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错刀”具体是指什么?
金错刀有三种解释,一种是汉朝王莽所铸的一种钱币,另外两种是书法的笔法和字体,前者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创,后者曾在唐朝张彦远的著作《法书要录》上记录。
文书记载:金错刀,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宣和画谱李煜》:李氏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清金农《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君言秋凉再连话,为我泼墨画出金错刀。《宣和画谱》:后主又作金错刀画,亦清爽不凡,另为一格法,后主金错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按《法书要录》也有金错刀书一体。李煜书画,已不存世,而后人颇有仿之者,《图绘宝鉴》、《东图元览》载有:孙尚子,善为颤笔,见于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诸处,皆若颤动。指每作一点画虽微如黍米,皆须三折笔锋,始得完成。其法:落笔藏锋为之一折;提笔转锋顿挫引笔为第二折;回锋收笔为第三折。作书忌顺笔平拖,而点画经过三折,始能圆满浑成(行折意折)。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载:宋代唐希雅学南唐后主李煜金错刀书,有一笔三过之法,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
发展历程
李可染创造了深邃含蓄的金错刀式的线条;朱屺瞻创造厂老辣雄健的铁干银钩式的线条;刘文西创造了长于描绘北方人物古朴刚劲的线条;黄永玉创造了曲折多姿的不连贯线条;吴冠中创造了极富韵律美的与点分离的长线条;黄胄创造了具有力度美的近似面的宽线条;周韶华创造了线与面、线与色混融一体的具有面的效果的线条;富中奇创造了具有装饰美的表现乡土情结的线条;邱笑秋、宋雨桂等创造了以色彩笔触与水墨线条相融合的新线条等等。这些线条的创造,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与抒情功能,关注绘画艺术本体中点、线、面、笔墨等抽象的艺术形式;关注绘画空间上的模糊性所引发的观众的想象与再创造。因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具有象征、写意、表现的基本特征。以想象真实代替视觉真实是它有别于西方古典写实性艺术的特征,也是中国画诗意化的体现方式。在观察与表现手法上,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躁语),并不是完全照抄模仿自然的客观物象,而是加入了创造者很强的主观色彩,即在造化自然的基础上,有所思想,有所寄意。当前,中国画家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墨彩与色彩,全色彩没骨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线条并没有被削弱,更不会消失,而是在不断创新中形成新的形态、获得新的生命力,显现出更有时代特点的东方绘画韵味。
金错书
金错刀和金错书可归为同类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