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介绍

历史文化2年前 (2022-10-06)280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

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剌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之一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

贡士:古代向朝延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介绍

举人: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人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采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 *** ,举秀才数十人,反以知府为官,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的学员。习惯上也称为相公。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之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为称进士科及第的之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之一名为状元。

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P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控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负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解元: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人试,故相沿称乡试之一名为解元。宋以前称解头。

会元: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之一名为会元。

贡生:明、清府、州、县学的科举称谓知识

科举知识简介

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规定不尽相同。举明、清两代为例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序生,俗称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更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人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之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之一名称会元,殿试则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土及第,之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之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以上的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

状元的产生,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 平人之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

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之一名称会元。

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 *** 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之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古代的博士、硕士、学士并非学位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秦始皇时,博士只作 *** 顾问。汉代以后,博士开始在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学博士、卜博士等。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硕士:在我国古代通常指那些德高望重、博学多识之人,但在古代史籍中不多见,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职称。古代常用与硕士含义相似的硕老、项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那些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指有学问的人以及久入学者的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才正式成为以久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到了唐代,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参与朝政。其中的翰林学士为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的顾问和秘书官,因而常被称作内相。到了宋朝,一经授翰林学士,即有当宰相之望。清朝的大学士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为文职官吏之首。生员,凡已考选升人国子监肆业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0/466452.html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介绍” 的相关文章

古代修建宫殿人力和物力耗资巨大 皇帝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古代修建宫殿人力和物力耗资巨大 皇帝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帝皇为什么喜欢不惜人力、物力耗资巨大的造宫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几千年来,古代皇帝经常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耗资巨大的建造宫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总结起来,大概是以下几种情况:百废待兴,需有地方办公一国新立之时,百废待兴,需要地方办公。朝代...

权德舆:唐朝宰相、文学家,知制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

权德舆:唐朝宰相、文学家,知制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唐朝宰相、文学家,前秦司徒权翼之后,起居舍人权皋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权德舆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驰名,曾受地方节度使杜佑、裴胄的征辟。唐德宗听闻其才学,特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

袁宏: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在文史方面有哪些成就?

袁宏: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在文史方面有哪些成就?

袁宏(约328年~约376年),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文学家、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的时候他是做谢尚的参军,后来担任了桓温的记室,并出任东阳太守。因为不满当时已出的几种《后汉书》,继荀悦编著《汉纪》后,他编著了《后汉纪》...

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作为

历史上真实的姚广孝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作为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历史上,姚广孝其实是一个非常变态的存在,有黑衣宰相之称,也是靖难之役的策划者。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

在古代皇帝当中 开国皇帝为何寿命都比较长

在古代皇帝当中 开国皇帝为何寿命都比较长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代开国皇帝为何都长寿?他们不碰一样“东西”,其他皇帝做不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答案是将近600个。在如此多的皇帝中,能活过70岁的仅有10个,能活到80岁的有5个,而90岁以上的,一个都没有。有趣的是,在这些高寿的皇...

在古代开国皇帝当中 太祖和高祖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开国皇帝当中 太祖和高祖有什么区别

还不了解:太祖和高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祖和高祖有何差别?为何朱元璋叫明太祖,而李渊只配叫唐高祖。我国最早的皇帝起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五帝分别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但他们都不是真正的皇帝,只存在于传说当中。从夏朝开始,...

姚崇作为唐朝名相,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姚崇作为唐朝名相,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时期政治家、名相,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个怎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个怎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

很多朋友都好奇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个怎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勇猛,鲁肃为了要回荆州请关羽过江赴宴,关羽明知其中有诈,还是义无反顾去赴宴,并且只带了周仓和几个船夫,吃完饭喝完酒,关羽故作酒醉。一手提刀,一手抓住鲁肃的手,并按使眼色叫周仓...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