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贾宝玉跟了癞头和尚皈依了佛门,这种结局有什么用意?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0-24)23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贾宝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尚渡女人,道士渡男人,偏偏贾宝玉跟了癞头和尚皈依了佛门,曹雪芹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曹雪芹创作的伟大文学著作《红楼梦》,结局是悲凉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用将一切归零的态度对待他认为的末世。

这部小说开篇写了两位宗教人物,一位癞头和尚茫茫大士,一位跛足道士渺渺真人,两人下界干了两件事,一是协助补天顽石作为神瑛侍者的附属品,了却一场人间历练。还有顺便寻找几位有慧根的人度脱他们远离红尘。

两人有明确的分工,茫茫大士主要来度脱女性,却没有一个成功,劝英莲、黛玉出家,人家的父母死活不同意,对于薛宝钗的态度很奇怪,他不劝她出家,倒是给了她一副海上方和一包药引子,教她做冷香丸,害得薛大姑娘心冷无情,一生毫无幸福可言,宝钗的悲苦这老和尚多少要负一点责任的。所以,我一直觉得癞头和尚也许前世是和宝钗有仇吧,呵呵。

癞头和尚的工作很不成功,其实金陵十二钗的确有两人是出家了的,一个被动的是妙玉,一个主动的是惜春,不过都和他没有关系。

贾宝玉跟了癞头和尚皈依了佛门,这种结局有什么用意?

渺渺真人的工作却很有成效,他一瞅一个准,比如度脱甄士隐,人家道士自说自唱,就将甄士隐的慧根激发出来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个弟子。还有柳湘莲,连一句话也不说,那柳二爷是主动找上来的。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就工作能力和结果看,和尚比道士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这样的结论不可下得太早,因为癞头和尚不鸣则已,最后一鸣惊人,人家最后将之一男主角收纳麾下,成功带走了贾宝玉。

这就很奇怪了,和尚的分工不是专渡女孩子吗?他怎么改了?偏偏打起宝玉的主意?

也许是曹雪芹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贾宝玉个人的皈依佛门的潜意识

《红楼梦》本质上对各种思想都持怀疑态度。曹雪芹一边深陷儒家桎梏,一边反对儒家。她否定薛宝钗的选择就证明了这一点。贾宝玉喜欢《庄子》,他不提《老子》至少说明他不大认可,对于小说里各种道士极为反感。但是如果真的将《庄子》视为精神支柱,他最后的出家行为证明,《庄子》至少给不了他现实疑问的解答。

梳理曹雪芹的思想脉络,会发现,对于当时社会的主流或者说传统思想,他基本上都反对或者不认可。《红楼梦》本质上是一部苦苦思索精神和现实出路的小说。曹雪芹不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设依赖经济基础而又必须以生产力达到变革的水平才能实现。所以,他不可能找到出路,反而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最后只好出家当和尚。贾宝玉的出家,本质上并不是为博大精深的佛学所吸引,而是对现实的逃避,没有选择如柳湘莲那样当道士而做和尚,是因为他讨厌道学,对佛学还能接受而已。

贾宝玉跟了癞头和尚皈依了佛门,这种结局有什么用意?

佛门对于贾宝玉或者说曹雪芹来说,起到的是一个避难所的作用,小说里有好几次,宝玉都流露出去做和尚的念头,尤其是和黛玉闹矛盾或者对于家族选择他无法接受时,脑子里的潜意识就是出家当和尚去,根本不过是他胳膊拧不过大腿的现实。

二是照应了贾宝玉向往清净女儿世界的愿望

曹雪芹显然是喜欢女性大于男性的,虽说他在小说里说不喜欢被男人污染了的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但是,很明显,他喜欢凤姐、平儿,喜欢秦可卿,喜欢尤氏……对于贾母和刘姥姥两个老太太,他不仅喜欢,还带着虔诚和敬仰。《红楼梦》诸多的男性,没有人能让曹雪芹产生过这样的深度认同。

贾宝玉恨不能重新投胎成为一个女孩子,相信现实里的曹雪芹应该也有自己的女儿梦。他是从人性的根本角度出发,认为女性比男性天然的美好。

茫茫大士下世度脱的女性都没有成功,在贾宝玉这里成功了,冥冥中,算是将贾宝玉和女儿们同列了。他如此讨厌男性,怎么可能去追随渺渺真人和一众浑浊男人们为伍呢?

三是曹雪芹个人的意识倾向,他不喜欢道士

相比佛门,曹雪芹更不接受道士。

贾宝玉跟了癞头和尚皈依了佛门,这种结局有什么用意?

《红楼梦》里一共出现过四位道士,那个天齐庙的王一贴,坊间都夸他的膏药好,一贴就见效,口碑这么好,但他对宝玉说了实话,他卖的膏药其实都是假药。皇家道观清虚观的张道士,出身荣国府门下,曾是荣国公的替身,在曹雪芹的眼里,他也就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投机分子。再就是贾敬,贾敬应该是受了什么打击才万念俱灰,寄身宗教的,这个人物的原型应该是曹雪芹的亲人,但对他的这个行为,小说给了一个定位,就是“和道观里的道士们胡羼。”否定得很彻底。再就是本不属于凡间的渺渺真人了。

贾府倒了,俗世已没有了庇护之所,贾宝玉其实并没有什么选择,贾宝玉的出家为僧,常常被解释成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也常常被美化成对统治者的控诉。这都是贾宝玉的主角光环在起作用,或者说是被曹雪芹高超的文学艺术所征服,人们善良的好意。

没有那么神秘,曹雪芹终究是一个落魄不得志的世家子弟读书人,他找不到出路,更不知道时代的车轮将要驶向何方,既看不清前路,又必须给个结果,想来想去,也只有佛门最清净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0/469582.html

“贾宝玉跟了癞头和尚皈依了佛门,这种结局有什么用意?” 的相关文章

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遂作《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遂作《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宋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二位

宋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二位

宋万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云里金刚,原是梁山三寨主。他是梁山的开山元老,但因本领平常,在晁盖、宋江掌政时期,地位不断下降。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八十二位,上应地魔星,职司为步军将校。征方腊时战死于润州,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人物出身宋万早...

历史上萧统是什么身份?他为何编纂《昭明文选》?

历史上萧统是什么身份?他为何编纂《昭明文选》?

南朝梁),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萧统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的长子,因其去世后谥号“昭明”,故称“昭明太子”。萧统聪颖好学,史书记载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虽然贵为太子,却为人谦和。萧统虽然英年早逝,但其所著的《昭明文选》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

于仲文简介:隋朝名将,撰有《汉书刊繁》30卷与《略览》30卷

于仲文简介:隋朝名将,撰有《汉书刊繁》30卷与《略览》30卷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

《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