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李嗣源是如何支援幽州的?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0-09)210

说到李嗣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说到兵法,大家的之一反应肯定是《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这两本书了,因为这两本书在我们古代时期,是非常难得了的两本兵学盛典。在这两本书中的计谋,只要你运用得到的话,就没有打不赢的仗,不管你是人少,还是说处于一个劣势的状态,只要会在战场中,根据当下的局势进行分析,且指挥得当。那么这场比赛的胜利肯定是属于你的。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李嗣源是如何支援幽州的?

但是这两本兵书是不同的,《孙子兵法》当中主要讲诉的就是,在一场战争中怎么去计算,自己获胜的一个概率,只有你计算出来了,你才会知道这场战争你会不会取胜,如果算出来自己的胜率小,那就要通过判断敌人的一个阵势,和利用好自己所处位置的地形,去把这种胜利慢慢的扩大,达到一个胜券在握的状态。这样子就不怕被打败了。那《三十六计》当中讲诉的就是,教你如何去很好的运用这其中的计谋,达到一个胜利,且很多的计谋都是要去利诱敌方,抓住敌方被你利诱的心理,去击败敌人的。不好的一点就在于,万一没有使用得到的话,计谋被识破了,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少的损失。

可以这么说把,为了保险安全起见使用《孙子兵法》是更好的,且这其中还教会了你去怎么跟自己手底下的士兵相处。我们都知道打仗靠的就是自己手底下的士兵,和一个好的将领。只有士兵服从将领的命令了,说一不二的时候了,那么在战争中将领就能够很好的指挥士兵,怎么去攻打敌方和怎么去变换阵势去让敌人无法琢磨。在《孙子兵法》地形篇当中就有这么一句话:“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李嗣源是如何支援幽州的?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了解自己的军队能打仗,但不了解对面的军队能打仗。而只了解敌方军队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军队不可以打,且知道自己的军队可以打,敌方的军队也可以打。但是不了解地形不利于作战的,这三种情况下,取胜的机会只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但是会变幻无穷,所以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在这里孙子就很好的讲诉了一点,那就是在军队中身为将领,一定要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仗,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这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且自己带领的也是一只合格的军队。

在五代时期,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率三十万大军包围了晋国的北方军事重镇幽州,晋王李存勖派大将李嗣源统率7万人马增援幽州,解幽州之围。李嗣源就说,敌人多是骑兵,人数众多,又早已达到了作战之地。而我军大多是步兵,人数由少,还有粮草随军而行。如果在平原上与敌人相遇,敌军只需把我军粮草截走,我军就会不战自溃,更不用说用骑兵来冲击我们了。针对这种情况,李嗣源就从易州出发,绕到去拯救幽州。李嗣源的军队一路绕道前行,在离幽州还有六十里的地方,被一支契军的骑兵发现了,这时的契军才发现来了援兵。契并连忙逃走。李嗣源带三千人前往追赶,不一样的是契丹骑兵行走在山上,晋军行走在山涧中。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李嗣源是如何支援幽州的?

在到达山口的时候,契兵被挡住了去路,李嗣源知道成败在此一举,随后便用契丹语喊道:“你们无故侵犯我国,晋王命我率百万之众,直捣两楼(契丹首府),将你们全部消灭!”。说完便冲上前去,斩杀这些骑兵。顺势把大部队带离山口。出来后就是一马平川了,很容易遭到契丹骑兵的攻击。李嗣源就让步兵看下树枝作为鹿砦,当遭到契丹骑兵攻击的时候,就用树枝做成寨子,而晋军就趁机放箭。当快要逼近幽州的时候,契丹看见晋军行进的方向,烟尘滚滚,一时不知虚实,以为晋军援兵众多,未战先怯。等到决战来临,李嗣源率骑兵在前、步兵随后,有组织地掩杀过来。契丹兵斗志皆无,丢弃了大量的车帐、牲畜,狼狈逃去。至此,幽州得以保全。

在这场战役当中,李嗣源先是以迂为直,绕道的接近敌人,使得敌人措不及防,而后又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有效的屏蔽了骑兵的进攻,如此以来,李嗣源就很好地运用了孙子兵法当中许多重要的军事思想。且这样的将领一定会打胜仗的,因为懂得去分析和利用地形,来极大的增加自己的一个力量,削弱敌军的力量,而且就算我没你人多,但我慢慢的消耗你的人,这样子我打败你只是时间问题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10/466989.html

“通过孙子兵法分析,李嗣源是如何支援幽州的?”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