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风流二字到底是什么含义?为何会用来形容林黛玉?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0-30)230

林黛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脂砚斋评香菱,有一段很著名的话: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

分别抓了大观园中几个出挑女子的典型特征和香菱相比,有意思的是,比到黛玉湘云,没有用“才情”“灵秀”这些传统的褒义词,而是用了一个在现代很桃色的“风流”,且全书中涉及黛玉,多处有“风流”两字出现,比如林黛玉初进贾府,众人眼里她是: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薛蟠在大观园见到林黛玉时是:

“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风流二字到底是什么含义?为何会用来形容林黛玉?

甚至写秦可卿的丰采,也是:

“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那在古人的语境里,“风流”二字到底是什么含义?曹公为什么又频频用这两个字描画林妹妹?

(二)“风流”的词义变迁:从朴实到高雅再到低俗

“风流”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说关陇之人生活地接近羌胡等少数民族,民俗修习战备,崇尚武力,这种社会风气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风流”在这里就是“遗风”“风俗”的意思。

到魏晋南北朝,“风流”的用处渐渐宽泛起来,士大夫们欣赏的生活方式可标为“风流”,比如袁恪之赞韩康伯:“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

品格使人倾慕是“风流”:“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形象好,风度翩翩也是“风流”:

“观其运用吐纳,风流转佳。”——《世说新语》里这句,还是赞一个和尚的。

总之“风流”这个词,到魏晋一下子变得很有气质,既恍惚又飘渺,名士们对礼教的厌弃,对自由的向往,对世俗的轻蔑以及对个性的标榜都可以“风流”一概之,琴弹得好字写得好白眼翻得好,甚至帽子侧着戴也都是“风流”,“风流”在魏晋就是潇洒、飘逸、不羁、杰出,朋友中要没一两个被定性为“风流”的人物,都不好在社交场合露脸。

一直到唐朝,“风流”都还是个褒义词,虽然李太白是将“迷花不事君”视为风流,张说是把获得御赐的荣宠视为风流,但都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认可。

“风流”滑落成贬义,是从唐末开始的。

风流二字到底是什么含义?为何会用来形容林黛玉?

更先是民间小调将花哨轻浮的少年和“风流”挂钩:“悔家风流壻,风流无准凭。”

而宋朝陈师道的《踏莎行》,直接就用“风流”代指了男女私情事:“到谁准拟风流病。”

“风流”这个词,从“风俗教化”——“风操品格”——“风度翩翩”一步步衍义,终于成为了桃色事件的主角标配。到了现代,百姓再说这个词,就是满满的道德指控了。

但自宋至清的几百年里,“风流”虽然被话本,戏曲,小说等民间流行刊物热情的往形而下方面扯,士大夫们还是坚持“风流”的古意,明代李贽称赞的“古今风流”,也还是谢安太白东坡这些时代才俊。

所以成书于清初的《红楼梦》,冠林妹妹以“风流”,她还不会多心愤怒掉眼泪。

(三)林黛玉的“风流”是对她极高的赞誉

了解了“风流”的词义变迁,我们再来看涉及黛玉的笔墨中所用到的“风流”的具体含义。

“风流态度”“风流婉转”“风流袅娜”三处一义,都是说黛玉仪态柔婉,风韵美好,和花蕊夫人的“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是一个词义。

李纨评诗稿,说黛玉的白海棠诗“风流别致”,那是超逸佳妙飘然不群的意思。

林黛玉自己诗作里“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风流”更是一种高度自许。

风流二字到底是什么含义?为何会用来形容林黛玉?

属于黛玉的风流就是风姿楚楚我见犹怜,就是雅人深致不同流俗,就是琨玉秋霜孤标傲世,就是魏晋风度赤子之心。

只有“风流”一个词,才能涵盖黛玉的风雅风致风骨,才能包容黛玉的秀气才气灵气。

历来钗黛谁更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脂砚斋说了,黛玉“风流”,宝钗“端雅”。历史上有一个高度相似的例子: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王夫人就是谢道韫,“堪怜咏絮才”中咏絮才的正主。济尼的评价听起来半斤八两,两不得罪,但在魏晋的价值体系里,“林下风气”才是时代推崇的名士标格。孰高孰下,他们心知肚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10/470558.html

“风流二字到底是什么含义?为何会用来形容林黛玉?” 的相关文章

《江城子》是苏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的?有何意境?

《江城子》是苏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的?有何意境?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1075年,几经外放,历尽坎坷,沉浮宦海10年的苏东坡知密州。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他再一次在梦中和亡妻王弗相遇。美貌聪慧的娇妻似乎从未远离,依然在昔日的窗棂畔下,安静优雅地为他款款地梳妆。蓦然醒来...

邓飞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九位

邓飞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九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邓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邓飞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火眼狻猊,襄阳府人氏,原是饮马川二寨主。后因认识杨林,受到戴宗招纳,遂加入梁山。...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用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郦道元幼时随父亲郦范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郦范去世,郦道元以父荫入仕,继承了...

预言大明国运的《烧饼歌》有多神奇?刘伯温未卜先知

预言大明国运的《烧饼歌》有多神奇?刘伯温未卜先知

传说刘伯温能未卜先知,曾作一首《烧饼歌》,又名《帝师问答歌》,那么预言大明国运的《烧饼歌》有多神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内殿吃烧饼,刚咬了一口,有小太监前来禀报:国师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就顺手拿起一只金碗扣在饼上,才传命召见。刘伯温行过礼后,朱元璋故意问道:“听...

《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及注释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床:今...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译文及注释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