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孔子的身世之谜 孔子的母亲是谁?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12)140

孔子是中国历史最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而他的儒家学派至今影响着全世界的文学文化。然而关于孔子身世之谜众说纷坛。那么他的母亲是谁?带着这些疑问,下面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孔子的身世之谜。

孔子的身世之谜 孔子的母亲是谁?

孔子的身世之谜

然而,目前较为正统的观点是孔子系野合而生。《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叔梁纥便是孔子的父亲(叔梁为字,纥为名),野合指男女关系者,即野外交合之意。

孔子名丘,字仲尼。《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名曰丘云。圩乃是凹陷之意;丘则是小山、土堆,是凸起之地,两字含义恰恰相反。尼丘即是颜氏与叔梁纥的野合之地,因此颜氏求子去尼丘祈祷,生子也取名尼、丘。这似乎可以作为野外交合说的一个佐证。但是既然孔子父母是夫妻,那么他们必然有自己的家,何必跑到野外的尼丘山的荒地去野合呢,有关这个问题,倒有不少说法。

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了鲁国的施氏,生了九个女儿,但是没有儿子。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没有儿子是备受歧视的。于是叔梁纥又纳了一名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孟皮。但是孟皮的腿残废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然而老夫少妻,在春秋时期是不合礼仪的婚配,因为孔子之父叔梁纥年老而母亲颜征年少,故两人结合不合礼仪。司马贞《史记索引》就说: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年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没有办法,他们二人虽然是夫妻,只能去野外交合。

张守节《史记正义》这样解释《史记》的野合之说: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 *** 通,七七四十九 *** 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颜征在与叔梁纥结婚时,叔梁纥已在六十四岁以上,而颜征在还年轻,因为岁数不相当,所以叫野合。在古代,野合并非像现在这样被人嗤之以鼻,相反,它是一种吉祥、美好而神圣的象征。所以在墓砖、岩画、绘画、雕刻中常有野合图。野合之风沿袭甚久,《后汉书鲜卑传》载:此春季大会,洗乐水上,饮宴毕,然后婚配。此处婚配即 ***

现代学者从婚姻制度考察,认为孔子所处的时代对偶婚盛行,而男子又处于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每当花好月圆之夜,许多男女就会聚集到一定的地点,唱歌跳舞,以至幽会。《左传定公十年》记载齐鲁在祝其会盟,齐侯宴请鲁公,孔子对梁邱据辞谢说: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是弃礼也。这里的野合,是在野外宴享、奏乐的意思。那时的野外交合,并非像现在偷偷摸摸,唯恐被别人知道,而是一种光明正大的事情。至于狂欢的场所,《墨子明鬼》记载:燕之有祖(通沮),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沮泽、桑林、云梦,就是当时的人们野合的好去处。

孔子的身世之谜 孔子的母亲是谁?

只是到了秦朝,这种风俗才被禁止。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时专门刻石为戒:贵贱分明,男女理顺,慎遵职事。三十七年,又在会稽刻石警告: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逸,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秦朝的律令对后世的婚姻制度起了重大的作用,野合之风才渐次改正。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的野合而生是 *** 的结果。所谓野合,只能是指这位少女(按:指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在野外被老奴隶主叔梁纥 *** ,迫使她怀孕而生下孔子。蔡尚思就是这一观点的坚定论者,他认为根据有二:一是《史记》所载孔母颜征在十分忌讳孔子父墓之所在,在生前从没告诉过孔子是谁的儿子,因此孔子才不知道其父叔梁纥葬在那里。而孔子的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呢?这就是因为野合之事。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云孔子之父陬叔梁纥,与颜氏之女处在野合而生孔子。征在耻焉,不告。二是《论语子罕》记载,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说明孔子的母亲因出身贫寒,其与叔梁纥野合而生的孔子又得不到孔氏家族承认,否则作为大夫的儿子,孔子在少年时的生活是不可能贫困的。

然而,此观点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驳。他们根据考证,找出了几大例证来推翻 *** 说。他们认为,古人所说的野合,与 *** 没有关系。司马迁十分敬重孔子,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他认为是羞耻的事,也许不会这样写。把野合解释为男女苟合,主要是现代人的说法。1936年版的《辞海》,在解释古代野合的含义之后附注:今亦称男女苟合曰野合。新编的《辞源》也在解释了古代野合的含义之后说:后亦称男女私通为野合。如果野合是一种 *** 行为,而颜氏又耻之,很难想象还会到尼丘去祈祷神灵赐生儿子。而且,说颜氏耻于野合,这实际上是以汉朝以后人们的观念去揣度前人。因为,春秋时期保留着许多原始的婚俗遗风,野合在当时并非耻事。至于讳墓一事,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世家》载: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按:孔子出生后不久,叔梁纥便去世葬于防山。)防山在曲阜城东约二十五里处,这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短的距离,所以,当年幼的孔子问自己的父亲所葬之地时,颜氏很可能笼统地告诉他在城东的防山。所谓母讳之也的讳,应是指对孔子问题的一种含糊其词式的回答,而并不是有意要隐瞒事实。

也许,野合真正的解释就是二者私通。春秋战国时代的两性关系以及女性的贞操观念,都与后代、特别是宋代以后大不一样。尽管当时孔子主张男女行者别于涂,孟子亦曾主张男女授受不亲,但是这种观念在当时并未为社会普遍接受。从《诗经》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男女自由结合的例子。此外,《周礼地官媒氏》更明确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可见,当时从风俗到制度,从宫庭到民间,男女关系都是相当开放的,野合私通不足为奇。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是因为孔子的祖先是贵族,但到他父亲时已大不如前,而并非由于他是私生子的缘故。在古代寡妇与宋代以后相比是非常高的。《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在丈夫死了不久,曾对刘秀说: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要求改嫁宋弘。刘秀就把宋弘请来商量,并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听。所以我们现代人没有道理用血统论去指责孔子是私生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1/483330.html

“孔子的身世之谜 孔子的母亲是谁?”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