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论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境遇和思想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15)190

实际上,《论语》开篇之一章也是夫子自道,反映了孔子本人对于自身境遇和个人思想学说的认识,也包含了《论语》编者对孔子人生的概括。

《论语》开篇值得回味

《论语》首章的意思大体是:如果我的主张被时代或社会所采用,那不就太令人喜悦了吗?如果在社会上行不通,可是,忽然发现有赞同我的学说的人,不也很快乐吗?也发现不了理解自己的人,自己却坚守认定的思想观念,不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君子吗?

孔子的巨大影响,使人们总是希望了解到真实的孔子,但孔子已经去世两千多年,由于材料的匮乏以及认识上的不同,使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而这些孔子形象也会各不相同。

《论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境遇和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消弭人们认识之间的差异,更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实际?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去翻看与孔子相关的历史资料。

《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孔子传记。读《孔子世家》,司马迁为我们记录的孔子生平的最后一个场景让人过目难忘。临终前七日的那天早晨,孔子怅然而又逍遥,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对匆匆赶来的弟子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孔子的话真是意味深长。司马迁的记载与《孔子家语》一致,这可以说是孔子留下来的最后的话,映照出了孔子人生的基本格调。孔子一直追求用世,希望人们讲信修睦,期盼政治理想的实现,他为此不停地思考、探索、宣传。

真实的孔子是怎样的

孔子生前饱受磨难,历尽艰辛,希望自己的学说能治国济世,却几乎总是郁郁而不得志。除了他的少数弟子,那时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孔子去世后,他的地位却逐渐显赫起来。在后世的宣扬之下,孔子及其学说迅速传遍各地,影响越来越大,与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然而,当我们回望之时,发现以前人们对孔子的责难,乃是缘于一种历史性的误会。我们理性地辨析,就会发现被后人尊崇的同时,孔子的形象也被历朝历代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改造,孔子身上已经蒙上了一层尘埃。今天孔庙里那位一身帝王打扮的文宣王,那个被后世描绘为满口纲常礼教的封建卫道士,那个被谩骂为拉历史倒车的复辟狂,显然都不是真实的孔子

《论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境遇和思想

孔子可能生无须眉

孔子可能是一位超过1.90米的大高个,比较瘦,没有胡须,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

据说,有一位收藏家,收藏了两千多枚孔子头像,可以说包括了各个时代孔子的各种形象,可是,其中哪一个是真正的孔子呢?

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某一年圣诞节前夕,山东的《齐鲁晚报》报道了一则消息:一位家长为自己三岁的孩子买了一本古诗词,诗词的之一页就是孔子的图像。没想到,孩子打开书本后大呼,说这本书上也有圣诞老人。当父亲为孩子纠正时,孩子却一脸严肃,认为自己没有认错,因为图像上有长长的胡子,和街上的圣诞老人差不多。且不说洋味十足的孩子们的生活,长长的胡子却是人们心中孔子的重要特征,即使前几年推出的孔子标准像好像也是如此。

然而,事实很可能正好相反,他不仅胡子不长,恐怕根本就没有胡须,甚至眉毛也可能很淡。

二十年前,我的老师李启谦先生和王均林先生合作在《齐鲁学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体态、相貌考》。该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是孔子是一位超过1.90米的大高个,二是孔子可能没有胡须。

说孔子是大高个没有任何问题,史书中的说法是众口一词的。《荀子》将孔子与他的弟子仲弓进行比较,说仲尼长,子弓短。那么,孔子到底有多高?史书一致说他长九尺有六寸,应当可信。这些典籍所记尺度为周制,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照此计算,九尺六寸约等于今191厘米。即使在今天,他也可称得上山东大汉了。

除了身高突出,孔子还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孔子可能胖瘦不同,但总体上可能略瘦。他终生坎坷而操劳,《韩诗外传》说他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以挽救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义废坏,人伦不理的危局。周游列国时,有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累累就是劳累、操劳的样子。《礼记玉藻》有丧容累累一语,郑玄注说:累累,羸惫貌。孔颖达疏说:丧容瘦瘠,累累然。孔子人生的绝大多数时期,其身材可能都相对较瘦。

关于孔子的体态相貌,人们也进行想象、附会、添加,以至于出现了四十九表之类的说法。四十九表是指孔子体态、相貌的四十九种标记。此说出自宋代史书《路史》,可能是 *** 了历代孔子形象的描述。其中有谷窍一目,注称引自《世本》,指头上七窍豁露,眼露白,耳露轮,口露齿,鼻露孔,所以又称为七露。这样的相貌自然被视为丑陋,所以七露又被称为七陋。今人谈到孔子,还说孔子相貌奇特、丑陋。孔子是圣人,其相貌似乎也应当异于常人,故后人才有这样的附会。

没有须眉更是他的奇特之处。有一本署名孔鲋所著的《孔丛子》,这是一部相当于孔氏杂记的书。在该书的《居卫》篇中,记有子思与齐君的对话,论述人之贤圣在德不在貌。子思说:吾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子思所谓先君就是孔子,子思明确说孔子生无须眉。所以,孔子天生没有浓密的眉毛,更不会有修长的胡须。

据记载,当时在场的有齐君的宠臣,那人的特点正是美须眉,所以齐君对子思说:假如相貌可以交换,我可以将他的须眉送给你。子思则说只是担心不能继承前人的美德,并不担心毛须之不茂。可见,不仅孔子生无须眉,他的孙子子思也毛须不茂。

以前,人们往往以《孔丛子》为伪书而将这些材料置之不理,现在看来事情并不这么简单。该书虽然不可都当作真正的史实,但像孔子祖孙有无须眉这样的重要事项,恐怕不会空穴来风。在后世画像中,晚年的孔子好似一位美髯公,那么,在四十九表中一定会有所表现。而事实上,人们搜肠刮肚地为四十九表凑数,竟然也没有这一表。

人们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最早出于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吴道子,但他似乎并没有认真查考资料。另一方面,受《孔丛子》伪书说的影响,以后的孔子画像便以讹传讹,使孔子画像、雕像都浓眉长髯。实际上,前人也指出孔子没有须眉,如明陈继儒《群碎录》、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就说:孔子无须,今像多须,误。

孔子文武双全不是虚言

孔子通于射箭、驾车,尤其擅长驾车。孔子父亲曾经手拖下落的城墙悬门,当时就有人以有力如虎的诗句夸赞他。孔子与他父亲一样勇力过人。

说到孔子、儒家,人们往往与拱手、作揖、行礼之类联系起来,以往的学人也都这样解说,如《说文解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本来是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一种人。由此,人们往往将儒与柔弱相联系,好像孔子也应该是一位文弱的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1/483793.html

“《论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境遇和思想”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