康熙晚年言行来看,他的建嗣计划中培养的对象是胤禵而不是雍正。记载,康熙帝赴南苑...

曹操为何会梦见三马同食一槽?有何含义?

曹操为何会梦见三马同食一槽?有何含义?

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代权臣、魏王、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去世。曹操的去世,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其中就包括司马懿。此时的司马懿已经为曹操、曹丕父子效力了12年之久,但无时无刻不是胆战心惊。让司马懿胆战心惊过日子的...

令狐楚:唐朝中期宰相、文学家,长于抚理,政绩颇为显著

令狐楚:唐朝中期宰相、文学家,长于抚理,政绩颇为显著

令狐楚(766年-837年12月13日),字悫士,自号白云孺子。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

在政治和书法方面,裴休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和书法方面,裴休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休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唐穆宗时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

历史上名将岳飞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上名将岳飞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上名将岳飞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根据南宋徐梦莘编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飞二十九岁那年,率军前往江南西路讨伐李成,家眷留在今天的宜兴。打仗归来后,宜兴的百姓找他投诉说,他舅舅仗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岳飞将...

在经济与文学方面,第五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经济与文学方面,第五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第五琦(712年-782年),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理财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开元十四年(726年),第五琦以明经科入仕,历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京兆尹、太子宾客、户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官职,封...

揭秘:古代官员秘书的选拔制度是怎样的

揭秘:古代官员秘书的选拔制度是怎样的

揭秘:古代官员秘书的选拔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秘书在我国古代,作为掌管政府重要文件、负责传达政府决定的职位,其在整个官员体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故而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因为考虑到了秘书官员的重要地位,对其选拔的方式也是在不断地完善的。但总的来说,一种职位在其演化...

评论列表

黄丽
黄丽
2分钟前

陆九渊与朱熹的思想交流碰撞,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氛围,他们的争论不仅推动了理学的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弘扬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思想交锋促进了双方对各自思想的深入反思和完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资源和启示我们应当尊重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批判中寻求真理共同进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发展之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