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始祖老子后人还在吗
道教始祖老子后人还在吗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影响不可以说是不深远的,他影响着所有的道家思想的传人。他的后人大多栖隐于深山之中,行为捉摸不定,其的生平事迹较为复杂,如今很难进行考究。但对其后代的研究一直进行着,但是因为对他的后人记载较少,仅能从留下的史料来研究。
老子像
据遗留存在的古书记载,老子的儿子姓宗,是魏将,被封为段干。总的儿子是注,注的儿子是宫,宫的孙子是孙假,假辅佐汉孝文帝。并且,孙假的儿子解因为家在齐国这儿,起用成名于此,被封为胶西的王昂太傅。从这儿看来,老子的后代大多是飞黄腾达的一辈,功名卓著,即使记载较少,但也大抵或去经营商业,活动于繁华都市之间,或是隐于山林之间,与青山绿水相伴。
虽然,老子的后代如今难以进行考究,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从所遗留的古迹来看,耳姓是老子的后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为古时的家族经常将居住地、官职名称、崇拜的物件作为姓氏,老子的思想一直影响深远,为世人所推崇,所以用其姓作为宗姓以此来感恩和纪念也是具有一定的可能性的;二为现在河南巩县、周口等地依旧有耳姓后代。河南一向被誉为是中华民族姓氏的发源地,全国大约百分之七八十的姓氏都起源于这儿,所以推断李姓如果起源于这儿,那么老子的姓氏大概就是在这儿起源的。
老子辩证法主要思想是什么
老子认为道是这个世界的本源,他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客观事实。老子看待事物一般都从两面出发,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换。当然他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话,偏激的认为,如果对立的转化是不需要其他的条件。他认为福祸都是相依的,对立的相互转换认为是循环的过程,这种片面的是形而上学的。
老子像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这是需要一种转换的。的确,正的相对面就是反,成功的相对面就是失败,就像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一样,这是需要积累的。
老子的所有思想都体现了唯物的辩证主义思想。这种辩证思想在本质上是对的,但是存在着浓厚的时代主义发展特色。这是有失偏颇的。
就像他所以为的,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他的理想蓝图与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相违背,历史是不会倒退的。至于他所倡导的道法自然,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至少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演变。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老子的思想。至少在今天他的思想还是用很大作用,更不用说在两汉期间,无为而治的思想给文景之治的出现起了多大作用。
老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君主对百姓的剥削,在老子眼中,小国寡民才是更好的,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对那时的国家经济以及后世道家思想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孔子向老子请教了什么东西
孔子关于礼方面有些不懂的方面,所以特地到周的都城到洛阳,所以专门去向老子请教礼。
孔子像
老子见孔子不远千里而来,很是高兴,所以老子先问孔子,他对礼的了解和看法。听完孔子的话,老子告诫孔子说,他所说周礼已经崩塌了,周礼所存在遗迹还在,周礼所奉行的话还存在。就像一个君子一样,遇到好的君主就应该出世,遇不到好的君主就应该入世,就像乌龟一样,遇到危险时,懂得用龟壳保护自己。懂得掩饰自己,懂得大智若愚。孔子很仔细听着老子的话,所以老子说完他一直没有离去。
老子看到孔子这样子,就知道他还没有明白。于是张开嘴巴问他,我的牙齿还在吗?孔子恭敬的回答已经不在了。老子又问他,那我的舌头还在吗?孔子说,舌头一直都在啊。老子笑着说,所以并不一定坚硬的东西留在最后。舌头最软,却留到最后。所以要懂得以柔克刚。孔子恍然大悟,向老子低头鞠躬行礼。
孔子向老子请教这件事让人明白,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单面性的,事物发展自有自身的矛盾,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纯粹的东西。
老子对礼的阐述也使孔子受益匪浅,以至于孔子回到自己国家后,对自己的弟子说,老子就像一只在空中遨游的龙,人们无法捉摸。而老子的知识就像空中的龙一样高深,一般人无法到达他的境界。
孔子拜见老子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人的思想是难以琢磨的,孔子一心想向老子学习,于是便带着自己的几个弟子从鲁国拜见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他们等了好几天,终于等到了孔子,所以孔子一见到老子,就畅谈自己的理想,谈论古今,并希望得到老子的指教。
孔子雕塑
可是孔子没想到,老子不留情的否定了他。老子说一个人需要不是古圣贤,而是知道如何知进退。在自己雄心勃勃的时候,懂得退让;在自己锋芒毕露的时候,懂得隐藏自己。老子告诉孔子,这个世界是比自己的额头还要坚硬的,不要盲目乱撞,知道自己的分寸。懂得勇敢,也懂得退让,也要懂得害怕,不懂得害怕的人是危险的。
学会直立行走,也要懂得拐弯。知道什么是坚持,也要学会什么事灵活。一个人需要雄心,也需要当头一棒。懂得居安思危。就像人生路途中的溪流一样,能柔软能坚硬,既能穿过狭小的山谷,也能掀起狂风暴雨。也能在疾风暴雨中摧毁一切;就像随心所欲的风一样,能温柔的从指缝中溜走,也能在平静的掀起一场飓风。就像阴晴不定的雨一样,能无私的滋润大地,也能使大地上泛滥成灾。所以看似柔软的东西有时候最坚硬,而往往看似坚硬的东西,最是脆弱。就像人的生命,看似柔弱,其实最坚强。
老子也教会孔子,要戒掉自身的傲气,其实就是告诉孔子,性格也是一种智慧。
道教始祖老子的老师是谁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后世对他非常尊崇,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都是非常闻名的。对于这样一个伟人,他的师父,也有很多人好奇 。而关于老子的老师,有两种说法。
鸿钧道人图片
之一种说法是鸿钧道人。这种说法基于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基础。因为传说中的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所以刚出生就会讲话,毛发又是不同于常人的白色,当时老子故去之后也是飞仙而去。而在封神演义中,我们都知道,太上老君是鸿钧道人的大弟子,所以说,如果老子真的是太上老君的话,那么他的师父就是鸿钧道人。不过这一种说法具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所以并不是很可信。
另一种说法是老子的老师是常纵。这种说法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可信,因为常纵这个人在历史上几乎等于没有记载,原名不知道,生卒年份也不清楚,只留下了依据著名的成语——舌存齿亡。这样简单的介绍,甚至连他和老子的一点关联都找不到,连他是哪个朝代的都不清楚,更遑论讨论和他相关的人?所以大部分宁愿相信这个说法不过是为了解释老子的才学,才编造出来的罢了。由于以上两个说法都比较含糊,没有一个有实证,所以说,老子的老师到底是谁,或者说他有没有老师,都是一个未知数。虽然至今还是有不少人在钻研老子老师的问题,但是在没有史料的记载下,无论钻研出什么结果,也只能说是推测,所以,这一问题应该永远是个谜了。
道教始祖老子是哪里人
老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关于“老子是哪里人”在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明确记载过老子故里:“老子者,楚国苦县厉乡曲里人也”,解开老子的籍贯,应该就是从史记开始的,而探究“楚县”到底在什么地方,至关重要。
老子铜像
现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这种说法在一九九零年之前争议并不多。直到一九九零年之后安徽对老子是哪里人提出异议以后,关于老子到底是哪里人才有了争议。安徽涡阳县通过研究历史古籍对老子的记载还有对当地出土文物的考古,发现了大量可以证明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宋国相人,也就是现在的涡阳县人。
但是这一说法同样遭到了质疑,因为根据历史地理学家的发现,如果老子是涡阳县人,那么就是说在几十里的地方同时出现三个县——真源县、鹿邑县以及亳州。而这种地理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而鹿邑县其实是属于亳州的,也就是说老子应该是亳州人,但是当时的亳州和现在的亳州是不一样的,春秋时期亳州是在河南省,所以老子是河南鹿邑县人这一说法更能站得住脚。
不过,这两个地方各有各的说法,关于老子是哪里人的一系列证据不过是基于史实的推测,并不能完全的确定,所以任何一方都坚持自己才是正确的,至于老子到底是哪里人,现如今也不好辨别了,只能说,舆论更倾向于河南鹿邑县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