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涌如山什么意思?气涌如山典故出处
孙权晚年也是发生了好几起不如意的事情,今天为大家讲述的事件就是孙权被公孙渊还曾摆了一道。其实孙权在大的战略方面没什么问题,就是细节上需要有人帮忙,以前周瑜、鲁肃还在的时候,就能帮孙权分担不少。陆孙这方面就要差一些了,而且他跟孙权的关系也算不上很好,这次事件也是让孙权颜面全无。其中一句成语气涌如山就表达了孙权当时的心情,一起来看看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吴主传》及其注引《江表传》,时间是在东吴嘉禾二年(公元233年),主人公是孙权。原文如下:
《三国志吴主传》载:三月,遣舒、综还,使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渊。举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数百护送舒、综,权终不听。渊果斩弥等,送其首于魏,没其兵资。权大怒,欲自征渊,尚书仆射薛综等切谏乃止。
《江表传》载:权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卻,令人气涌如山。不自载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综合这两段记载,这个故事的大意是:东吴嘉禾二年(公元233年)三月,孙权决定护送宿舒与孙琮等人返回辽东,同时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人率领一万军队,带着金银财宝、九锡等礼器,乘船前往辽东赐给公孙渊。丞相顾雍等满朝大臣劝谏,认为公孙渊不可轻信,而且赐给他的恩宠和待遇都非常过分,只要派遣官兵数百人护送宿舒和孙琮已经足够了。
不过,孙权并没有听从大臣们的劝告,最终公孙渊若然杀害了张弥等人,将他们的人头送到曹魏,将他们的兵器资仗都收归己有。孙权闻讯后发怒,气愤地表示:我已经年过六十,世间任何事情,我都经历过。可如今却被公孙渊这小子骗了,令人气愤到极点。如果不亲自抓住他,将他的头颅割下扔到海里去,我还有什么脸面统治天下。纵然此次出征异常艰辛,我也不会有任何抱怨。此后,包括尚书仆射薛琮等大臣苦劝,终于打消了孙权远征辽东的念头。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孙权口中的气涌如山,意为愤怒到极点。这也是由孙权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东吴帝国与辽东公孙渊之间的交往始于东吴黄武八年(公元229年)。《三国志吴主传》中说:五月,使校尉张刚、管笃之辽东。这是在孙权称帝后一个月的事情。为什么与相隔万里的公孙渊交往,孙权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来是对曹魏进行战略牵制,二来似乎获得当时东吴最为短缺的战略物资战马。
不过,令孙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公孙渊不但吞掉了孙权派人带去了人马、兵器,还将孙权派去的使者杀害先给曹魏,以此向曹魏帝国表忠心。孙权不但白白损失了一万多人马和众多金银财宝,还引发朝臣的集体反对,可谓颜面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