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皇帝帽子垂着珠帘主要作用

历史文化2年前 (2022-08-21)210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的这首诗描写了古代上朝的情景,整个国家的能臣武将济济一堂朝拜皇帝讨论大计,也算是一种盛况了。这里冕旒是代指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皇帝帽子垂着珠帘主要作用

通俗来说,冕旒其实是皇帝专属的帽子,它是由旒、缨、冕板等组合而成,顶端是一块长形冕板,前后垂有多串珠玉,以彩线穿起。其中,我们从影视剧中看到的秦汉时期的皇帝帽子造型就是更具代表性的。

那么,冕旒为什么成了皇帝的代称呢?其他人可以戴吗?为什么皇帝要在帽子上点缀那么多珠串?这样的装扮有何作用?

一、冠冕起源

平时,我们常形容一个人为冠冕堂皇。其实,虽然两者都是头上戴着的物品,但事实上冠和冕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东西。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标志成人。《释名》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意思是,只有士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戴帽子;平民百姓则戴布巾,因此冠一般指古代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而冕却是有官职的人才能佩戴的帽子,这在《说文解字》里有说明:冕,大夫以上冠也。而且级别不同,冕的样式也有不同,而更高级别的当然就是古代皇帝头上戴的冠冕。

相传帽饰起始于黄帝,也并不像如今的帽饰是为保暖或装饰,而是权力和尊贵地位的象征,平民自然不能随意佩戴。到了周朝时期,随着礼教等级秩序的建立,也逐渐形成了整套的服饰制度。尤其是在盛大活动如祭祀以及某些大典场合,上至帝王,下至诸侯、卿大夫等都必须带上冕旒。属于一种礼冠。随后逐渐演变到秦汉时期就成为了帝王专属,于是冕旒在很多时候就成了皇帝的代名词,一般各个朝代的帝王都会把冕旒做一定的细节改动和相应的规定,但大致形制是不改的。例如,在唐太宗时期,为了彰显亲民,他下令取消了冕旒上的珠帘。到了宋朝时期,传统冕旒变得不受欢迎,成了没落贵族;直至清朝,虽然名字没变,但冕的造型却直接改头换面了。

二、冠冕的级别

既然说冠冕曾经是统治阶级和贵族的身份象征,那么具体都有什么区别呢?据《周礼》记载: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冕旒的本体为冕,垂下来的珠串为旒,而旒的数量也是根据阶级地位分级别的,据《周礼》记载: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所谓旒又叫玉藻。不同身份所戴的冕旒主要区别就在于玉藻所用珠子的材质和条数以及颜色等。

一般来说,帝王冕前有十二根玉藻,后有十二根玉藻,一共二十四根,最初是由朱、苍、白、玄、黄各色玉珠进行编穿的,每个珠子之间相距一寸,后来也有用白玉的;太子用11旒11珠;而亲王及诸侯则只能用9旒9珠;卿大夫旒珠则会比诸侯更少。因此,可以通过旒珠数量来确定他们的官职,正所谓以帽取人。

那么,为什么皇帝的冕旒偏偏要有十二根玉藻?难道有什么特殊作用?

三、冕旒的作用

综上所述,冕旒的设计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地位的象征,尤其是皇帝的冠冕更是皇权至上的体现。而皇帝冕旒的具体构造相当复杂,有綖、旒、缨、紞、纩、紘六个部件组成。綖就是前面所说冕的顶部的长方形板,前圆后方、前低后高;旒,也叫玉藻,是悬挂在冕板前后两侧的珠帘;缨是冕板左右垂下的红绸绳;紞是丝制线绳,两端自冕板两边垂下位于左右两耳旁,所以又称充耳、塞耳;而纩是挂在紞头两旁的玉;紘则是系在下巴处的系带,为朱红色。

那么冕旒如此设计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其实,冕旒的冕板前低后高的设计,是提醒皇帝不能眼高于顶,而要注意体察民情;而左右两边称充耳的玉,又称塞明,这是提醒皇帝要谨防佞臣谗言、不该听的不听;而那些垂落的珠帘的用意也更是深有寓意了,称蔽明,表示目不视非,不该看的就睁只眼闭只眼。另外,据说冕旒还能够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对言行举止有警醒规范作用。因为,冕旒前后的玉珠很容易晃动并发出声响,无论说话时的动作还是走路甚至坐姿都要端庄稳重,若动作幅度太大走路太急,就会被打脸;如果坐姿不端正,头歪身斜则冕旒就会滑落。如此一来,佩戴者就会逐渐养成抬头挺胸大气威严的气派。

第二,冕旒的珠帘能隔出一个安全的心理距离,可以遮挡表情,令皇帝心思不容易被揣摩,从而塑造高深莫测的神秘威严形象,以暗示臣下不可直面圣颜,同时用距离感让臣子产生惶恐与敬意。

第三,告诫皇帝水至清则无鱼的寓意,让皇帝具有包容心怀,无伤大雅之事不必在意。另外,还可以想象:珠帘微微晃动间,一切被珠帘遮挡得若隐若现。这种画面正好时时提醒当权者要牢记,凡事不可看表象,甚至有时亲眼所见也未必是事件的全貌;而为江山社稷考虑的明君应该拨开心中的珠帘,取舍有度、尊重事实。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无处不在,一顶帽子也可以有如此多的讲究和深层寓意。虽然这样的帽子并不能监督每一位皇帝成为合格的掌权者,但是却也代表了华夏文明中的自知之风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8/458431.html

“古代皇帝帽子垂着珠帘主要作用” 的相关文章

曾公亮:北宋时期宰相、文学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曾公亮:北宋时期宰相、文学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

关羽和张飞都只是民间小贩 他们是如何成为三国名将的

关羽和张飞都只是民间小贩 他们是如何成为三国名将的

对关羽张飞都是小贩,如何能成为三国名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真实历史上张飞就是一个杀猪的,而关羽是一个卖枣的,这二人为何能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名声呢?他们的武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搜史君就来带大家看...

历史上真实的慕容熙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慕容熙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慕容熙(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少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皇帝站在权力的顶峰,皇帝向来都是三宫六院,妃嫔成群。因此,皇帝大都不是很专一的,是比较多情的。但是,历史上有个奇葩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痴情”,他就是后燕末代皇帝慕容熙。他的皇后死了,他哭得死去活来,披麻戴孝,甚...

朱棣不削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朱棣不削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朱棣不削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棣自己是藩王造反成功,那么朱棣为什么要造反呢?他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那就很容易理解,他为何还要延续藩王制度了。当时朱允炆削藩的时候,手段太过于狠毒,甚至还逼死了自己的亲叔叔。所以朱棣是借着这个名义,认为朝中有奸佞小人,...

古代结婚都是很早的 诸葛亮为何46岁才有儿子

古代结婚都是很早的 诸葛亮为何46岁才有儿子

对诸葛亮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国丞相诸葛亮如此厉害,无人不知,为什么46岁才有儿子呢?伐蜀的时候,司马昭曾经命令下属兵分三路。但诸葛绪伐蜀失败,以囚徒的身份被马车送回了洛阳,刘阿斗后来安排了诸葛瞻出战,他也毫无胜算,丢了很多城池,还让敌军直接进城了,很多名将的...

盘点汉朝10大名将,霍去病不是第一?

盘点汉朝10大名将,霍去病不是第一?

盘点汉朝10大名将,霍去病不是第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大一统王朝,前后一共400余年。在这400年的时间里,汉朝的版图在秦朝的基础之上统一了南越,征服了朝鲜、西南夷,夺取了河西走廊,收复了河套平原,击败了匈奴,将西域纳入势力范围,使得版图扩张了一倍。...

欧阳通:书法家欧阳询第四子,他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

欧阳通:书法家欧阳询第四子,他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

欧阳通(625年—691年),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天...

在古代,皇帝用膳之后的剩饭菜都是如何解决的?

在古代,皇帝用膳之后的剩饭菜都是如何解决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君主时代,天下第一切都是当朝皇帝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皇帝高兴开心,想吃什么东西,想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的。小编今天就来研究一下皇帝的日常饮食,看一看皇帝剩下的饭食都是如何处理的。根据多种史料记载,这里面的大部分东西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