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为何38岁就英年早逝?
明朝帝王中,朱瞻基是一位有作为的明君,开创了仁宣之治。虽有促织天子之称,却从未因此爱好,耽误过啥正事。且书画造诣也非常厉害。所以朱瞻基堪称是一位文武全才,且活得很有情调的帝王。
只可惜,年仅38岁就病死了,只得把年幼的朱祁镇,交由老妈张太后教育。但皆知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张太后再贤德也没法逃脱这天性,造成了朱祁镇教育失败,酿出土木堡之变。当然并没有指责张太后的意思,只是谈一下,朱祁镇为啥会那么熊。
那么为何朱瞻基会死得那么早呢?须知,朱元璋、朱棣,都算高寿而终。虽他老爸朱高炽活了48岁,但一则是自幼身体有疾,二则是 靖难之役中,朱高炽承担的压力非常大,再加上后来跟弟弟朱高煦争夺太子,所以才活得短了些。
不过就算是48岁而终,这在古代已经算不错了,起码也比自幼养尊处优的朱瞻基要强多了吧。
在《大明风华》中,倒是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由于皇后胡善祥,跟汉王朱高煦的关系不清不楚,导致朱瞻基受了 *** ,怀疑胡善祥出轨,以至于用儿子朱祁钰的生死,要挟胡善祥,让她说实话。
自此后,朱瞻基就开始自我放纵,直至最终病死。那么事实果真是如《大明风华》所说吗?
根本不是!因为胡善祥是贤德皇后,《明史》已盖棺定论,给予了极高赞誉。根本不可能干出这事来。所以朱瞻基真正的死因,在笔者看来应是由这四点造成的。
其一、过度劳累
朱瞻基最被指责的就是,赋予了太监干政的利器文化知识!因为朱瞻基专门组织太监学习,目的是帮着自己批阅奏折等。
从初衷来看,显然是朱瞻基面对着每日潮水涌来的奏折,再也没法承受了。谁让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呢?只能是皇上抡起胳膊自己冲了。
也许有人会提朱棣反驳,但须知朱棣当了皇帝后,都是折腾太工程,比如迁都、下西洋、五次北伐漠北,他是折腾了,可这些事物具体谁管?太子朱高炽不是监国吗,当然是朱高炽要冲上来了不然朱棣如何能五次亲征漠北?
所以,朱瞻基正是在巨大工作量的压力下,又无人分担,他就只能培养太监了。这也就证明了,朱瞻基的身体早已严重透支。一旦得病,自然是病来如山倒!
其二、爷爷和老爸埋下的雷
汉王朱高煦,堪称是明朝之一大爷!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不看好他,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徐皇后也多次提醒朱棣:咱的次子朱高煦,蒸不熟煮不烂,不要传位给他。
但朱棣却喜欢,因为朱高煦武略上相当牛逼,正符合朱棣的口味。所以哪怕朱高煦自比李世民,朱棣都没有怎样他。
朱高炽跟朱高煦是亲兄弟,老爸杀掉亲侄子夺皇位,名声已经很臭了。倘若他再杀亲弟弟,那史官会如何写这一家人?所以朱高炽也是忍让,不得不维护家族的面子。
到了朱瞻基这里就更棘手了,因为他是晚辈。因此才发生了朱高煦谋反,朱瞻基都不敢杀。直到最后,朱高煦一个扫堂腿,把朱瞻基摔了个七荤八素,这才把他扣在大鼎下。可朱高煦却扛起鼎来,继续 *** 。
朱瞻基被逼得无路可退,一把火把朱高煦给烧死在铜鼎内。可想而知有这种亲叔叔,朱瞻基日子能过踏实才怪。只能忍,直到忍无可忍。这个过程朱瞻基必是恶气满怀无法排解。皆知生闷气是最伤身体的,尤其这还是恶气!
其三、宣德炉
朱瞻基好斗蟋蟀,就要有东西养。恰好朱瞻基时期烧制了大量宣德炉。所以养蟋蟀的罐子,自然也是要用宣德炉的材料。但这材料里,却有大量的 倭源白水铅。
据《宣德鼎彝谱》记载:工部曾奉勅大量铸造鼎彝器,供郊坛,宗庙,内廷陈设。用料中有倭源白水铅17000斤。
朱瞻基长年累月地接触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慢性铅中毒。所以这一点,也是要考虑进去的。
其四、就是遗传方面
这点属于定论,他老爸朱高炽自幼身体就差,所以就不细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