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是什么样的首饰 古代的头面是什么样的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电视剧里面听到这样一个词头面,简单的理解就是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的统称,但其实在各种影视剧中所出现的头面都不是特别的准确,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将首饰表达出来,那古代所说的头面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头面究竟有哪些首饰,古代人的头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头面是什么样的首饰 古代的头面是什么样的
1、头面是什么意思
头面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ó;u mià;n,释义为头和脸,借指姿色,美貌,世面;旧指首饰;当指地的有声望的人物。
头部和面部,亦单指头或脸
汉 王充 《论衡初禀》:天无头面,眷顾如何? 唐 韩愈 《题木居士》诗之一: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唐 元稹 《葬安氏志》:苟视其头面无蓬垢,语言不以饥寒告,斯已矣。《三国志平话》卷下: 周瑜 伏病不起,数日,饮食不能进,头面肿。 许地山 《危巢坠简解放者》:他手拿着的茶杯也摔碎了,满头面都浇湿了。
指面子,脸面
《水浒传》第七回:只怕不撞见 高衙内 ,也照管着他头面。
面貌;外表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 宋 刘克庄 《浪淘沙》词:换箇新衔头面改,又似 包公 。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诸君诸君慎相见, 长安 容易改头面。
指美貌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崔徽 有底多头面,费得 微之 尔许才。
比喻要旨
《朱子语类》卷六七:缘《易》是一件无头面底物,故人人各以其意思去解说得。《朱子语类》卷八十:《诗传》今日方看得纲领。要之,紧要是要识得六义头面分明,则《诗》亦无难看者。
指方面
《朱子语类》卷六一:道理只是一,但随许多头面去说,又不可不逐头面理会也。《朱子语类》卷一二○:治家有治家道理,居官有居官道理,虽然头面不同,然又只是一箇道理。
犹世面
《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他曾见过甚么大头面?且比哥那咱的勾当,题起来,把他諕杀了罢了!
首饰,头部装饰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正月》: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 元 李行道 《灰阑记》之一折:是我不许他再穿衣服,重戴头面。《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身价不要,只要一副珍珠头面。 田汉 《名优之死》第二幕:我们先到园子里去吧。头面和衣裳都在那儿呢。
一整套头面首饰包括:一般有三支发梳,钗一对,步摇一对,唐代有额饰。不同时期贫富的要求也不一样。以上为最基本的。
当地的有声望的人物
例如 他是这里的头面人物。
之一次见面
四川方言里可见。
头面是什么样的首饰 古代的头面是什么样的
2、古装剧里常说的头面是什么
虽说戴冠到宋明才开始形成风气,但在唐代已经可以见到雏形。全唐诗曾收录徐夤《银结条冠子》:日下征良匠,宫中赠阿娇。瑞莲开二孕,琼缕织千条。蝉翼轻轻结,花纹细细挑。舞时红袖举,纤影透龙绡。民间巧匠被召至宫廷,用结条的工艺,为宫中女性 *** 银丝冠子。冠子采用莲花造型,全靠无数雪洁银丝交编而成。每一瓣莲花都像蝉翼一样轻薄透明,银丝在编结过程中还会被组织成精妙的花纹。这样的结条银丝冠子,质轻、镂空、半透明,戴在舞者头上,与轻纱薄罗交相辉映,美轮美奂。只能吹落花瓣的微风,甚至也带动金银首饰浮动。
冠饰之外,梳篦成为装点妆容的新宠。花蕊夫人《宫词》中有斜插银篦慢裹头,形容银篦在发髻部分插得满满当当。白居易《琵琶行》则有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从日常用品演化而来的梳、篦,成为一种首饰,用料贵重,做工精巧。1970年陕西何家村窖藏曾出土的金梳背,就是重要物证。诗人王建《宫词》诗云: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耸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描绘出唐代女性发髻上簪钗和发梳的复杂程度,《捣练图》《宫乐图》中都有插发梳的仕女图像。相比之下,宋人则在梳篦上展出了更精巧的心思,江西彭泽宋墓曾出土双狮戏毬纹银梳一件,用一整枚片材打作而成,梳背被分为三重装饰。此时的狮纹,已经不似唐时异域风情主导,而是具备了更多本土化的特征。类似金银梳篦这种在唐代多为贵族妇女使用的饰品,在宋代得以普及,尤其是银梳,苏轼就曾描写,浙西山区于潜女尚能插戴大银梳: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
从簪钗、臂钏到银冠、梳篦,截至宋元,似乎女性首饰构成已经发展得日臻纯熟,但实际上,明代才是利用首饰装点到审美极致的代表。材料上,宋代首饰为求意境广泛取用材料,明代则更多用黄金,即便银饰也附以鎏金。人们喜好女子插戴满盈的风格,甚至到不露发的程度,大大小小的簪钗均依插戴位置的不同,或纹饰、式样乃至长短之异各有名称,金银首饰以一幅头面为单位,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组合关系。一副头面在十件到十二三件左右,盛装之时甚至多达20余件,重达1公斤左右。
头面是什么样的首饰 古代的头面是什么样的
3、明朝的头面包含什么
古代女性的头面首饰,它不仅代表了财富、审美还有身份地位。
以明代女性为例,一整套头面首饰包括:挑心、分心、满冠、顶簪、掩鬓、花钿/头箍、围髻、簪子耳环。
挑心
挑心是明代妇女头面的重头戏,插在整个发髻上最中心、最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总是 *** 的玲珑奇巧、夺人眼球。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说,挑心是众多头饰中稳坐C位的,我这样比喻,朋友们应该觉得够形象了吧。
分心
分心是明代妇女插戴在髻前或后的一种式样特殊的簪。从上图的分心可以看出,它和挑心一样,本质还是一个发簪,但是插在了发髻的特定位置,也就是挑心之下,而且是前后成对,就有这样考究的叫法。
我用绿色圈出来的就相当于发髻正前方,所以绿箭头的就是挑心,挑心就要戴在这个正前方并且居上的位置。而它下面紧靠着的红色箭头指的发簪就是分心了,插戴在这个位置的簪子就叫前分心。后分心我实在是找不到合适又清晰的图了,我又不想随便拿个不合适的图,免得造成误导,它就是对应前分心,插在发髻的后面的位置,朋友们就见谅并自行脑补想象一下。
满冠
满冠是一种插在髻后的发饰。在 *** ?髻头面里,满冠通常是更大的一件,插上去之后使冠髻背面看起来饱满稳重,同时还省去了插戴多件首饰的麻烦。明代满冠造型别致,所用装饰题材非常丰富。
顶簪
顶簪,顾名思义,戴在髻的顶端的簪子。因为佩戴的饰物掩映重叠、分量不轻,为了防止髻负担太重歪掉变形,会从髻顶向下直插一根长簪,起到支持和固定作用。
掩鬓
掩鬓,又称边花或鬓边花,插戴位置位于左右两鬓,因此总是成双成对。簪柄均为扁平条状,插戴时自下而上倒插入发内。
花钿
花钿原先是戴在髻前方底部,整体呈弧形环带状的一种发簪,背面有垂直向后的簪脚,插戴入发中。不过到了后期就发展为左右两端连缀系带,系在髻上的一种发箍,当时仍称为花钿、钿儿。
围髻
围髻也是明代整套头面中的组成之一,初见于宋代,到明代时环戴于髻下部,梁下璎珞自然下垂,行布则动摇,顾盼生姿。
簪子
明代头面中还有各式不算显眼但必不可少的小簪子。它们的作用一是点缀,二是固定,大概与现代女生常用的黑夹子类似。最简单的一种,是簪脚头上顶一个蘑菇头,俗称金裹头或一点油。
稍微精致一点的是花头簪。簪顶作一朵小花,梅、菊、莲花等。普通人家只是做个小花头;讲究的,花上会镶嵌各种珠宝,做成花蕊;再讲究的在花上嵌玉花,玉花上再嵌上珠宝,反正不及工本,随工匠发挥。
还有一种很特别也是明代头面中很喜欢使用的题材草虫。蝴蝶、蜻蜓、螳螂、蜘蛛、蝎子作簪首,配上草叶,或金或银,玲珑精致。虽然是头面中的小物件,却最是活泼生动。
还有一些造型各异的大发簪也是明代妇女比较常用的发饰。
现代意义上的耳环可以作为各类耳饰的代称,而在明代,应该分为耳环和耳坠两类。
以上便是明代女性头面的各个组成部分了,当然在实际佩戴时还是看个人审美、喜好以及财力有选择佩戴的,它不仅代表了财富、审美还有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