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薛宝钗为何把滴翠亭偷听一事嫁祸给林黛玉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2-08)231

宝钗扑蝶的故事是在小说《红楼梦》中的第二十七回,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扑蝶这样事在薛宝钗的身上是很难得一见的,它生动地表现了宝钗作为一个女儿天真烂漫的一面。然而在宝钗扑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得原本轻松愉快的故事变得复杂了。

原来这一天未时交芒种节,大观园的姑娘们都出来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要到潇湘馆去找黛玉,后来见宝玉进了潇湘馆,宝钗想到黛玉好猜疑,这个时候如果跟着宝玉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想到这里就回来了。路上她见到一双玉色蝴蝶,引得宝钗去扑蝶,并一直跟到大观园滴翠亭外,这时宝钗听到亭内宝玉的丫鬟红玉与坠儿在说贾芸的事情,宝钗听到心中吃惊,因想到: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没趣。由于她已经到了亭外,躲不了了。所以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故意喊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还问红玉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那里了?可以说,宝钗的金蝉脱壳的法子使用的非常成功,一点也没有引起怀疑,相反倒是红玉担心黛玉听见了她们说的话。就是这样一件事,不少人批评宝钗太奸诈,你怕因听到红玉的话,给自己惹事,却又把黛玉卖了出去,这不是成心陷害嫁祸黛玉吗?

应该说这种批评并非没有一点的道理,但如果我们认真仔细地分析事情的前前后后,说宝钗是成心地陷害嫁祸黛玉是十分勉强的。

首先,宝钗去找黛玉是好意,没有任何的恶意;其次她的目的只是为了脱身,并不是为了害黛玉,她根本不需要借这样的事去害黛玉。那么,宝钗为什么张口就喊出了黛玉的名字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本来就是去找黛玉的,合理的解释是她是下意识地喊出黛玉的,而不会是成心的害黛玉。最重要的是薛宝钗不是一个故意害人的人,她不是奸诈的人,这不符合宝钗的的思想性格。

当然,宝钗在这件事情上确实不怎么好,尽管她的内心没有害黛玉的主观意图,但客观上确实伤害了黛玉,确实嫁祸了黛玉。我们知道宝钗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人,王熙凤说她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是一个很有主意、很有城府的人,她的金蝉脱壳保护自己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只是想着保护自己,而忘了保护别人则是不应该的。在这里作者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对宝钗的批评应该说是十分严厉和深刻的。

《红楼梦》中的女孩子们许多人都很有才华,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探春,还有妙玉等等,但如果要评选大观园中谁最有才华学识的,那非宝钗莫属。

宝钗的诗才可以说与黛玉不相上下,在伯仲之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红楼梦》第十八回,宝玉作诗不知绿蜡的出处,宝钗随口就说出是唐代钱诩的咏芭蕉诗,宝玉佩服地称她为一字师。在大观园的姑娘们诗社活动中,基本上是宝钗和黛玉轮流夺魁,她俩的才华明显地高出其它的姑娘们,能够与她们两个媲美的也只有史湘云一个还可以。宝钗的诗多是一种含蓄浑厚的格调,这与她的思想性格是一致的。

如果说黛玉的诗才不在宝钗之下的话,那么宝钗的学识就是黛玉不及的了。第三十七回,她与湘云谈诗,就是一篇很有水平的诗论,她说: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第六十四回当她看了黛玉写的《五美吟》,又发表了一番不俗的见解,说: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工整,一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接着列举

王安石、欧阳修咏王昭君的诗,俱能各出己意,不与人同,因而是好诗。宝钗不仅诗写得好,诗论得也好,这种学识是其他姑娘们比不上的。

宝钗曾打趣宝玉是杂学旁收,其实她读的书比宝玉多得多,懂得也多,是真正的博学多闻。惜春要画大观园,宝钗能告诉你用什么样的纸好,用什么样的染料,用多少种各样的笔,以及关于绘画的技巧和构思,并当即给惜春开出了单子(第四十二回)。宝玉参禅,她能马上说出禅宗的语录。甚至于对戏曲也是很熟,张口就能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一出戏中的一段《点绛唇》念了出来,宝玉交口称赞宝钗是无书不知。她对医药也颇有见解,第四十五回,她告诉黛玉:昨儿我看见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她认为先以平肝健胃为要。建议黛玉吃燕窝一两,滋阴补气。不仅表现出对黛玉的关心,也表现出她的知识的渊博。

宝钗虽说是一个姑娘家,还有着很强的管理才能。《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是敏探春兴利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在探春理家的过程中,宝钗是三驾马车之一。理家当然是以探春为主,但宝钗的见解办法似乎比探春更高,她要用学问提着,不仅要除弊,还要通过改革使得下人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大家心齐。真是小惠全大体了。作者赋予宝钗这么多的才华学识,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薛宝钗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是山中高士,我们不要把她看简单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2/488018.html

“薛宝钗为何把滴翠亭偷听一事嫁祸给林黛玉” 的相关文章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行吗 历史上有人试验过吗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行吗 历史上有人试验过吗

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一次大胆的军事构想,由于当时并未实施,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支持的人说,“兵者,诡道也”,如果诸葛亮当时采用此计,那么蜀汉的命运将被改写;反对的人说,此计风险太大,几乎等同于直接送命。1400年后,...

袁绍曹操原本是盟友,二人的关系为何会恶化?

袁绍曹操原本是盟友,二人的关系为何会恶化?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我们对于官渡之战耳熟能详,但是导致袁绍、曹操这对本来的盟友直接对决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呢?董卓进军洛阳后,废掉...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第六位皇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千叟宴”,一定要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体现仁孝天下,更为了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康熙皇帝干了一件事: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时值康熙六十大寿,他突发奇想,为了与民同庆,他与众大...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让他跟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严是东汉末年南阳人,少时便以才干闻名于世,先后在刘表和刘璋手下任职,后在刘备进攻益州时,看出刘璋大势已去的他转投在刘备帐下,逐步受到刘备重用,一直到其临终托孤。要李严同...

评论列表

丁强
丁强
11分钟前

宝钗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她不仅拥有出色的文学造诣和诗词才华天赋异禀;同时也有着卓越的管理才能与深思熟虑的智慧处理事务的能力令人钦佩不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