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敏的性格如何?她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红楼梦中的贾敏,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世人都知道林黛玉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因而她拥有两重身份:其一,西方灵河岸畔的一棵绛珠仙草,为了报答贾宝玉前世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转世还泪而来;其二,她是荣国府千金 *** 贾敏与姑苏侯门之后林如海的独女。
贾敏在小说中的作用,皆是为了服务于林黛玉的性格、命运而来。
首先从人物性格上来看:
贾敏的优越出身与美好婚姻,使得黛玉世俗意义上的诗人气质与充满神话色彩的世外仙姝形象达到高度统一。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林黛玉最为特殊的地方,在于拥有世外仙姝这一独特身份。因而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绰约如仙子,性灵如仙姝,有着就连“艳冠群芳”的宝钗也无法企及的纯粹与仙气。
而贾敏作为黛玉的母亲,则从世俗意义上丰富与完整黛玉的世外仙姝形象。贾敏出自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又是贾母口中“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的掌上明珠,本身就拥有超越常人的出身与修养。
再加上贾敏与姑苏侯门之后林如海琴瑟和鸣,为林黛玉建立了一个极为完美的原生家庭。林如海既是前科探花,又是朝廷新贵官至扬州巡盐御史,还为黛玉请来进士高官贾雨村作私塾老师。
在这样如此优秀的家庭中成长,黛玉身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人气质,与其世外仙姝形象达到完美统一。黛玉的灵气逼人,就连能够提出正邪两赋之说的贾雨村都由衷赞叹:
“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
贾敏的高超修养与独特教育方式,使得黛玉兼具贵族 *** 的矜持自重与超越时代的任性自由。
正是有其母必有其女,贾敏对黛玉的言传身教与耳濡目染,使得黛玉的性格呈现出复杂多元化。一方面作为名门之女,黛玉身上有着贵族 *** 的矜持自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初入贾府,黛玉就能做到“时时在意,步步小心“。
即使后来春心萌动,黛玉也能在面对宝玉的大胆表白时,时刻谨守礼教的底线,不越雷池半步。这种矜持自重,与母亲贾敏在生前对黛玉的训导有着必然的关系。就像初入贾府黛玉对宝玉混世魔王的印象,皆来自母亲平日的提及。
另一方面,贾敏对黛玉当作儿子养的独特教育方式,也使得黛玉有超越同时代人的任性与自由:
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黛玉性格里就少了些女子特有的淑女训导,多了些男孩子才有的自由与散漫。不像宝钗时刻保持安分随时的豁达性格,黛玉很多时候都敢于直接表露自己的情绪与主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其次从人物命运上来看:
贾敏早逝,为黛玉进入贾府的寄人篱下生活,提供了逻辑的合理性。
正如脂砚斋所评,“开笔即写贾夫人已死,是特使黛玉入荣府之速也。”贾敏早逝,推动了黛玉这一人物命运的演进,为黛玉早日进入贾府提供了逻辑上的合理性:
“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贾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特意派船只和仆人来接黛玉入府。在封建社会,闺阁少女的训导,大都由母亲这一角色来完成。既然贾敏已经病逝,贾母又格外爱怜,即使尚有林如海在世,黛玉入府也成为当务之急。
贾敏的早逝,揭开了黛玉寄人篱下生活的悲剧序幕。从此,那个在父母膝下无拘无束成长的小公主,逐渐开始学会看人脸色生活的寄人篱下之人。后来父亲林如海病逝,黛玉彻底成为孤女,这种命运的悲剧性进一步加深。
贾敏早逝,为黛玉泪尽而亡的悲剧爱情故事,提供了命运的必然性。
黛玉作为绛珠仙草转世而来,她的命运注定就是一个悲剧。但从世俗意义上来说,黛玉与宝玉无法再续木石前盟的世俗根源,就在于贾敏的早逝。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就连黛玉也深知自己悲剧命运的更大桎梏:
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因而黛玉在失去双亲的悲痛与爱而不得的孤独之中,只能以泪洗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着泪流尽了,黛玉此生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黛玉把眼泪都还给了宝玉,木石前盟的因缘与爱恨,就此了结。
此外,贾敏自身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封建社会“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另一种折射与关照。纵使拥有如此完美的出生与婚姻,也难以抵抗命运洪流的裹挟,“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不过“到头一梦,万境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