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三侠五义》?其情节构造是怎样的?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中国古典文学长篇侠义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之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其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蜀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情节构造
悬念迭生
根据谭霈生的界定,所谓悬念,指人们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变化的一种期待心情,这里指一种叙事策略。说书艺人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更常运用这一手法。在说唱文学尤其是评话中,悬念又称“扣子”“关子”“柁子”,它是书中故事情节发展到关键之处,中止叙述,故意打结,将某些人物的命运和某些情节暂时悬挂起来。著名评书表演家连阔如先生曾说:“说评书的没有小扣, 吸不住座儿,没有碎扣儿,拉不住座儿,没有大扣,收不住回头再听的座儿,没有大柁子就不能吸住听五六天的书座儿。”
《三侠五义》大量使用悬念的手法,造成了情节的迂曲、变幻、起伏。随着情节的展开,作者不断地制造悬念,而小说也就在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悬念中吸引着读者不停地看下去。
悬念的产生和解决是由前后相关的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在作品中,这些事件往往是接连叙述的;但也有突然中断另叙他事,等到适当时候再接着前事讲述的。毛宗岗《演〈三国志〉法》称之为“横云断岭”,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称之为“横云断山”法,这种叙事 *** 推迟了悬念的解决进程,更长时间地调动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它在《三侠五义》等书中得到较好的运用。
诙谐幽默
诙谐,又称滑稽,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玩笑、逗乐。在作品中,作为一种文学风格,诙谐表现为语言的风趣和令人轻松可乐的喜剧性情景、场面等。诙谐产生的原因往往是现象与本质、目的与结局的错位,其主要目的是尽量形成一种与庄重相对应的喜剧美,使单纯的诙谐性语言或单纯的诙谐性形象可为作品增添笑料,活跃气氛。
鲁迅认为《三侠五义》“独生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在《三侠五义》中,作者对语言有诸多有别于通行语的奇特的方言俗语,让人忍俊不禁;对作品中人物的外在形象的描写,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无不体现着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给读者一种愉悦感。
问竹主人(石玉昆)在《忠烈侠义传序》中说:“真是善人必获福报,恶人总有祸临;邪者定遭凶殃,正者终逢吉庇。昭彰不爽,报应分明。使读者有拍案称快之乐,无废书长叹之时。”因果报应思想不值称道,但“恶人”“邪者”必定遭殃,无疑体现了作者嫉恶如仇除恶勿尽的良好愿望,也是作品呈现喜剧色彩的思想根源。
《三侠五义》中的公案故事多是因财色而引起的刑事案件。作案者手段的残忍,受害者的痛苦和冤屈,往往能激起读者的悲惨情绪。但经过作者的加工、描述,作品诙谐的喜剧色彩由恶人受捉弄的场面传达出来,恶人不仅受英雄捉弄,有时也自作自受。恶人的行动动机和结果之间的矛盾,促成了喜剧情节的产生。作者喜剧意识的渗透和参与使一些本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节或场面也染上了喜剧色彩,悲剧气氛大大减弱,作品呈现出诙谐、轻松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