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撮合林黛玉与薛蟠的原因是什么
读红楼,很多人对王熙凤印象深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红楼梦》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薛姨妈、薛宝钗先后前来潇湘馆探望林黛玉,期间黛玉主动提出要认薛姨妈当“干娘”,薛宝钗闻之,便开了一个极为过分的玩笑,令众多读者耿耿于怀:
宝钗笑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 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第57回
宝钗此言,竟有撮合林黛玉嫁给哥哥薛蟠之意,这不是往玉瓶中塞牛粪吗?加上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中,曾有薛蟠看到林黛玉“酥倒”之情节,故有很多论者以此判断薛宝钗心机深沉,暗暗算计林黛玉,着实不是个省油的灯。
对于此种肤浅评论,笔者扶腮苦笑,羞与此类论者口角,近读陈维昭之文《“钗黛合一”与“意淫”:主体性的消解》(载《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二辑),其文中亦曾提到了此情节,竟也对宝钗给出了类似上述的评价:
当林黛玉要认薛姨妈做干娘的时候,薛宝钗却说:“认不得的”,“我哥哥还没定亲事,。。。。。。我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才放定,也不必提出人来。我说你认不得干娘的——细想去!”(第五十七回)原来她是要把林黛玉配给她那位号称“呆霸王”的哥哥薛蟠。薛宝钗并非觉得林黛玉与呆霸王是郎才女貌或门当户对,她只不过是为贾宝玉“清君侧”,让宝玉的身边腾出空来。
陈先生此文纵向分析着实深刻,尤其是运用心理学,对贾宝玉心理状态之解读可谓经典,笔者读之颇有收获。可惜对《红楼梦》文本读得并不通透,过多从主观理论出发,甚至举不出实实在在的情节例子,随随便便就对宝钗下了这样的庸俗之论,实为此文一大败笔。
薛宝钗打趣林黛玉,字里行间有将黛玉许配给哥哥薛蟠的意思,这一点确实如此,但读者需要透过这些言语表象,看背后的真相——这仅仅是薛宝钗的一个玩笑!
但凡能往后读几段,也不至于陷入这样的阴谋论中,岂不见宝钗开完此玩笑后,钗、黛两人说笑打骂,薛姨妈从旁打圆场,气氛何等欢快:
黛玉听了,便也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不打她我不依。”薛姨妈忙也搂着她笑道:“你别信你姐姐的话,她是顽你呢。”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她做媳妇,岂不比外头寻好?”。。。。。。薛姨妈因向宝钗道:“连邢女儿我害怕你哥哥了她,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第57回
读者借此情节诟病宝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纵观《红楼梦》全书,薛宝钗一向谦逊低调,俨然长姐风范,眼下却开玩笑逗林黛玉,着实跟以往的长姐风范有一定的偏差,其实这恰恰是宝钗的可爱之处。
宝钗深受封建礼教洗礼,所以很少有越轨之举动,她永远是那么平和,那么温柔,那么乐于助人,所以一向缺乏亲情滋润的史湘云一遇到宝钗,就深感:我要是有宝姐姐这么个亲姐姐,就算没有父母也无碍。
薛宝钗很少开玩笑,这不是因为宝钗不想开玩笑,而是她没有找到一个可以熟悉到开玩笑的闺蜜,直到遇到林黛玉。
第57回的玩笑,并不是薛宝钗之一次跟林黛玉开玩笑,早在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薛宝钗就曾打趣过林黛玉迟早要嫁入贾家:
黛玉道:“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不过多费得一付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第45回
这是薛宝钗之一次跟林黛玉开“嫁人”类的玩笑,这很重要、很关键,因为能让薛宝钗开这种玩笑的对象,一定是她真心对待的闺蜜、好友,一言以蔽之:薛宝钗是完全拿林黛玉当闺蜜,才敢开此类玩笑。
脂砚斋亦注意到了这一点,故在批语中写道:宝钗此一戏,直抵过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 *** 鉴,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就好比关系更好的闺蜜,才会开彼此的玩笑一般,换个陌生人,或者关系不是很好的朋友,安敢如此戏也?
因此,第45回、第57回的两个玩笑,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第45回,黛玉、宝钗倾诉彼此真心,渐入闺蜜好友之境,故而以“嫁妆”打趣,虽是玩笑,宝钗到底还拿捏着分寸;
而到了第57回,此时钗黛两人已有整整13回的磨合,黛玉、宝钗早已成了交心闺蜜,开玩笑的程度跟熟悉程度成正比,故而宝钗敢开“你嫁给我哥,给我当嫂子”这样的过分玩笑了。
诸君切莫被表面情节所欺,宝钗何尝不知道林黛玉不可能嫁给哥哥薛蟠呢,连薛姨妈都看明白的事,宝钗怎么可能不晓得?
所以宝钗此言,真真就是个玩笑,切莫上纲上线,认为宝钗心机深沉,真要让黛玉嫁给薛蟠,若连这一层都读不出,怕是连《红楼梦》之皮毛都未看明白,真不足与其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