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王曹操靠什么奠定了曹魏政权?曹操有什么领袖气质?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07)180

《三国演义》之一回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许邵的内心是矛盾的,虽然鄙薄操之为人,却又不敢得罪对方,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真是高明得体,这也是全书描写曹操的一个纲。作者的意图是把曹操放在汉室正统的对立面,令其扮演奸相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他平定北方之功绩,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复杂是曹操,最难理解的人物也是曹操。无论怎样,曹操特有的人格魅力是无法掩盖的,演义如此,历史亦如此,这里仅就其具备的领袖气质做一些探讨。

武王曹操靠什么奠定了曹魏政权?曹操有什么领袖气质?

笔者认为,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 一。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 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三国志武帝纪注》) 换了别人,考虑到蹇硕的权势,恐怕也就算了,曹操则不然,其果决性格由此可见一斑。再来看看官渡之战中曹操是怎么扭转局面的: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合、高览攻曹洪。合等闻琼破,遂来降。绍觽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三国志武帝纪》) 许攸献劫粮之计,这时左右疑之,曹操却敢于一博,亲自前往。乍看去,曹操把全军成败系于来投的敌将,实为孤注一掷,与赌徒无异,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了: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觽少粮尽,士卒疲乏。(《三国志武帝纪》)可见若不用许攸之计,等于坐而待毙,与其这样,倒不如赌上一把,尚有取胜的机会。从这件事情中,足见曹操当机立断决策之明,比之优柔寡断的袁绍,高下立分。

武王曹操靠什么奠定了曹魏政权?曹操有什么领袖气质?

二。所谓文如其人,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豁达自信的曹操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雄姿英发。曹操的这一性格本身并无特别之处,难得的是往往在逆境中凸现出来: 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黙不起。张合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三国志武帝纪注》) 兵败之际,毫无颓态,反而大笑,不愧为一代枭雄!可以想象,当时军心低落,主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士兵能否振作起来。一声大笑,一番狂语,有如冰天雪地里的一堆篝火,不仅会给将士们带来温暖,还能够鼓舞士气,这才是优秀主帅的风范。再有,官渡之战结束后,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三国志武帝纪》)此事堪称中国权术史上的经典一幕,仔细想想,这一招实在是高明:若追究下去,难免造成人心惶惶,对于大战方息的曹操军团来说,内耗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既往不咎,小可收买人心,大可稳定局面,一举两得。可见曹操的头脑是很冷静的,狭隘之辈绝对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如此魄力从哪里来?还是要归功于他的豁达自信。

三。三国时期的军阀用人问题非常复杂,足够写一篇论文来探讨了,单就曹操而言,他充分做到了知人善任。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魏书》)孙权谓操:御将,自古少有。(《三国志诸葛谨传》)下面举例说明之: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三国志张辽传》) 史家对曹操的教令颇为赞赏,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

由上可知,操是善于用将的。此外,曹操还能够因才授职。建安元年,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兴办屯田,后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据《三国志任峻传》记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至于象郭嘉、荀彧等这样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术,不复赘言。 三分局面形成以后,曹操多有剪除异己、兔死狗烹之举,这是为子孙代汉做准备。封建统治者大都如此,对操也就不必苛求了。 曹魏人才云集,为三国时期之最,这与曹操的个人魅力有一定关系,包括领袖气质。以上我们探讨了曹操领袖气质体现的三个方面,最后以一首词来结束本文: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1/482515.html

“武王曹操靠什么奠定了曹魏政权?曹操有什么领袖气质?”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韩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韩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

汉武帝那么爱陈皇后 汉武帝为何还要废她

汉武帝那么爱陈皇后 汉武帝为何还要废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竟然废了心爱的陈皇后,为何还是废了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形容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情侣。如果真的能够发生这种事情,可以说对于两家人来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毕竟在传统的观念中都是很希...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名将:张辽曹操对于人才的策略一向都是“软硬皆施”,为留下一位能人他能礼贤下士,也能加以胁迫,比如不出一计一谋的徐庶。曹操靠着“软硬兼施”麾下招揽了一大批谋士、名将,许...

汉文帝与汉景帝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皇帝?

汉文帝与汉景帝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皇帝?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盛世,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学过中学历史的都应该记得课本上关于“文景之治”的描述,夸赞文景时期汉朝的休养生息、为政宽松,是为一大盛世。然而,偶然的机会读到毛主席对于二人的评价,感到很是诧异。毛泽东认为文、景帝乃守成之君,无能之辈。不...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皇后,一个注定成为皇帝的女人,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们知道,古代每个嫔妃都让皇帝在位上。因为只有皇帝在位上,她们才有好日子过,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个嫔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数次试图逼迫皇帝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嫔妃叫奇氏,出身于高丽贵族。她的父亲奇...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