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梁山寨主王伦没有除掉晁盖的为难之处在哪?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0-12)16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梁山寨主王伦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水泊梁山先后有过三任寨主,他们就是梁山开创者白衣秀士王伦、鸠占鹊巢的托塔天王晁盖、巧取豪夺的及时雨宋江。

晁盖夺取了王伦的梁山,林冲要了王伦性命;宋江坐上了头把交椅,晁盖不知被谁杀了。梁山易主就像一个循环,头把交椅也成了传说中的“索命椅座”,谁坐上去都活不长——这三任寨主加起来也没折腾过五年,要是按正史记载,也就是一年左右时间,宋江就被灭掉了。

梁山寨主王伦没有除掉晁盖的为难之处在哪?

且不去管晁盖宋江上位是否合情合理,咱们今天要聊的是梁山首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的胸襟、性格和他的为难之处:不把晁盖赶下山,也不准备摔杯为号黑吃黑,莫非只因为王伦并非梁山之主?

笔者看了残水浒才明白:王伦这个人,既不懂什么叫江湖,也没有最终决定权,他死得憋屈!

细看水浒原著,我们就会发现王伦犯了致命错误,这才导致了他死于非命——如果他将晁盖拒之门外,公孙胜也不可能做法把生辰纲盗伙送上梁山,如果一见苗头不对,马上召集人马把晁盖等人赶下山,面对七八百舞刀弄枪的喽啰,吴用也不敢指使刘唐阮氏三雄动手,豹子头林冲也未必有胆量窝里反。

作为首任梁山之主,白衣秀士王伦就是死在了一个“软”字上,如果他足够狠辣,完全可以摆设酒宴,在大家醉眼朦胧的时候摔杯为号将这伙人拿下,那十万贯生辰纲也可以充作梁山粮饷。

作为一个山大王,王伦是不称职的:他居然把贼窝变成了客栈,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好吃好喝好招待之后,还捧出一大盘金银给“过路客”当盘缠。

如果王伦认为酒宴中捕杀晁盖风险太大,也完全可以让那七八百喽啰在夜里把晁盖住的客房团团围住,连放箭带放火,那可比金池长老火烧观音禅院容易多了。

梁山寨主王伦没有除掉晁盖的为难之处在哪?

但是王伦并没有把晁盖等人拒之门外,更没有在宴会厅的夹璧墙里埋伏刀斧手,这是因为他自认为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盖好了一座大房子,忽然来了一伙人要住进来,而且是住下就不想走。主人万般无奈之下准备花钱免灾,但没想到这伙客人不但要房子,而且还想要主人的性命——晁盖等人就是这帮恶客。

王伦和杜迁宋万占据梁山有一段时间了,在他们的威胁下,连阮氏三雄那样的好汉都不敢深入水泊捕大鱼,但是王伦和杜迁宋万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江湖,所以笔者一直怀疑王伦并不是梁山之主,在他背后,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遥控梁山。

如果王伦是梁山之主的话,他早就接受朝廷招安了——宋朝很多文人都是那个德行,只要给官做,即使叛宋投辽也不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王伦是梁山之主,林冲上山,他也应该欢天喜地才行——他想留杨志而不想留林冲,分明是怕林冲抢他的饭碗。

读者诸君都知道王伦是柴进资助下占据梁山的,但这只是公开的说法。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王伦武功低微,杜迁宋万几乎等于战五渣,要没有柴进提供人马刀枪,还不得被阮氏三雄拖下水去淹死?

这样一想,我们就明白了:柴进才是真正的梁山之主,他以梁山为根据地招兵买马,为的就是要从赵佶手里夺回被赵匡胤窃取的江山社稷。这一点在程善之先生所著《残水浒》中有过解释:“柴家代代相传,结识江湖好汉,到的这位(指柴进),才算有些成熟了。一时五湖四海的英雄,凡受到他的照应,都心悦诚服的,奉上一纸,齐心合力,恢复江山,再兴帝位的盟书。”

为了避免宋江暗杀,柴进后来把那盟书撕掉烧了:“柴进把绫幅一展,乃是一幅盟书。后面是江湖豪杰按订盟的前后,顺着年月日下去,具名签押。更先列名是梁山泊首领王伦,晁盖、吴用、林冲、宋江以下,共有三十多人……”

梁山寨主王伦没有除掉晁盖的为难之处在哪?

王伦按照柴进的吩咐,只是招兵买马聚草屯粮,却不主动下山打劫,摆明了是不想过早暴露,所以王伦一开始对晁盖等人是比较欢迎的,但是一听说他们已经跟官军血战了一场,脸色马上就变了,这一点连智多星吴用也看出来了:“王伦与兄长说话,倒有交情。次后因兄长说出杀了许多官兵捕盗巡检,放了何涛,阮氏三雄如此豪杰,他便有些颜色变了,虽是口中应答,动静规模,心里好生不然。”

梁山实力还不够雄厚,本不应该与官军正面作战,所以王伦不敢惹火烧身,但是林冲不明真相,火并王伦,也破坏了柴进精心安排的兴周大计。

林冲帮助晁盖鸠占鹊巢,但他自己并没得到什么好处:晁盖上梁山之前,林冲坐第四把交椅,晁盖夺取梁山,林冲还是坐第四把交椅,而且话语权只会变得更小——智多星吴用和入云龙公孙胜可比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厉害多了。

白衣秀士王伦死了,死得也冤也不冤。

说王伦死得冤,那是因为他纯属“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他跟晁盖等人远日无怨近日无仇,而且杀牛宰羊极尽地主之谊,收留晁盖是人情,不收留晁盖也是本分。可是晁盖占了梁山杀了王伦,后世反倒把王伦当成了笑柄。

梁山寨主王伦没有除掉晁盖的为难之处在哪?

说王伦死得不冤,那是因为王伦身在江湖,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江湖,更不知道江湖险恶。

江湖生涯就是刀头舐血,讲的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丛林法则,刀枪就是道理,武功就是正义,规则都是强者制定的。

晁盖死了,梁山忠义堂后面还有他一块牌位;王伦死了,大家说起来只当作一个笑柄。

细看王伦所犯的一系列错误,我们就会发现他确实不适合当梁山之主,就连托塔天王晁盖也不是称职的山大王,倒是那位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的及时雨宋江,是一个合格的强盗头儿——嘴甜心黑脸厚手狠,没有岳不群那两下子,怎能震慑住那帮忘恩负义的亡命之徒?

本文没有替王伦抱不平的意思,笔者想说的就是江湖的险恶,像王伦那样的白衣秀士,是必然要被淘汰掉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10/467419.html

“梁山寨主王伦没有除掉晁盖的为难之处在哪?” 的相关文章

韩滉:唐朝中期宰相、画家,传世名作《五牛图》的作者

韩滉:唐朝中期宰相、画家,传世名作《五牛图》的作者

韩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玄宗天宝年间,韩滉以门荫入仕,历同官主簿。至德元载(756年)避地山南,历山南节度判官等。乾元二年(759年...

李立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六位

李立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六位

李立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催命判官,江州人氏,在揭阳岭开黑店为生,与李俊同为当地一霸。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一百零八将之一,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九十六位,上应地奴星,担任北山酒店掌店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清溪县,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立的详细介绍...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明朝东林八君子顾允成简介:著有《小辨斋偶存》八卷

明朝东林八君子顾允成简介:著有《小辨斋偶存》八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用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郦道元幼时随父亲郦范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郦范去世,郦道元以父荫入仕,继承了...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注释宿:住,过夜。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

《登楼》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一作:梁父)《登楼》译文及注释直译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

《长相思·其二》

《长相思·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欲素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断肠一作:肠断)译文及注释韵译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