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有哪些死刑制度 史上死刑条款最多是西汉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18)230

我国古代就曾制定对于死刑的执法条例有很多,当然死刑也是巩固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惩罚手段。那么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死刑条款是最多的?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在中国古代,死刑又称极刑、大辟、殊死等,历朝历代都尝试过如何减少死刑,北魏时期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将流刑定为死刑的替用刑,唐代一度废除了死刑甚至从牢坦捞个死因出来,都是明码标价的。

在中国古代,死刑与其他刑法一样,是古代巩固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惩罚手段。死刑也称极刑、大辟,汉代又称殊死。秦汉及以前,死刑罪的一大特点是条文繁多,数量大。据《周礼秋官司寇》司刑条记载,在上古周朝,初有杀罪五百,即死刑条款500种。

中国古代有哪些死刑制度  史上死刑条款最多是西汉

不仅死刑多,在汉代以前,行刑的方式也多,且极残酷。据《周礼秋官》所记,司法已比商朝文明得多的周朝,处决死囚的方式仍有斩(腰斩)、杀(杀头)、膊(赤身支解)、辜(支解)、焚(惩治杀害父母者)等。

在中国历史上,死刑条款最多的是西汉。据《汉书刑法志》记载,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汉初的慎刑立法原则均被调整: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

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的死刑条款有409条之多,死刑的判决为13472件。因死刑案太多,连放卷宗的地方都没有了。比起汉武帝,汉成帝刘骜更甚,在他当皇帝的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公元前25年),大辟之刑千有余条。1000余种死刑,创了中国死刑之最。

清末著名刑法专家沈家本,曾就古代的刑法之数做过专门的统计。

几个有代表性历史时期的死刑数量变化如下:

东汉和帝永元时期:死刑610种;

北魏高祖太和三年:死刑235种;

唐朝:死刑233种;

宋朝:依唐刑律,庆历敕增31种,嘉佑敕增60种;死刑总数多于唐朝。

元朝:死刑135种

明朝:死刑249种,另有《杂犯》死刑13种、《问刑条例》死刑20种;死刑总数量多于唐朝,而少于宋朝。

清朝:初承明律,晚清死刑减少。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自北魏以后,中国的死刑数量虽然增减反复,但大趋势在减少。中国历史上死刑最少的时期,竟然是执政者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元朝。

东汉时期用流刑即徒边充军替代死刑

目前刑法中减少死刑,是现代中国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慎刑思想一直存在于中国各个历代时期。远在上古夏代,就出现了慎杀思想。

中国古代有哪些死刑制度  史上死刑条款最多是西汉

据《尚书虞夏书大禹谟》记载,传说中的中国最早大法官、刑法制订者皋陶就说过: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大概意思是,疑罪从轻,疑功从重;与其错杀无罪之人,宁可违反法律。其核心就是恤刑慎杀,严防错杀,与现代司法精神几乎完全一致。

吸取商朝无德、重刑亡国的教训,周朝信奉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执政理念,出现了中国最早一轮的削减死刑运动。据《尚书吕刑》,第五任国君姬满(穆王)执政后,接受吕侯训夏赎刑的劝告,开始减刑,其中死刑减少幅度很大,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与周初相比,死刑条款减少了300个。

春秋时期,周穆王的做法得到儒家之父孔子的推崇,主张实行仁政、惠民,提出了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宽刑慎杀等口号,反对未教先刑。孔子的这一主张,得到了自汉朝起,历代封建帝王的积极响应。减少死刑判决和执行,成为仁政和宽刑的体现。

如何减少死刑?最基本的当然是直接削减死刑条款,实行恤刑政策。而在死罪出现后,则大面积、广泛采取替用刑、赎刑、赦免等多种变通措施,少杀不杀。

所谓替用刑,就是已被判死刑者用非死刑方式来执行,通常是肉刑或徒刑代替死刑。这是中国古代死刑制度中更具特色之处,是礼人于刑观念的反映,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对人的生命权的一种尊重。

西汉死刑的替用刑主要有宫刑、割右趾刑等肉刑,其中的宫刑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替用刑罚之一,上古夏朝已存在,一直到魏晋时才废除。宫刑仅次于死刑,直接破坏男女死囚的生殖器官,借替用宫刑而逃过一死的著名人物,有《史记》作者、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等。

东汉时期,可用流刑即徒边充军替代死刑。北魏时期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将流刑定为死刑的替用刑,此后唐宋沿袭,历朝不改。如明朝,据《明史刑法志》,明神宗在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敕杂犯死,准徒五年。

当然,替用刑不只上述几种,如宋太祖赵匡胤曾推行决杖、流放、刺面三刑合一的替用刑,以宽恕死罪。

《唐律》规定赎铜一百十二斤可免死

除替用刑之外,用钱物换取生命权的赎刑在历代也不鲜见。

赎罪在汉初便允许。据《汉书孝惠帝本纪》记载,刘盈(惠帝)即位之一年便下诏,如果犯死罪,买爵三十级就可免死,一级值2000钱,三十级也就是6万。

中国古代有哪些死刑制度  史上死刑条款最多是西汉

6万在当时决非一般百姓能拿出来的,但到汉武帝时,免死价涨到了50万。据《汉书武帝本纪》,天汉四年,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当时司马迁便可以花钱免死,但他拿不出这笔巨款来,只能选择宫刑。

类似汉代这样的以财换命的赎罪条款,此后历朝都有。如《唐律》中即规定,如果被判斩、绞死刑,赎铜一百十二斤。

采用替用刑和赎刑免死,是古代减少死刑执行的两大常规措施,赦免则是减少死刑的特殊手段,如果说替用刑、赎刑体现的是宽仁,那赦免直接就是皇恩。

赦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三赦之法,其内容是: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即幼、老、智障三类人不执行死刑,这个免死政策,一直影响到现代刑法。

曹魏时期首次出台八议制度,凡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八种人,大罪必议,小罪必赦。八议制度早在先秦时已雏形,时8类人有减刑免刑的特权,此即《周礼》中所谓以八辟丽邦法。

在所有赦免中,铁券免死是灵的一种。铁券俗称免死牌,一般由皇帝赐颁给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功臣。因平定叛乱有功,唐昭宗曾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给钱镠赐金书铁券,上书卿恕九死,子孙三死。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更多故事,见公微:jsnjnfl)也曾给功臣颁铁券,持铁券者,本人犯法可免二死,子孙可免一死。但需要指出的是,免死牌也是由条件的,据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所记,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此外,古代免死或死缓的另一种方式留养承祀,更能体现古代刑法中人性的一面,即父母、祖父母年老无人奉养,可免死罪,回家奉养老人。

唐玄宗以重杖代绞斩一度彻底废除死刑

在古代,历朝对死刑都有严格控制,自北魏首创死刑复核制度起,中国历代都有一套严密的死刑案复核制度,生杀大权大多直接集中于皇帝一人或中央机构手中,以减少滥杀错杀。

其实早在西汉时已有死刑复核的报囚制度,隋朝则出现了三复奏制度,并为唐朝继承。唐朝是中国历史对死刑案最谨慎的一个时期,凡决死刑,虽令则杀,乃三复奏,即死囚行刑前一天,要复奏两次,执行当天还要复奏一次,提请皇帝审慎考虑是否立即执行。

中国古代有哪些死刑制度  史上死刑条款最多是西汉

唐太宗贞观初年,京都地区的死刑甚至由三复奏升级为五复奏。如果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

在严控死刑的同时,古代中国还进行了废除死刑的司法实践。唐朝废止死刑的尝试始于贞观年间,推崇民本治国模式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大幅度削减死刑。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甚至将全国390名死囚放回家过年,次年这批人全部被赦免。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唐太宗停止所有死刑的执行(更多见公微:jsnjnfl)。据《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唐太宗下令,将全国所有死囚流放到边区,即所谓徙天下死罪囚实西州,这在事实上废除了死刑。

在李纯(宪宗)当皇帝时的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唐朝又一次有条件地全面废除死刑,李纯下诏用流刑代替死刑,但犯十恶、杀人的死囚不在此列。

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废除死刑,是唐玄宗李隆基。据宋朝官修《册府元龟刑法部》记载,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李隆基下诏:朕承大道之训,务好生之德,于今约法,已去极刑自今以后,所断绞、斩刑者宜削此条。所有应该判处斩、绞死刑的,均代之重杖。

这个诏令可以说是破天荒的,比西方的司法更文明!天宝六年,可视为中国废除死刑元年,而唐玄宗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废除死刑的之一位皇帝。

以上是中国历史网盘点我国古代死刑条例,如你想了解更多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1/484418.html

“中国古代有哪些死刑制度 史上死刑条款最多是西汉” 的相关文章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关就死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关就死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貂蝉被曹操献给关羽后,为何次日便自缢身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小说,它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润色后,将那段时期的风云迭起以精彩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既然是小说,就会有虚构的成分,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传说她被曹操送给关羽之后,次日...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伐吴,攻打孙权,给关羽报仇,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孙权非常害怕,求和不成,派孙桓和朱然抵抗刘备,孙桓被关兴和张苞打的大败,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关兴和张苞斩将立功,刘备这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说了一句...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对同治皇帝年少继位,登基之后没过几年便因病去世,驾崩时只有19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正是因为皇帝能够享有非常庞大的权利,所以很多人对于皇位都趋之若鹜。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绝大多数皇帝因为在位期间碌碌无为,...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不论是出入庭院还是带兵打仗,手里都会拿着一把羽扇,那么这把扇子有何讲究和来历吗?坊间关于羽扇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是师傅水镜先生送的。师傅给了诸葛亮两样宝贝,羽扇和八卦衣。 师傅也有交代,每遇...

曹爽可以说毫无建树 曹爽是怎么和司马懿对抗的

曹爽可以说毫无建树 曹爽是怎么和司马懿对抗的

看似草包的曹爽竟也可以跟司马懿抗衡那么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将军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首都洛阳,又逼曹爽交出了兵...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对刘备死后,为什么诸葛亮独揽国家大权,而不是辅佐刘禅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谁的谋略最高,恐怕首推诸葛亮了在,这个绝对没有人会反对的吧。然而公元223年,刘禅登基,蜀中大权全部落入诸葛亮手中。在诸葛亮的政策之下,蜀国的国力日益昌盛,仓库的粮食储备粮已经达到...

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天下 刘备为什么不派赵云去守荆州

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天下 刘备为什么不派赵云去守荆州

还不知道:荆州之失是天下之失,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守荆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蜀国之所以没能完成统一大业,很大的原因在于丢失了荆州这个军事要地。荆州不仅可以进攻东吴还可以进攻曹魏,而且是粮食生产之地,对蜀国来说是极大的助力,拥有着这样的地区,蜀国的胜算也就...

汉昭帝的死和霍光有关系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汉昭帝的死和霍光有关系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汉昭帝20岁就因病而逝,为何都说与霍光有关?事情真相又是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87年,汉武大帝刘彻因病去世,皇位传给年仅7岁的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13年后,年仅20岁的刘弗,便一命呜呼。他这一死不要紧,整个西汉再次乱成一锅粥,最终还是太子刘据直系后代刘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