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林如海将林黛玉送往贾府的原因是什么?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9-08)220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红楼梦中的一段经典情节,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红楼梦》众多的富二代 *** 中,林黛玉的出身根基是更好的:既是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脂砚斋侧批:“钟鼎亦必有书香方至美。”

在自身素质方面,她的容貌、才华出类拔萃,即便在才女云集的大观园,她也是个中翘楚。

这样几近完美的林黛玉,堪称人生赢家,但正如脂砚斋侧批红楼梦所说:“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

林黛玉幸福生活的转折点,是母亲贾敏突然病逝,此后,黛玉被外祖母贾母接到荣国府收养。自到荣国府后,黛玉几次提到没有母家眷顾的孤苦,经常哭天抹泪,身体日渐消耗。

被荣国府收养,父亲林如海说可以“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减我顾盼之忧”,以解“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艰难,而实际上黛玉被收养,却开启了黛玉悲惨命运的转轮,最后被迫泪尽而亡。

在中国的传统中,有外祖不是家的观念,至今仍有童谣唱到:“小木碗,挖花生,俺去姥姥家住一冬。姥姥瞧见怪喜欢,妗子看见瞅两眼……”

那么,林如海在送黛玉进荣国府时,有没有想过黛玉一介弱女,在母舅家会受到薄待?

其实,仔细研读会发现,林如海可能并不愿意将黛玉送到荣国府,黛玉是被贾家设计强行接走的。

一、林如海留下贾雨村授课,让黛玉守制。

在扬州时,贾雨村本是黛玉的私人教师,贾敏过世后,精明的贾雨村意识到自己在林家当教师的工作做到头了,因此向林如海“辞馆别图”。

“辞馆别图”,意思是辞去教师之职,另谋职业。而林如海的反应是什么呢?“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

贾敏死后,林如海对黛玉的安排是,让她边读书,边为母亲守丧三年,这本是孝道礼制,无可厚非。

二、癞头和尚叮嘱,不要见外姓亲友。

黛玉从小体弱多病,请了多少名医,都不见效,有一个癞头和尚说,要想保黛玉平安,除非早早出家为尼。

林如海膝下子女稀少,因此父母都不同意她出家,癞头和尚又告诫说:“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黛玉在介绍自己这段经历时说,也没人理他(癞头和尚的告诫),但其实,林如海夫妻对癞头和尚的话真的不在意吗?非也。

红楼梦中林如海将林黛玉送往贾府的原因是什么?

林如海不同意黛玉出家为尼,是爱女心切,无可奈何,但却对癞头和尚的话非常在意,不信你看,黛玉被接到荣国府收养,竟是之一次去姥姥家。

是因为路途遥远,贾敏不回娘家,所以黛玉不曾去过外祖母家吗?并不是,你看贾敏人虽在扬州,但却知道贾琏娶妻,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叫王熙凤。

贾琏娶妻,肯定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贾敏都知道得这么详细,说明贾敏也是经常回娘家的,但黛玉长了十来岁,都没到过荣国府,只能说明,林如海夫妻听信了癞头和尚的话,为保黛玉平安,“凡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

有以上两点,林如海无论从黛玉的平安上,还是从守孝大礼上考虑,都不会让黛玉去外祖家,更不会想到让贾家收养黛玉。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只是贾家的强烈愿望。

原文说:“(黛玉)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她外祖母致意教去……”

黛玉本不欲去,而她外祖母致意教去,所谓“致意”,其实是“执意”的意思,贾母一定要让黛玉去荣国府,贾母为何如此强势,不顾女婿林如海年事已高,亲人离世的悲凉,也不顾外孙女黛玉的意愿,一定让把黛玉接到荣国府呢?真实原因令人细思极恐。

一、接了黛玉,才能名正言顺地拉林家的行李。

这边,林如海为黛玉安排了私塾教师贾雨村,打算让女儿边读书边为母亲守制,那边贾家根本没有商量,就“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

古代交通不便,从荣国府所在的都中,到林家所在的扬州,坐船也需要很长时间,原文写林黛玉到荣国府,写道:“有日到了都中”。

如果路途不远,本该写“不日到了都中”,这“有日”其实就是路上走了很长时间才到的意思。

而贾敏一死,贾家接黛玉的船就已经到了,说明可能贾敏没死,病重时,贾家就已经动身来扬州接黛玉了。

黛玉母亲新丧,贾家就急急忙忙地派男女船只来接,贾家所为何来?

红楼梦中林如海将林黛玉送往贾府的原因是什么?

细读来接黛玉的这些“男女”,并非贾家的任何主人,而只是仆从下人,所以贾家的这些男女不会是来奔丧的,要不然,即便贾母、贾政等当家人不来,也该派贾琏来,不会只让下人来。

随后曹翁又写道:“黛玉自那日弃舟登船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近日所见的几个三等的仆妇,已是不凡了……”

从这个细节来看,贾家派的这些仆人,到了扬州,却只在码头等候,没有进林家门。并且,这些仆人不仅准备了轿子,更主要的是准备了拉行李的车辆。这是为什么呢?

黛玉进荣国府时,已经说了,只带了一个老奶妈,一个不到10岁的小丫头雪雁,人很少,又都是老弱病残,那为何要拉那么多行李呢?

其实贾家来接黛玉,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要拉林家的行李,行李都是什么呢——财产。

贾家仆人为何只在码头不进林家呢?进了林家,带了银两出来,贾家要落一个“明抢”林家财产的名声,钟鸣鼎盛之家的国公府办事,总要顾着一些体面的。

二、林如海到40岁才明白:林家接连死人,不是天灾,是人祸

那么,贾家为何在贾敏死后,就急急忙忙接黛玉,拉行李呢?

因为贾敏是贾家和林家唯一的联系,如果贾敏死了,林如海再续妻,基本上林家和贾家就不会再有联系了,贾家惦记林家的钱财,此时再不出手,就再无机会了。

其实,贾家贪图林家的财产,是费了很大心思的:只要林如海留下黛玉之外的其他子嗣,贾家就不能以养孤女的名义,拿走林家的财产,当然除了明抢除外。

但林家恰恰是有几房妻妾,却子嗣不繁盛,好不容易黛玉有了一个3岁的弟弟,偏又死了。

参照贾家为接黛玉拿林家财产费的周折来看,林如海没有子嗣,可能并非天灾,而是人祸,你看王熙凤看贾琏的妻妾多紧?平时不让贾琏接触平儿等妻妾,贾琏在外和尤二姐有了孕胎,王熙凤也使手段害死了。所以贾琏没有子嗣,不是天灾,是人祸,林如海的子嗣可能也是这个下场。

如果说这还都是猜测,你看林黛玉临去贾家时,林如海怎么交代黛玉的:“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

红楼梦中林如海将林黛玉送往贾府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林如海年仅40岁,林家还没男丁,林如海为何会有不再续妻之意呢?

贾敏是贾赦、贾政的妹妹,比贾政小了很多,而王夫人在年龄很大时,还生了贾宝玉,说明林如海在这个年龄续妻,还是有可能繁育子嗣的,但在贾家强行接黛玉回荣国府抚养后,林如海却说出了这么决绝的话?为什么?

其实,原文说的,贾家仆人在码头已经久候了,而林如海迟迟没有向女儿透露让她去荣国府,实际是林如海和贾家抗争的过程,而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到,林如海抗争失败,最后让女儿去荣国府,且带着很多行李去了。

直到此时,林如海才知道,自己就是再续娶妻,也早晚逃不过贾家魔掌:他唯一的女儿黛玉到荣国府,其实已经成为贾家人质,如果林如海执意续妻生子,贾家就会拿黛玉性命要挟。

因此,林如海送黛玉去荣国府之时,林如海就不再对人生抱有幻想,只是一心一意成为贾家敛财的工具,以此保女儿平安,所以你看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是什么——用黛玉之人身,滋养荣国府的富贵。

林黛玉家接连死人,并非什么天灾,而是贾家旺盛的贪欲之心,在林家熊熊燃烧的结果。

所以直到后来林如海病重,贾母连忙派贾琏带着黛玉去扬州,并嘱咐贾琏,一定还将黛玉带回,为何?有黛玉在手,林家的财产才能尽数落入贾家手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9/461580.html

“红楼梦中林如海将林黛玉送往贾府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彭玘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三位

彭玘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三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彭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彭玘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天目将,东京人氏,原为颖州团练使,善使三尖两刃刀。他随呼延灼征讨梁山,被扈三娘生...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官员陆睿简介:存词三首,代表作为《瑞鹤仙梅》

南宋官员陆睿简介:存词三首,代表作为《瑞鹤仙梅》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简介:著有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

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简介:著有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译文及注释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注释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

《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译文及注释译文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

《绝句二首·其二》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译文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注释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欲燃:将要烧起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