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赵姨娘大闹议事厅后,贾探春是何态度?
“探春管家”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红楼梦》第45回,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贾探春管家出师不利,一开始给她出难题的,就是生母赵姨娘的兄弟死后抚恤金问题。先是刁奴吴新登家的恶意刁难,再是赵姨娘上门无礼哭闹。贾探春一时间两面受敌,好不艰难。
上文我们也分析了赵姨娘闹的原因。
一来,吴新登家的肯定气不过探春让她丢脸,必然挑拨离间。
二来,赵姨娘也昏聩,容易无脑冲动。
三来,如果王夫人、王熙凤做主多给点钱也是有的。赵姨娘为贾家生儿育女,与周姨娘和贾母房中老姨奶奶还不一样。
赵姨娘所图就是个脸面,她想着自己女儿当家,正是长脸的时候。兄弟死了一定能多给点钱。没准她的“牛”已经吹了出去。
谁想探春秉公执法,反而被“打了脸”。赵姨娘情感上接受不了有情绪也是必然。只是她不体谅女儿的难处,还是让探春寒了心。
贾探春初始管家,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她,必须行得正走得正以身作则。王夫人、王熙凤都能多给,唯独她不能,也没有权利乱花家里的钱。
如果这件事上她循了情,后边将再没有威信,不会有人认可她,也无法再有效管家。
(第五十五回)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便坐了,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说办的好,领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说办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一文不赏,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
贾探春用规矩办事,必然冲突人情世故。可贾府内部全都是人情,王熙凤也好,王夫人也罢,早都不按规矩办事,全是人情和自身利益。
贾探春初接手管家,不是不可以用人情治理。但对贾家有害无益。
从探春索要账本的行为,就知道她要拨乱反正。探春对荣国府内部弊端早已看透。她的志向不但王夫人想不到,就是王熙凤也没做到!不是要管家,而是要“改革”和“变法”!
贾家就像一艘腐朽的巨轮,随时都有倾覆沉没的危险。一味地修补于事无补,不如破而后立行变法重建。贾探春的“野心”超越了王熙凤,却也初生牛犊不怕虎。
言归正传,贾探春和赵姨娘讲理,本就讲不通。对牛弹琴,错付感情。
赵姨娘所求就是多给几两银子就是好,讨的是人情。
贾探春遵循规矩办事,双方无法共情。
(第五十五回)探春说:“……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赵姨娘指责贾探春不帮衬着她,探春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控诉赵姨娘屡屡给自己带来的难处。
知女莫若母,赵姨娘这等人讲道理没用。之前提什么“规矩”“账本”也不是说给她听,而是讲给那些在外头的奴才听。
贾探春控诉赵姨娘三件事。
一,赵姨娘趁王夫人不在家,借机生事不应该,提醒她王夫人回来要算账。
二,王夫人疼贾探春,赵姨娘却屡屡生事搅和,让王夫人不满意,探春立场艰难。
三,王夫人不计前嫌,赏识信任让探春出来管家,是再给她机会。赵姨娘不说帮助女儿砥砺前行,反而带头过来糟践让人看笑话,是何居心?
探春控诉得有理有据,句句都是实情。相当于质问赵姨娘:到底是赵国基让你有面子,还是女儿出息让你有面子?
贾探春深知不将赵姨娘“说服”,这件事就没完没了,日后保不齐还有什么幺蛾子。干脆借这次“撕破脸”不破不立。
从探春处理赵姨娘的角度就能窥破她的志向:“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脂砚斋曾说如果探春不远嫁,就算贾母死后贾家抄家,她也有能力将族人归拢在一起,贾宝玉、贾环、贾兰、巧姐等不至于树倒猢狲散。
而贾探春立志走出去闯一番事业,更是贾家男子没有一人具备的开创精神。
贾宝玉说“任他怎么艰难也断不了我们的”。
贾环借“枕头与兽头”认为自己比贾宝玉更适合做接班人。
其他人要么尸位素餐,要么年纪弱小不知志向。贾探春不是男子是贾家巨大损失,否则抄家又有何惧。
而贾政、贾赦、贾珍等当家人要有探春见识,也不至于弄得抄家结局。
当然,贾探春的改革精神在腐朽的贾家,注定像王安石变法那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的天地不太贾家,具体情况后文再说。
赵姨娘被说得无话可说,只好耍无赖说既然太太疼你,就要拉扯下“我们”,话里话外“女儿”难道是外人?
贾探春见她纠缠不清,只好质问她“哪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就是说赵国基真要像焦大那样对主子出生入死倒也说得过去,他又做了什么功绩?就算想拉扯他,理由何在!
李纨在旁看她们母女争吵,没办法只能劝和,她说探春其实心里想拉扯,只是这种事嘴里不能说。
探春一听李纨这话不对,真传出去她之前的努力做戏都白费了。急忙说:“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
贾探春站在主子的立场,坚决与赵国基划清界限。赏赐二十两银子不徇情枉法,是她坚持的底线。
赵姨娘一听就急了,说什么外人,那是你“舅舅”。就是多给二三十两银子也是应该的,王夫人回来也不会埋怨探春。
贾探春是句句依法依规,赵姨娘是句句人情世故。双方根本就没得谈。
而贾探春聪明在她故意将话题往奴才身上引,等的就是赵姨娘这句“舅舅”。
(第五十五回)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李纨急的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
贾探春不认赵国基舅舅这段被很多人诟病,都认为赵姨娘说得不错,探春太势利眼攀高枝不认血缘亲情。
其实现代人看道理确实如此,就算探春不给钱,也不至于对亲舅舅视作奴才,反而将没有血缘的王子腾认作舅舅。你管人家叫舅舅,人家认不认你呢?
但是,现代人的角度和观点是并不了解古人的伦理观念而论。
以贾家为例,赵姨娘是奴才出身,她给贾政做妾,更高只能做到侍妾地位,也就是姨娘。但古人的妾可是分为不下十种:媵,侧室,副室,偏室,偏房,陪房,侍妾,婢妾,通房,外室,外妇。
侍妾以下都是贱妾,偏房以上才是良妾。贱妾都是奴才、买卖丫头或者出身勾栏下九流等,称姨娘还是半奴之身。
偏房以上则要是家世清白,出身好人家的女儿,也要行婚配礼仪,进门称“奶奶”,与嫡妻姐妹相称。这且不论。
但无论良妾还是贱妾的儿女都是庶出,要尊嫡母为母。当然庶子与嫡子享有相同继承权,庶女也与嫡女相同待遇。贾家就是遵从如此制度的。
贾探春作为王夫人的“女儿”,不可以当众叫赵姨娘为“母”,只能称姨娘。她的母亲只有王夫人,舅舅就是王子腾。
礼法规定,必须执行。贾探春不能自己不尊重。她要管赵姨娘叫娘,管赵国基叫舅舅,则乱了礼法规矩,寒了王夫人的心,会被人指责无礼、再瞧不起她。
可以说贾探春周围都是王夫人的“眼睛”,都在看着贾探春的言行举止。作为庶女,她别无选择。
当然,在背后无人处,贾探春还是要叫赵姨娘为“娘”的。这与贾环在贾政跟前唤赵姨娘为“母亲”相同。
综上,并非贾探春冷血势利,当时的伦理、道德、规矩都规定她必须遵守。别说是探春,就是贾迎春也得如此。
再有赵姨娘闹得场合不对。大庭广众之下,逼着贾探春只能这样说,没有第二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