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何要搬离蘅芜苑?真相是什么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一处建筑物,为薛宝钗的居所。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第74回,大观园山石上惊现绣春囊,王夫人立刻怀疑大观园内隐藏着“狐狸精”,一方面为何应付邢夫人的监督(绣春囊是邢夫人送过去的),一方面为何保证儿子贾宝玉不被这些“狐狸精”带坏,王夫人最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行动。
抄检过程不消赘述,最后的结果是揪出了司棋、入画以及部分藏赃婆子,事情也算是圆满结局,尤其是司棋,从她的箱子中搜出了她和表哥潘又安之间的情书,信中并提到了“香囊”字样,绣春囊案件的罪魁祸首应是司棋无疑了。
但笔者要分析的是另一个人物,那就是住在蘅芜苑的薛宝钗,因为抄检结束后的次日,薛宝钗就匆匆搬离了大观园,这不由得让很多论者想入非非。
有论者曰:抄检当夜,唯独薛宝钗的蘅芜苑没有被抄,故而如果大观园抄检行动最终并未抄检出结果,那么蘅芜苑就成了大观园中唯一的藏赃之地,看似不抄检薛宝钗,是出于亲戚情谊,实则是将宝钗架到炉子上烤。
加上提出不抄检蘅芜苑之人正好是王熙凤,便得出:王熙凤故意用这种隐晦的方式在撵薛宝钗走,薛宝钗会意,为了不背“绣春囊”的黑锅,故次日匆匆搬离了大观园。
可叹的是,居然有很多相信了这种自我臆想的阴谋论。只要稍微用用脑,就会发现其中明显的漏洞:如果薛宝钗是担心绣春囊的黑锅落到自己头上,那么她就更不应该匆匆搬走了,否则就会被别人说有做贼心虚之嫌,要不你为啥着急走?薛宝钗的智商会这么低?
笔者私认为,抄检一事,从头到尾就不存在“谁要撵谁”,而且贾府上下所有人都从未将“绣春囊”三字跟宝钗相联系,这也是宝钗敢在风口浪尖的第二日就搬走的核心原因——无人怀疑宝钗,她无需避嫌。
问题的重点在于:薛宝钗为何要搬离大观园?我们回到第74回,薛宝钗搬离大观园时,她并没有直接说自己要走,而是找了一个理由:母亲生病,自己需要出去照顾几天,等母亲病好了,自己再回蘅芜苑!
一语未了,只见人说:“宝姑娘来了!”忙说快请时,宝钗已走进来。尤氏忙擦脸,起身让座,因问:“怎么一个人忽然走来?别的姊妹都怎么不见?”宝钗道:“正是!我也没有见她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好,再家里的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病着,没下炕呢。别人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再进来的。所以,告诉大嫂子一声儿。”——第75回
薛宝钗以母亲生病为由,对大嫂子李纨提出请求,说要暂时离开几天,等到母亲病情好些了,自己再回来。这个理由任谁也难以拒绝,但李纨和尤氏都看出来这只是个借口——薛宝钗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才有其后尤氏、李纨两人意味深长的相视一笑。
紧接着到了第78回,贾宝玉在大观园中闲逛,逛到蘅芜苑的时候,发现早已人走屋空,一些婆子们在打扫卫生,并告知贾宝玉这里以后不再住人的消息:
老婆子道:“宝姑娘出去了。这里交给我们看着呢。还没有搬清楚,我们帮着送了些东西去,这也就完了。你老人家请出去罢,让我们扫扫灰尘。也好,从此你老人家省了跑这一处的腿子了。”宝玉听了,怔了半天。——第78回
如果说读书人当局者迷,相信了宝钗昔日搬走之日的“善意谎言”,那么此处的描绘,可谓实锤了宝钗之“善意谎言”的实质。
这也从侧面告知我们,薛宝钗搬离大观园,绝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否则她没必要这般绝情地彻底搬离,正如她所说:过几天还回来的!真相恐怕是:宝钗早有搬离之意,抄检大观园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薛宝钗搬离蘅芜苑,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那么这个“危墙”到底是什么,就值得细细探讨,诚然,“绣春囊事件”、“抄检大观园”都位列其中,但必然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
笔者私认为,薛宝钗搬离大观园,应和她之前的一段经历有关,那就是王熙凤病重,王夫人命李纨、薛宝钗、贾探春三人管理大观园。
其实以薛宝钗“低调严谨”的心态,“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行事作风,她应该并不想掺和这件事,但无奈长辈王夫人亲口嘱托,不好拒绝,故而硬着头皮协理。
而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让薛宝钗见识到了荣国府内部盘根错节的各种问题,从赵姨娘辱亲女、司棋打砸厨房、王夫人房中之玫瑰露、茯苓霜盗窃案,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已经完全超过了薛宝钗的认知范畴,而且实际上的矛盾比书中明确写出来的要大得多,因此宝钗曾向宝玉诉说过这么一番话:
宝钗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及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还大的呢!若今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是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第62回
宝钗口中那些了不得的大事,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是非常棘手的。恐怕这也是为何,薛宝钗每每出门,总要命人将自家角门锁上,这样即便园子内出现任何问题,都追究不到自己这里——看看,其后的绣春囊事件,正应了宝钗的预防!
所以宝钗在大观园内,其实有点如履薄冰的意思,虽然她奉命管理大观园,但她一方面掣肘于客人身份,另一方面,大观园内部有很多有体面的人,即便他们犯了错,宝钗也不敢狠管,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绝非是笔者主观臆想,且看第73回“贾母查赌”,查出了迎春乳母、林之孝的两姨亲家、厨房柳家媳妇之妹,这三个聚赌的大头儿,贾母狠狠处理了这几个害群之马,可有意思的是,告知贾母大观园内有“聚赌现象”的,正是探春: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了几日,园内的人竟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凑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贾母听了,忙问:“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且连日的心不静,所以没回。”——第73回
那么问题来了,探春既然早知道大观园中有聚赌的情况,她自己为什么不管?又为何没有回明贾母和王夫人?
因为这些人,都不是探春能处理得了的,这些刁奴都是荣国府的老人,根基深厚,又有体面,探春一个 *** 而已,她敢直接“釜底抽薪”吗?自然不敢,只能“扬汤止沸”,凑活着管理,只要没有出现大问题就行,这也是解释了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为何那么绝望,甚至于落泪,感慨家族的没落。
探春作为贾家自家人,尚且管不得,薛宝钗一个外人,本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她如何敢打肿脸充胖子,管理贾家的事务?
因此,宝钗在大观园内其实过得很辛苦,内心也很纠结,她早就有了搬离这个是非之地的想法,只不过一直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慢慢耗着,最终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事件,让她彻底下定决心,离开大观园这处是非之地,老老实实回到母亲身边,做一个贾家的客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