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唐诗赏析《诗二首》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原文】
诗二首
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
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
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
鬼见拍手笑。
【赏析】
王梵志诗多无题,这两首诗的内容都是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既可以解释为否定长生的观念,即对世事加以讥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
城外土馒头, 以土馒头这样的大白话来喻坟墓,虽不免残酷,还是让人忍俊不禁,土馒头弃之城外,可见世人身死之后的孤寂,而生时的荣华富贵显见得是没有意义的了。馅草在城里, 坟墓既然是土馒头,坟中的人便是馒头中的肉馅了,这一比喻,几乎令人哭笑不得了,成为肉馅的显然是死人,却在城里,可见生死乃必然,倏忽间两个世界,一人吃一个
这样的大白话,竟然也可入诗,只有王梵志这样彻悟的人才敢为了。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不论你爱不爱吃这个土馒头,都得吃一个,而且只能吃一个。死后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与城里的繁花似锦相比,可是,纵然土馒头内的生活没滋没味,却由不得你选,不如老老实实莫嫌没滋味!
在这首诗中诗人坦然面对生死,语调轻松幽默,但又并非视生死如儿戏般的不负责任的轻松,也并非强作欢颜的故作轻松,而是在正视自然规律彻悟生死后,对世人的讽诫。第二首的幽默感似乎少了些,而冷嘲热讽却激烈了许多,世无百年人意思是凡人,皆不可能长生不老,这其实是每个正常人都知道的,但是偏偏有许多人不愿正视这一点,而是在活的时候,广置田产或遍求仙求,作着妄图长生不死的幻想,此即强作千年调。据传王羲之的后人陈僧智永善书,名重一时,求书者多至踏穿门槛( 门限),于是不得不裹以铁叶,取其经久耐磨。诗中就用打铁作门限这一故事,形象表现凡人是怎样追求器用的坚牢,作好长远打算的。在诗人看来这无非是作无用功,故可使鬼见拍手笑。说见笑于鬼,是因为鬼是过来人,应该看得最为透彻,所以才忍俊不禁。鬼笑至于拍手,是梵志语言生动恢谐的表现。
宋代范成大曾把这两首诗的诗意铸为一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十分精警,《红楼梦》中妙玉就很喜欢这两句诗,而铁槛寺、馒头庵的来历也在于此。
【作者介绍】
王梵志,初唐白话诗僧,身世难考。据晚唐《桂苑丛谈史遗》载,其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隋末王德祖于树中拾一婴儿,初名王梵天,后改为梵志。王梵志的白话讽喻诗寓含着佛教禅理、生活哲理及社会伦理,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20世纪初,长期失传的《王梵志诗集》在敦煌石室重新发现,更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