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吃的鹌鹑与业绩这两道菜。背后有何暗喻?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却说贾宝玉去栊翠庵要了梅花后,大家又作起梅花诗。最需要注意的是邢岫烟、李纹、薛宝琴的《咏红梅花》诗。
这三首诗的内容特别之处,固然与作诗人相关,主要影射的对象却是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
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是三首《咏红梅花诗》,要与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结合来看。当时贾政对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的评价,是曹雪芹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应在贾政对三个“儿媳妇”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的评价。
从《咏红梅花》的顺序来看,也与当初相同。尤其李纹那首《咏红梅花得梅字》,完全就是李纨写照。而邢岫烟是妙玉徒弟,闲云野鹤一般,人品性格与师父妙玉一起,都可看作林黛玉的“影”。薛宝琴更不用说,就是薛宝钗的“影”。三人的三首诗中,颇多伏笔要从林黛玉、李纨、薛宝钗三人身上去看。
闲言少叙,贾宝玉这边刚作完《访妙玉乞红梅》诗,众人还没有品评,丫头跑进来禀告说贾母来了。
作者之所以打断众人对红梅花诗的点评,在于诗如何并不重要,主要体现的是诗所影射的几人命运。实在没道理让李纨、黛玉、宝钗等人去评价关乎自我命运的诗文。
贾母一来打断众人集社是一个缓冲,不然只说众人散了,也是颇为乏味。而贾母到来,其实大有深意。
贾母早上就知道他们有事,自己“抹了会儿骨牌”,玩够了又不想睡午觉,就突击进大观园给众人一个“惊喜”。
要不说老小孩,贾母此时不到七十岁,却也可爱得很。她不想自己到来会让孙子、孙女们“扫了兴”,反而兴匆匆顶风冒雪赶来,真是好兴致。
下雪天路滑,贾母乘坐竹轿,由身体健壮的仆妇抬着,丫头们簇拥着进了园子。
贾母见到红梅花直说“好俊梅花!你们也会乐,我来着了”,体现的是贾母以下贾家人的高雅品味。雪中赏梅,人生乐事,这种高雅可不是随便看看就得了,而是要有欣赏品味才能够体会其中三昧。
不过,贾母来到芦雪广,有这么几件事值得一说。
首先,贾母一来,李纨就从首位直接降到了最末尾。这是贾家的规矩。
没有贾母在,李纨是大嫂子领着众多弟妹玩,她是领头人。
贾母一来,李纨就要恭敬伺候。即便贾母吩咐她照旧,她也遵从不拘谨。但绝不是一 *** 坐在原来位置,而是“便挪到尽下边。”
“尽下边”代表最末尾,大家团坐在炕上,李纨就只能在炕沿上搭个边。
同样,王夫人若是来的话,也不敢与贾母对坐,她也要挪到下边,那时候李纨、王熙凤就算要坐,也只能坐在地下的椅子上,甚至轻易不敢坐,也不会让她们坐,不自在。这是贾家的规矩。
其次,众人除了作诗还有吃有喝,贾母一来,也赶紧张罗伺候。
(第五十回)李纨早又捧过手炉来,探春另拿了一副杯箸来,亲自斟了暖酒,奉与贾母。贾母便饮了一口,问那个盘子里是什么东西。众人忙捧了过来,回说是糟鹌鹑。贾母道:“这倒罢了,撕一两点腿子来。”李纨忙答应了,要水洗手,亲自来撕。
贾母吃“鹌鹑”不要忽略了。还记得上次的鹌鹑么?贾赦想要讨鸳鸯做妾,吩咐邢夫人张罗。邢夫人不敢违拗,连忙叫过凤姐来商量。
王熙凤知道不行又劝不了,就借口说“舅母送来两笼子鹌鹑,才吩咐人炸了,要送来给太太用饭”。
“鹌鹑”指胆小怕事,过于从夫的邢夫人形象,也是贾母讽刺她“过于三从四德”的意思。
王熙凤不齿邢夫人懦弱,却不想贾赦何以在她生日当天捉奸贾琏,一场大闹后不久就要邢夫人去替他张罗讨要鸳鸯。
王熙凤看不出贾赦的目的,是让她看看邢夫人的“三从四德”,才会最后吃了大亏。
“一从二令三人木”,是说王熙凤对贾琏从顺从、命令到被休,触犯了“七出之条”不守女人三从四德,不够“鹌鹑”!
贾母赶来凑热闹,曹雪芹又一次提起“鹌鹑”。按说完全没必要,说什么吃喝不行呢?作者有意写“鹌鹑”,预示了贾母的真正心思。
贾母喜欢女子聪明、伶俐,但骨子里她还是守旧思维。对于作诗这种事,游戏尚可不可当真。这一点与薛宝钗的想法不谋而合。贾母说她喜欢宝钗也不是假的。
鹌鹑代表“怯懦、乖顺”的性格,体现的是邢夫人的“顺从”。曹雪芹再次提起贾母吃鹌鹑,是她“喜欢”。就是暗示贾母更喜欢女儿们做一些“本分”的事。
最后,果不其然贾母对作诗的反应是:“有作诗的,不如作些灯谜,大家正月里好玩的。”
随后贾母就不让大家在芦雪广继续呆着,拉起队伍去暖香坞找惜春看画去了。
贾母作为保龄侯尚书令的千金,史湘云的姑祖母。史家绝对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要说她不识诗书是断乎不可能的。但贾母从来不展示这方面的能力,更不提倡子孙们追求。
贾母不是不能,恰恰相反贾珠娶李纨为妻,贾母支持宝黛姻缘,都代表贾母支持贾家弃武从文。支持贾家成为书香门第。
问题是贾母一生的经验让她知道女儿们未来的本分是要相夫教子,持家有方,诗词歌赋不过就是锦上添花,对个人没有任何好处。
以后这些孙女们嫁作人妇,能诗能词不会成为加分项,反而可能成为公婆眼里的“不务正业”减分项。
而王熙凤提示众人要作的灯谜、笑话这等小巧玩意才是讨好全家的“利器”。王熙凤受宠,就源于她会讨贾母、全家喜欢,而不是诗词歌赋。可惜,众人没能领会凤姐的好心。等贾母来再说,就不讨巧了。
贾母言传身教做“白脸”告诉孙女们,如何去做一个好的人生导向,为她们今后的人生指路,是为父母长辈的教导。
林黛玉之所以感激薛宝钗劝说她不要看“禁书”,就是与贾母的教诲意思相同。
贾母带队去到暖香坞,注意贾惜春这处居所的名字。夏天是藕香榭,是整个院落的名字,建在水边。“藕”者,莲也,通“可怜”!惜春母亲死后,父兄不管着实可怜。
冬天住进暖香坞很暖和,反过来也指惜春“怕冷”的孤独。还是可怜。“暖香坞”通“暖香无”,是惜春体会不到家人亲情呵护的悲哀。
贾母嫌惜春画得慢,让她别偷懒,赶紧画大观园行乐图,就是当初答应刘姥姥的那个。是用没有隔阂的态度温暖惜春,毕竟她不是惜春的亲祖母,隔了一层。
不过这幅画终究也没有得。随着第二年贾敬去世后惜春守孝,也就不再提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画好。
贾母就像闯进大观园艺术氛围的“老牛”,一顿搅和后,诗兴、雅意都没了,细想不免啼笑皆非。
就在此时众人的救星王熙凤也赶来了。她听说贾母进了大观园,不由分说追进来,又不由分说将贾母拉走。不让老太太给大家扫兴!从这点看王熙凤,真不是大观园的叛徒!
王熙凤后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她不说贾母进来凑热闹,偏说贾母是来“躲债主”的,逗得老太太哈哈大笑。
这就体现出“媳妇”如何受长辈欢迎的学问了。诗词歌赋没有用,要像王熙凤这样才是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
曹雪芹不断通过“对比”,借由贾母吃“鹌鹑”表达其不认同众女儿过于追求诗词歌赋的“偏门”。
贾母不是批评不好,更没有疾言厉色教训,她借提示作诗不如作灯谜为好,聪明人一提也就够了。
王熙凤进来逗贾母开心也是对比。同样伺候长辈,何以王熙凤就能够让长辈开心大笑,都需要众人学习。
曹雪芹故意借“鹌鹑”,联系前文形容邢夫人“三从四德”的鹌鹑,点出贾母对孙女们的教导。邢夫人虽然不堪,贾母也恨铁不成钢,但绝不反对她作为女人的“三从四德”,只说太过了不好。该遵守还是遵守。反而王熙凤的过于跋扈,贾母不喜欢。
所以除了“鹌鹑”之外,曹雪芹又一次提起了“野鸡”!
(第五十回)凤姐道:“……如今来回老祖宗,债主已去,不用躲着了。已预备下希嫩的野鸡,请用晚饭去,再迟一回就老了。”他一行说,众人一行笑。
“野鸡”是王熙凤最常吃的一道菜,不是说多好吃、多爱吃,而是雉鸡就是“凡鸟”,是王熙凤的象征。她把自己做成“一道菜”,代表她最终牺牲于贾家的现实。
那次贾母生病,王熙凤做了“野鸡崽子汤”孝敬,贾母说不错,但油炸的才更配粥……随后就发生了王熙凤生日捉奸贾琏大闹一场的事。贾母明确表达出不喜欢王熙凤“吃醋”的意思,就应在当初对“野鸡崽子汤”微有不满意上。还是那句话,如果没伏笔,何以不是别的?非要用“野鸡”!
当时贾琏做错事毫发无伤,王熙凤却得了“妒忌”的说法。贾母提示她不要吃醋是极为严重的事,伏笔了日后王熙凤被休。
野鸡对照鹌鹑双双出现,一个代表王熙凤特立独行,一个代表女人的三从四德。集中在一起,表达了贾母对女儿的要求标准。
女人有才德更重要!是贾母对孙辈的教育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