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科举防作弊 清代如何防替考?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23)210

关于作弊源于谁?什么时间?这都是无从考究的事情。但是在古代的科举,作弊也不是鲜为人知的事情,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各个朝代都有应付的措施。例如在中国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的手段花色各样。在进考场前,利用电子设备来检测身上是否带有现代作弊的东西。以清朝的考试管理制度最为完备,考场纪律为史上最严

准考证上没照片,如何辨识考生?

考试作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人代考,古称代笔,又称倩枪、 *** 。古代由于照片技术尚没有发明,功能类似于现代准考证的票卷,考凭上是没有照片的,考生凭票入场, *** 很容易混过去。为防止有人钻空子,清代考场实行点名识认。

古代科举防作弊 清代如何防替考?

所谓的点名识认就是点名进场,对其进行辨认,这是考生入场必经的首道关口。入场前,在门外设序进牌,上面写明牌数、省份名次,以便考生认明随行,听候点名识认。

古时的考场称贡院,点名识认程序在贡院的最外一道龙门进行。点名好办,识认不容易,守门人都是随机新换的兵役,不认识考生怎么办?考生要拿出识认官印结。

识认官印结是古代流行的一种行政文书,上面盖有官印,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这种文书实际作用是一种担保书,一旦出事,担保人跟着倒霉。识认官就是担保人,其姓名登记在点名册上,叫到考生时他就出来辨认。

这种办法其实是一种原始的人工人脸识别技术,识认官临场辨别无误后会签字放行。万一识认官不到场,除了将其所报的试卷扣除以外,识认官也将被查处。对国子监、府学出来的特定人群的考生,也可由其老师(助教)一类考官认可的人员出来辨认。

需要说明的是,不只考生这样,凡进入考场的人员都要严查,或出示印结,或使用专用腰牌(临时身份证)。

*** 处罚

嘉庆《钦定学政全书》(卷19)《考试场规附载律例》:凡学臣考试,有积惯随棚代考之 *** ,察出审实,枷号3个月,发烟瘴地面充军。其雇倩 *** 之人,及包揽之人,并与 *** 同罪。知情保结之廪生,杖一百。窝留之家,不知情者,照不应重律治罪。倘有别情,从重科断。有赃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如何查出作弊工具?

经过识认后,考生还不能进入考场,要经过第二道关口搜检。所谓搜检就是搜身和检查所携带物品。为了防止考生将作弊资料亦即古代所称的怀挟偷偷带进考场,甚至不顾及考生的隐私。

在实行科举取士初期的隋唐时代,并不禁止考生携带考试资料入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始定搜检之例,当时规定凡搜出考试作弊资料者不予录取。金章宗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出台搜检法,这一考场纪律为后来各朝效仿,即使现代考试也不例外。

宋金时期,朝廷对怀挟行为开始严打,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甚至采取裸检手段,考生进场前行沐浴更衣之法。由于有悖斯文,脱衣解裤等手段并未被严格执行,一直到清代才又重视起来,搜检时连 *** 都要搜。

据清《钦定礼部则例》(卷91)《仪制清吏司乡会试场规》记载,顺天府的乡试和会试考生入场时,在之一和第二两道门分两次进行搜检:令搜检人役两行排立,士子(考生)从中鱼贯而入。以两人搜检一人,务令士子开襟解袜。

后来更规定,考生必须穿规定服装。据清《钦定科场条例》(卷30)《关防搜检士子》,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规定:凡考试举子入闱,俱穿拆缝衣服,单层鞋底,只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项,其余别物令在外留截。如违,严加治罪。

据《清会典事例》(卷341)《礼部贡举整肃场规》,当时怀挟手法五花八门:或藏于衣帽,或藏于器具,且有藏于亵衣裈裤中者。清朝最严的一次乡试搜检,出现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在乡试头场,乾隆皇帝派出亲近大臣数人前往监看,当场搜出怀挟21人,在二场搜检时又搜出21人;临时弃考的有2000多人。在考场外,抛弃的蝇头小卷堆积于墙阴路隅者,更不计其数。

经过这次检查,清朝的考场纪律更严,对所有可能作弊的地方都作出明确规定,如对带入的食品,糕饼、饽饽各要切开。甚至连考生所穿内衣 *** (亵衣、裈裤)都有强行要求:裈裤绸布皮毡听用,止许单层。

搜检时,内衣 *** 都要搜。曾有人就此举提出异议,乾隆皇帝亲自解释:设无所别,而一概从宽,则将来裈裤中竟成怀挟之薮矣。意思是说如果内衣 *** 不搜的话,那考生都把作弊资料藏那里了。

处罚

嘉庆《钦定学政全书》(卷19)《考试场规附载律例》:凡应试举监、生儒及官吏人等,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当场搜出者,枷号一个月,满日杖一百,革去职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1/485236.html

“古代科举防作弊 清代如何防替考?” 的相关文章

朱标死后他的妻儿都是什么下场?

朱标死后他的妻儿都是什么下场?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朱棣在1402年打进南京,登基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改换朱标的谥号。朱标在去世后,朱元璋给他谥号“懿文太子”。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登基称帝后,改称...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有人说曹操是被神仙砍死的 曹操究竟是怎么死的

有人说曹操是被神仙砍死的 曹操究竟是怎么死的

对曹操怎么死的?有人说他被神仙砍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名士李膺之子李瓒曾这样评价曹操,“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东汉末年,豪杰并起,而李瓒却说这些人都抵不过曹操。的确,像曹操这样一个文治武功,才略卓绝的英才,不是寻常就有的。然而,这...

慕容彦超是什么人?刘承祐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慕容彦超是什么人?刘承祐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慕容彦超,五代时军事人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乾祐三年(950年),后汉大将慕容彦超率军与反汉的郭威在开封城外大战。李太后嘱咐慕容彦超要好好保护皇帝刘承祐的安全,但慕容彦超却不以为意,认为自己轻易就能大败郭威。结果第二天慕容彦超就兵败而逃,刘承祐也死于...

陈济:明朝时期史学家,他为何被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明朝时期史学家,他为何被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明朝史学家,今属江苏常州人,陈洽兄。以布衣召为《永乐大典》的都总裁。书成,授右春坊右赞善,为皇太子所重,五皇孙皆从受经。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陈济自幼博学强记,读书过目能诵。口诵手钞,经史百家无不贯通,时称“两脚书橱”。洪武十八...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都是一方霸主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都是一方霸主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对曹操为何那么佩服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2年,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亲率大军40万与孙权对峙于安徽省濡须口。可是曹操看到孙权兵船上刀枪耀眼,防守森严,士气旺盛,找不出一点儿破绽,于是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感慨传到了长子曹丕耳...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明崇祯四年武科会试,王来聘获第一,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今人对明朝的崇祯皇帝的评价有些褒贬不一,有说他好的,也有说他坏的。但还是有一些特质是公认的,比如说他很勤政和努力,他很简朴,还很求贤若渴。以求贤若渴来说,特别是在他刚登基不久时,面对艰难的国势,年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