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皇明祖训》的来历和渊源

历史文化2年前 (2022-08-10)260

《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初名《祖训录》,始纂于洪武二年(1369),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1395)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本文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来历

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初名《祖训录》。始纂于洪武二年(1369),六年书成,朱元璋为之作序。命礼部刊印成书。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并将首章的《箴戒》改称《祖训首章》。

《皇明祖训》的来历和渊源

渊源

皇明祖训渊源来自于儒教思想,最初人民是在半山坡居住因为洪水淹不到,待外界知识提高后逐渐下山选择有水有猎物的地方居住,渔猎是人类最初最原始的生产方式,渔猎基本是从自然资源中直接摄取,没有自身的生产资料,而游牧有自己的羊群马群作为产出的生产资料,游牧定居后逐渐演化为农耕文明,在农耕社会耕地是价值更大的存在。

农耕统治者为了让农民安心耕地宣扬安土重迁思想并禁止商业流通,所以农耕社会有耕地欲望没有领地欲望,因为游牧思维是地方越大牧地越多,农耕则是除了占领战略要地外能耕种的沃土与会耕种的人才是宝贝,对疆域有选择挑剔性。

没有进入工业社会之前世界上农作物的产量都是有限的,耕战模式中,秋收剩下的食物成了粮食暴兵线,这种不好好种地又损失男性劳力又消耗粮食去打不能耕种的土地在儒教眼里亏大发了。

也只有秦始皇、汉武帝等雄主或李世民、朱棣等篡位皇帝以及渔猎、游牧的思维惯性才会启动耕战模式,其结果无一例外的被儒教谴责。农耕文明的安逸性发展到最后对耕地的欲望与早期相比又出现挑剔思想,没排水开发过的耕地(三角洲、沼泽地)亦不愿搬迁。

虽西方文明朝代更迭,但古希腊、古罗马的时候,对周围的蛮族都是传递教授本国的文学知识和生活习惯,对科技是严防死守,所以后来罗马覆灭,蛮族们还是罗马,也都自认是罗马后裔,不过科技就黑暗的中世纪了,科技知识则被罗马帝国遗民辗转西方各国回到西方(由于地缘优势无法做到元朝、清朝的统一以及赤眉黄巢这些烧书的举动),儒教反之,对儒家思想严防死守,奇技淫巧当赏赐随便送,工匠随便赐。

这样西方的文化、科技一直未被蛮化断层,由于欧洲地理不便通过生活需求迫使其发展航海商业,通过流通性吸收各国文明知识与自身文明知识进行交流冲洗与积累。至16世纪以后摆脱宗教束缚的教育,随着知识大量传播普及推动西方进入工业文明科学大爆发。科技创物出现后,耕地、牧地、海洋、沙漠各种地貌的价值被彻底释放。

子胥曰: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能使。

李斯谏曰: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主父偃附议。

韩长孺: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皇明祖训》的来历和渊源

班固:有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人不可臣而畜,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华谭附议。

《前汉纪》:是以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食饮不同。言语不通。是以圣王禽兽畜之。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师劳而致寇。得其土。不可耕而食。得其民。不可抚而畜也。是以明王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民。正朔不加其国。来则惩以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贡献。则接以礼让。

江统: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得其地不可垦发,得其人无益于政,得地不可耕农,得民不可冠带。

苻融:虚牦中国,投兵万里之外,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可耕,固谏以为不可。

渊:蠕蠕,荒外无用之物,得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民不可臣而使,轻疾无常,难得而制;有何汲汲,而劳士马以伐之?

狄仁杰:若其用武荒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硗确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以增赋,获其土不可以耕织。苟求冠带远夷之称,不务固本安人之术,此秦皇、汉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皇之事业也。

良弼: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

伯颜:臣等与识者议,此国之民不及二百户,时有至泉州为商贾者。去年入琉求,军船过其国,国人饷以粮食,馆我将校,无它志也。乞不遣使。

董士选今刘深出师,以有用之民而取无用之地。就令当取,亦必遣使谕之,谕之不从,然后聚粮选兵,视时而动。岂得轻用一人妄言,而致百万生灵于死地?

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

朱元璋: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朱瞻基太祖皇帝祖训有云:四方诸彝及南蛮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力不足供给,得其民不足使令,吾子孙毋倚富强要战功。后因黎氏弑主虐民,太宗皇帝有吊伐之师,盖兴灭继绝盛心也。

而陈氏子孙为季屠戮已尽,不得已徇土人之请,建郡县,置官守。自是以来,交趾无岁不用兵,皇考念之,深为恻然。昨遣将出师,朕反复思之,欲如洪武中使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卿等以为何如?义、原吉对曰:太宗皇帝平定此方,劳费多矣。

二十年之功,弃于一旦,臣等以为非是。上顾士奇、荣曰:卿两人云何?对曰:交趾,唐、虞、三代皆在荒服之外,汉、唐以来虽为郡县,叛服不常。汉元帝时,珠崖反,发兵击之,贾捐之议罢珠崖郡,前史称之。夫元帝中主,犹能布行仁义,况陛下父母天下,与此豺豕较得失耶!

何文渊:麓川在南睡,弹丸耳!疆里不过数百,人民不满万余,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宜宽其天讨

张居正:得其地不可耕也,得其民不可使也,而空费财力以事无益,使无辜之民肝脑涂地

康熙: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费兵靡饷,迁其人,弃其地,弹丸之地,得之无所有,不得无所损。

所以终明一朝对外对内战争一次都不能受挫或消耗过大,不然武官就会就会同时面对朱元璋皇明祖训与文官集团的双重压力,武官一直处于被动防守还击的状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8/456611.html

“《皇明祖训》的来历和渊源”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是什么形象?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是什么形象?

武大郎与潘金莲的事情可谓是家喻户晓,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武大郎,你一定会想起《水浒传》里那个“身高不满五尺,面貌丑陋,头脑可笑,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形象。不得不说,作者施耐庵将这个人物塑造得十分成功,而影视剧里的武大形象,也被刻画得个性鲜明。同样,在小说里,...

古代皇帝生活条件那么好 他们的寿命为何那么短

古代皇帝生活条件那么好 他们的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寿命为啥那么短,这3个重要原因很关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在古代一直都是人们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位置,但他们却不知道,真正坐上皇位的那些皇帝们过的日子,却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舒适,甚至连寿命也会变得很短,我国从秦始皇起到清朝结束,一共有过408位皇...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稷在武周时期举进士出身,转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结为儿女亲家。景云元年(710年),拜...

古代皇帝吃好喝好的 他们的寿命为何都不长寿

古代皇帝吃好喝好的 他们的寿命为何都不长寿

对古代皇帝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古代皇帝每天吃香喝辣,平均寿命却不到40岁在各类古装剧中,有一个角色不经常出现,但又是必不可缺少的,这个角色就是皇帝。在电视剧中的皇帝可谓是威风至极,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集万千荣耀于一身,而且具有说一不二的权利。相信很多人都曾...

古代王朝和亲的基本都是假公主 清朝为什么用真公主

古代王朝和亲的基本都是假公主 清朝为什么用真公主

对古代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和亲大多都用假公主,为何唯独清代用真的?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和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邦交方式,古代女子地位是比较低下的,用一个女子换来两国之间的和平,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公主被和亲远嫁的事情。和亲最为频繁的要数清代了,为了维...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王观简介:曾被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王观简介:曾被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今河南范县东南)人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

古代大臣也有年终奖吗?

古代大臣也有年终奖吗?

古代大臣也有年终奖吗?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年终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在当时,每年皇帝都会颁发两次半年奖,分别为“春赐”与“腊赐”。“春赐”的时间是在立春那一天,文官中的司徒、司空可领取三十匹帛,九卿则能领到十五匹。武官中的太尉、大将军可领到六十匹,执金带吾和校尉则...

翟让简介: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前期领袖,武功高强有胆略

翟让简介: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前期领袖,武功高强有胆略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翟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