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撮合薛蟠与黛玉,薛宝钗为什么这么做?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9-10)371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红楼梦》之读者,往往有“拥林派”、“拥薛派”之派别。其实不止现代读者,早在清代一些本子中就有记述,某一对好友因讨论钗黛孰优孰劣,几挥老拳,险丧多年友谊的故事,令人闻之捧腹不已。

而在追求个性解放的今天,喜欢林黛玉之读者甚众,反观薛宝钗,则有不少读者给其加上“世故”、“城府”、“圆滑”的标签。

尤其是针对薛宝钗对林黛玉的关心,更有阴谋论者无端推测:薛宝钗给林黛玉的燕窝是有毒的,她故意亲近林黛玉,正是为了算计她,这不,最后荣国府宝二奶奶的位置不就让她抢到手了吗?

而其中薛宝钗“牵线搭桥”,给哥哥薛蟠、林黛玉说亲的情节,更是遭到更多读者的口诛笔伐,认为这个薛宝钗实在太坏了,居然要把仙气飘飘的林妹妹,嫁给她那个不学无术,动不动还搞龙阳之好的哥哥,着实 *** 。

持这种观点的书友,着实对《红楼梦》的理解太过肤浅,笔者谨以宝姐说媒之“黑料”为切入点,对钗黛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红楼梦中撮合薛蟠与黛玉,薛宝钗为什么这么做?

《红楼梦》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薛姨妈、薛宝钗母女两人前来潇湘馆,探望生病的黛玉。聊到兴起处,林黛玉提出要认薛姨妈当干娘,薛姨妈十分欣喜,宝钗却出言反对:认不得的!

宝钗忙道:“认不得的!”黛玉道:“怎么认不得?”宝钗笑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 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第57回

很多人读不懂薛宝钗的这番话,是因为曹公使用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笔法,薛蟠曾经看上过林黛玉,这个情节发生得太早了,而且文字叙述得很隐晦。

且看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彼时赵姨娘买通马道婆,给王熙凤、贾宝玉下了蛊,这叔嫂两人顿时疯疯癫癫,遁入魔障,险些命死,整个荣国府因此阖府大乱,就在这场混乱之中,男女之防被暂时打破,在贾家已经待了好几年的薛蟠,之一次见到了林黛玉: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怕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因此忙得不堪。忽一眼瞥见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忙中写闲,真大手眼,大章法。忙到容针不能,以似唐突颦儿。却是写情字万不能禁止者。又可知颦儿之丰神若仙子也。】——第25回

按照薛蟠“呆霸王”的脾气,看到林黛玉这样的美女,安能不动心?所以在薛蟠看到林黛玉之后,必然发生过这样的情节——薛蟠死缠烂打薛姨妈,想要迎娶林黛玉,薛姨妈自知薛蟠配不上黛玉,更何况贾母亦不会同意,于是拒绝了薛蟠的要求,因此这个小插曲成了薛家内部的一个笑料!

笔者这番推论并不是随意推导,且看第57回,薛宝钗解释完“认不得娘”的理由后,黛玉、宝钗、薛姨妈三人之间曾有这么一番对话:

黛玉听了,便也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不打她我不依。”薛姨妈忙也搂着她笑道:“你别信你姐姐的话,她是顽你呢。”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她做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薛姨妈因向宝钗道:“连邢女儿我害怕你哥哥糟遢了她,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第57回

林黛玉才貌双全,堪称倾国之色,又有诗才,又天生聪明伶俐;薛蟠不过一个呆霸王,每日只会斗鸡走狗,吃喝玩乐,他要是娶了林黛玉,那真是往玉瓶中塞牛粪。

这一点不论是贾府中人,还是薛家人都很清楚——薛蟠根本配不上林黛玉。也正是因为如此,薛宝钗才故意调侃林黛玉嫁给自己哥哥,只有知道这前因后果,才能明白薛宝钗这个玩笑背后的幽默意味。

红楼梦中撮合薛蟠与黛玉,薛宝钗为什么这么做?

而通过这个笑话,也足可见薛宝钗、林黛玉已然成了知心闺蜜,否则以宝姐姐谦虚谨慎、八面玲珑的行事作风,断然不会跟别人开这种涉及婚嫁的调侃玩笑。

很有意思的是,《红楼梦》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曾向薛宝钗抱怨自己在贾家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宝钗听完后,也曾以“婚嫁”为契机,调侃林黛玉,且看原文:

黛玉道:“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付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第45回

此处宝钗调侃林黛玉迟早要嫁给贾宝玉,不过多费一付嫁妆而已,黛玉闻言,羞从心起,不觉红了脸。如此细节,足可见宝姐对黛玉之真心,她从未觊觎过所谓的宝二奶奶的位置。

此处脂批写得格外经典:宝钗此一戏,直抵过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 *** 鉴,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故而,笔者规劝《红楼梦》之读者,切勿有“拥林派”、“拥薛派”之争,人家钗黛两人,本就是交心闺蜜,何须分个胜负?看管须着眼,勿泛泛看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9/461925.html

“红楼梦中撮合薛蟠与黛玉,薛宝钗为什么这么做?” 的相关文章

周通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七位

周通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七位

周通,《水浒传》人物,青州人,绰号";小霸王“早先在桃花山落草为王,是个地方恶霸。因外表酷似项羽,人称“小霸王”,使一杆走水绿沉枪。上梁山后,成为一百零八将之一,周通被封为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十六名,排梁山好汉第八十七位,星号地空星。征讨方腊时,周通在独松关被厉天闰杀死。死后追封:义节...

南宋政治家乐雷发简介: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政治家乐雷发简介: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任伯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

南宋吏部郎中王称简介:父子两代人编撰《东都事略》

南宋吏部郎中王称简介:父子两代人编撰《东都事略》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水浒传中庞万春的实力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水浒传中庞万春的实力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庞万春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江南方腊部下的大将,由于善用弓箭,绰号“小养由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看完水浒传,有太多的人喜欢花荣。花荣是神箭手,被称为小李广,智多星吴用吴学究曾经情不自禁地夸奖花荣箭术要胜过李广,他说即使养由基也不及花荣的箭术。养由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神箭手,称...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其一》译文及注释韵译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薄霜凄凄送寒气,...

《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注释宿:住,过夜。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

评论列表

小熊
小熊
1周前 (11-13)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关系深刻复杂,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挣扎,两者间的互动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社会文化的体现;深入研究需结合历史背景、文化语境及作者意图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评价二者关系之优劣得失而非片面地以拥林派拥护者等标签划分阵营进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应客观理性对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波折以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内涵和历史价值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